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速豹新聞客戶端
2025-04-22 14:29:04
原標題:世界地球日探訪||礦山蝶變“綠色藥園”,濟南萊蕪探索生態修復新路徑
來源:山東商報·速豹新聞
原標題:世界地球日探訪||礦山蝶變“綠色藥園”,濟南萊蕪探索生態修復新路徑
來源:山東商報·速豹新聞
4月22日是第 56個世界地球日,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為積極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生態優先發展戰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謀劃生態修復新方向,堅持“生態為民”原則,讓濟南市萊蕪區口鎮街的陶北村歷史遺留礦山圖斑,上演了一場“生態逆襲”。在地球日宣傳周期間,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帶您一同探訪,曾經的滿目瘡痍廢棄礦山如何蛻變為生機盎然的中草藥種植基地。
廢棄礦山重獲新生
在生態修復的攻堅戰中,沉睡的礦山正逐漸“蘇醒”。記者實地采訪發現,從遠處望去,一片開闊的土地中央,矗立著一座新建的銀灰色鋼結構廠房。“濟南市萊蕪區口鎮街的陶北村歷史遺留礦山圖斑位于濟南市萊蕪區口鎮街道陶北村北300米,面積1.83公頃,因歷史采礦活動,該區域長期存在林地破壞、耕地壓占、視覺污染嚴重等問題,致使林地和耕地資源長期低效利用,生態功能逐漸退化。”陶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陶常國介紹到。
據了解,圖斑南鄰匯河大道,交通便利,北靠瀛汶河,灌溉條件優越,地勢平坦、耕地連片,具備機械化農業開發潛力。為破解生態修復與土地資源活化難題,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多部門,在2023年通過“兩非”整治,清除采礦殘留物,平整場地1.83公頃,修復受損林地和耕地,恢復土地耕作層。技術人員通過翻耕培肥、增施有機質等措施,提升了土壤肥力,滿足了中草藥種植需求。
萊蕪區陶北中草藥種植基地
產業導入激活資源價值
生態的修復不是終點,而是綠色發展的起點。濟南市萊蕪區自然資源局礦產資源勘查保護管理科科長高明軍介紹,為充分發揮礦山的區位優勢,從周邊調取20余萬方土,進行地形重塑。運用“生態修復+產業引入”模式,引進萊蕪區陶北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植被覆蓋和水土保持措施,減少水土流失。經專家反復調查研究決定,優選出丹參、黃芩、射干等適生藥材品種,并引入綠色種植技術,建設中草藥種植基地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約500萬元。批復設施農業用地面積3.52公頃,為提升中草藥種植效益,合作社與農業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從源頭保障產品質量,年生產規模可達400萬株,還建成中草藥加工車間、分揀包裝車間及保鮮存儲車間,配套灌溉管網和機械化作業設施,形成“種植、加工、存儲”全鏈條。
射干種植基地
構建起“三生融合”的示范樣板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了解到,修復工程帶來顯著的生態效益,通過系統性生態修復工程,修復林地和耕地1.83公頃,消除視覺污染,恢復區域生態功能。通過植被覆蓋和水土保持措施,減少水土流失,嬴汶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變,經濟效益突出,項目達產后,年產值預計超800萬元,帶動中草藥加工、物流等關聯產業發展,土地資源利用率提升3倍以上,實現從“廢棄地”向“高產田”轉變。以創新手段助推生態修復,不僅解決了生態修復治理難題,從社會效益的角度出發,多元項目優先吸納周邊村民參與種植、加工等環節,投產后可提供50余個就業崗位。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村民既能得到土地流轉租金、務工收入,年底還能享受分紅,預計年增收200余萬元。
此外,在生活上,帶動村民年均增收2.4萬元。通過構建“修復成本分攤、生態產品增值、產業收益反哺”的閉環機制,為黃河流域礦山修復貢獻了可推廣的“濟南方案”,標志著生態治理從單維修復邁向“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系統性價值重構。這個在從礦坑廢墟中崛起的“綠色藥園”,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現了“山好、水好、林好、田好、產好、人好”的六好局面,打造更多的“濟南樣本”。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史尚靜
實習生 徐曉艷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夏子繁
實習生 徐曉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