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日報
2025-04-23 09:54:04
原標題:讓綠色流淌在濰坊的山水脈絡里
來源:濰坊日報
原標題:讓綠色流淌在濰坊的山水脈絡里
來源:濰坊日報
□本報記者 趙金鳳
通訊員 郝文海 張帆
今年風箏會期間,中外游客在世界風箏公園內放紙鳶、搭帳篷、賞美景,盡情享受大好春光。五龍河國家濕地公園內,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河面上水鳥嬉戲,大片的濕地植被宛如綠色的綢緞,鋪展在河畔。在濰坊,處處可見生態保護帶來的顯著成效。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生態建設的各個領域持續發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為建設更好濰坊標注出清晰的綠色坐標。
科學綠化勾勒大地綠意
綠色不僅是濰坊這座城市的視覺符號,更是深植于發展基因中的核心理念。在造林綠化方面,我市按照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部署要求,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綠,重點針對宜林荒山荒地荒灘、荒廢和受損山體、退化林地等開展造林綠化,既注重生態效益,又秉持節儉務實理念。自2021年以來,全市已完成造林6.5萬畝。2022年,全省唯一中央財政支持沂山區域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落地濰坊。該項目歷時兩年,完成山地造林、退化林修復、森林撫育、村莊綠化提升以及引水上山、生物防火隔離帶等附屬工程建設。如今,項目成效初顯,有效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成為全市國土綠化的示范樣板。
系統治理推動礦山“蝶變”
礦山修復,重塑生態容顏。面對歷史遺留礦山存量大、修復資金缺乏和矛盾壓力疊加的難題,我市加大力度、持續攻堅,實現了礦山生態由治到興的轉變。自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銷號出庫圖斑269個,面積達1013.03公頃,銷號出庫圖斑面積位居全省第一。值得一提的是,齊魯酒地小鎮、昌邑青山秀水旅游度假區等成為廢棄礦山修復治理的典范。其中,安丘齊魯酒地區域歷史遺留生態修復項目更是榮獲全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和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建成綠色礦山82家,數量和質量均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
優化自然保護地守護生命家園
自2019年12月啟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以來,我市致力于破解自然保護地交叉重疊、保護空缺等難題。整合優化后,全市自然保護地體系由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兩大類共34個保護地組成,形成了更加科學合理的生態保護格局。在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我市從資源保護、長效機制建設、執法監管和保障措施等多個維度發力,加強全鏈條監督管理。率先在全省完成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并持續開展陸生野生動物監測,目前已監測到陸生野生動物27目66科230種。此外,設立了全省首個陸生野生植物救助站,為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繁衍構筑起堅實的保護屏障。
強化濕地保護點亮生態明珠
濕地保護管理也是我市生態建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市統籌推進重點區域保護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濕地保護體系。累計爭取省級以上濕地保護修復資金5730萬元,用于濕地公園的植被恢復提升、清淤疏浚、生物多樣性調度、科普宣教等工作,切實提高濕地公園保護管理水平。目前,全市共有濕地公園26處,青州彌河、寒亭禹王國家重要濕地相繼獲批,全省僅有的兩處國家重要濕地均在濰坊,成為濰坊生態環境的亮麗名片。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壓實生態保護責任,完善系統保護格局,為建設實力強品質優生活美的更好濰坊繪好生態底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