來源:海報新聞
2025-03-17 10:40:03
原標題:京臺高速齊河至濟南段改擴建:黃河之畔的“智慧躍遷”——探秘全國首條“六改十二車道”背后的科技密碼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京臺高速齊河至濟南段改擴建:黃河之畔的“智慧躍遷”——探秘全國首條“六改十二車道”背后的科技密碼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王宣淞 報道
黃河浩蕩,奔涌千年,齊魯大地,再啟基建新章。在齊魯大地這條金色動脈旁,一座鋼鐵巨龍正以優雅的弧度跨越金色河道,一場傳統基建向智慧基建躍遷的“破壁之戰”正悄然上演。京臺高速齊河至濟南段改擴建工程作為全國首條“六改十二車道”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正在黃河岸邊書寫著中國基建的新篇章,讓腳下奔騰的黃河水見證著基建狂魔向智慧巨人的蛻變。
破局:立體交通的“時空折疊術”
從平面到立體,重構交通維度。
站在項目指揮部的三維沙盤前,山東高速集團京臺高速齊濟段改擴建項目辦徐坤淼手持激光筆,光束掃過微縮版黃河特大橋說:“這是國內首個六改十二車道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沙盤上,老路如褐色絲帶蜿蜒向前,兩側新建的高架橋如銀色羽翼凌空舒展,與遠處1080米的京臺齊濟黃河特大橋構成一幅立體交通畫卷。據了解,項目全長為23.999公里,起自京臺高速與濟聊高速相交的晏城樞紐,經德州市齊河縣,濟南市槐蔭區、市中區,終點位于京臺高速與濟廣高速相交的殷家林樞紐。采用“老路保通+兩側新建”模式,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其中,黃河特大橋路段左側下游新建雙向六車道,其余路段兩側新建單向三車道方式進行拓寬,最終形成雙向十二車道的“超級動脈”。
最令人驚嘆的,是工程中的“時空折疊”智慧。徐坤淼指著跨越既有京臺高速的節點解釋道:“這是國內首次將單方向車流以小角度高架橋形式兩次跨越既有老路。”兩次飛越老路,如同在車流不息的動脈上完成一場精密手術,不僅減少施工期間對既有京臺高速公路的影響,也解決了施工難度大、無法直接在橋位安裝支架進行施工等問題。
智造:數字工地的“未來啟示錄”
當機器人成為“新工匠”。
在預制梁場站,燈火通明,卻鮮見人影。械臂抓取鋼筋的瞬間,激光定位儀在劃出幽藍十字。徐坤淼說:“項目中,在具備條件的橋梁中,采用預制裝配技術,不僅加快施工速度,還減少對城市生活的影響,降低了施工對既有京臺高速公路交通通行的影響。”預制裝配件,是在施工現場附近的標準化生產工廠產出,實現規劃標準化、流水線布局標準化、生產流程標準化、管理標準化,產品質量高標準出廠,極大的提高了施工時間。
項目背后,更有一張“智慧大腦”支撐——BIM協同管理平臺實時整合數據,施工動畫模擬讓技術交底“一目了然”,圖像識別技術24小時監測橋墩風險,為防洪安全“未雨綢繆”。數字工匠上崗,正改變著大國基建。
創新:新材料新工藝的“智慧基建”
金色動脈的科技加速度。
在黃河沖積平原上建橋,地質條件是“攔路虎”。項目團隊自主研發的“高速高壓攪噴復合樁”和“固結擴盤樁”技術,讓樁長縮短三分之一,鋼筋用量減少10%。更引人注目的是免涂裝耐候鋼的大規模應用,采用的“全生命周期“理念和系列創新技術具有行業示范意義。該材料憑借高強度、耐腐蝕、易焊接等特性,不僅使鋼混組合梁使用壽命延長,更通過省去涂裝工藝降低全壽命周期養護成本,減少施工工序,降低橋梁全壽命養護成本和工程投資。徐坤淼介紹“這種突破性應用不僅避免了傳統涂裝養護導致的交通中斷風險,更開創了省內高速公路綠色建造新范式。”而在橋梁頂推施工中,搭載北斗定位的履帶式頂推設備,讓鋼箱梁“走”得更穩更快,施工工序簡化50%,頂推效率提高2倍以上,施工周期縮短。
長路如歌,向新而行。京臺高速齊河至濟南段改擴建項目,從“六車道”到“十二車道”,不僅意味著車道數量的倍增,數字背后是山東高速集團從“傳統基建”到“智慧基建”、從“征服自然”到“和諧共生”的轉型縮影。這條路的終點不是通車,而是智慧基建的起點。當黃河水裹挾著千年泥沙奔涌向東,京臺高速齊濟段已悄然插上科技與生態的雙翼——它不僅是車流的通道,更承載著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使命,駛向智慧交通的星辰大海。
審簽:何泉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