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教育報
2025-03-24 10:06:03
原標題:棗莊市嶧城區實現“四個場域”城鄉教研一體化
來源:山東教育報
原標題:棗莊市嶧城區實現“四個場域”城鄉教研一體化
來源:山東教育報
本報訊(特約通訊員 胡樂彪 通訊員 魏英)“自從成為‘胡夫華名師工作室’成員以來,我在工作室組織的讀書活動、研課活動、課題研究、專家講座等引領下,大幅提升了課改理念、專業素養、教學水平,并逐步成長為學校的骨干教師?!比涨埃瑒倓偙辉u為“嶧城區教壇新秀”的教師劉敏在一次名師工作室聯研活動結束后興奮地說。
這只是棗莊市嶧城區實施“四個場域”城鄉教研一體化結出的碩果之一。
近年來,嶧城區將城鄉教研一體化發展作為構建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著力點,因地制宜探索網絡教研、綜合教研、主題教研等多種區域教研模式,構建城鄉教研一體化新樣態,形成了名師工作室、學科教研基地、聯研共同體、數智教育平臺互相融合的“四個場域”城鄉教研一體化縣域教研范式,實現縣域教研迭代升級,全面提高縣域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學科素養,有力地促進了縣域學校教育質量提升,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名師工作室”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載體,既是打通城鄉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通道,又是構建城鄉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重要平臺。
為此,嶧城區實施“高素質教育人才提升工程”,創建了56個學科中心團隊、21個名師工作室。通過“名師工作室”主導下的城鄉雙向互動、名師走教駐校、學科教師柔性交流、跟崗學習等聯合教研活動,使教研從封閉走向多元開放。在“名師工作室”的架構內,充分發揮學科中心團隊的孵化功能,將差異較大的教師更加緊密地協作在一起,打通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教師捆綁式專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促進鄉村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從而推進區域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和專業成長。
與此同時,嶧城區還在學科教研領先的學校建立了22個學科教研基地。教研基地校定期選派專家型學科教師到鄉村學科教學教研薄弱學校跟崗指導,全面主抓薄弱學校的學科教學教研工作,每年跨校跟崗學習(指導)的教師人數不少于教師總人數的10%,使學科教研基地成為骨干教師的“孵化器”,逐步構建“點、線、面”網格式教研格局。
“今年暑假,我被選派到區歷史學科教研基地——棗莊市第二十八中跟崗學習,全面參與學科組的系列教研活動?!睅F城區吳林中學跟崗培訓教師張鵬說。這種“影子式”的跟崗學習,提升了他的專業素養,更新了他的教育理念。同時,他把二十八中學科的教研模式帶回吳林中學,優化了學校的教研模式,提升了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在近日結束的九年級學業質量模擬監測中,吳林中學的歷史學科摘掉了“后進學科”的帽子。
為解決城鄉之間教育水平不均衡,學科之間、校際、區域之間教研孤立割裂的問題,該區以“名校+村校”“強校+弱校”為原則,將全區46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組建成9個聯研共同體,通過實施全域整合、強弱聯合、城鄉組合,構建鄉村一體、以城帶鄉、以強帶弱、城鄉融合的立體教研格局。
“自2021年與匡衡小學、開發區實驗小學建立聯研共同體以來,我校借助區直小學的教研、師資等資源優勢開展聯合教研,實現教研深度融合。學校聯研共同體建設,讓我們這所一度被列入合并名單的鄉村小學成為區‘精品特色學校’,還獲得‘嶧城區教研工作先進學校’稱號。”榴園鎮育才小學校長孫晉省說。
目前,隨著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傳統的教研模式正在被重新定義,教研的邊界也在不斷被拓寬。結合這一實際,從2020年起,嶧城區依托科技公司搭建了“黌學匯”教育大腦平臺,通過收集各校教師教學、教研的常態數據,進行數據綜合挖掘,構建起新型教研場景,延展了教研的深度和廣度,打破教研活動的時空限制,實現教研工作的即時高效,推進了城鄉教研一體化迭代升級。
在“四個場域”一體化教研中,嶧城區實行縣域教研規劃一體化、教研內容課程化、教研方式多元化、教研評價數智化,并通過開展訂單教研、片區教研、蹲點教研、聯合教研等形式多樣的城鄉聯合教研活動,使城鄉教學資源共享、教研智慧共聚、教育難題共解,走出了一條以教研為引擎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嶧城之路”,讓每名農村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城區的優質教育,全面實現教育公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