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4-03 07:47:04
清明時節,去陵園祭奠逝者的人們逐漸增多。除了去墓地獻花燒紙,很多人來到花壇,以放飛氣球、立風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哀思。
“入土為安”是我國安葬親人最傳統的方式,然而隨著墓地的逐漸飽和,綠色殯葬的改革,花壇葬、樹葬等生態安葬日益被人們所接受。雖然生態安葬率在逐年升高,但目前仍受觀念、土地、資金的限制。
(3月28日,濟南玉函山公墓公益生態葬現場,家屬正在祭奠親人。)
傳統墓地幾近飽和,生態殯葬被力推
“看,最高的那個,就是我大伯的風車。”3月28日,在玉函山安息園,蘭小萍和親人們將大伯的骨灰盒,深埋在了濟南市玉函山腳下的花壇中,每個位置安放了一個風車。向鐫刻著所有逝者的墓碑鞠躬以后,蘭小萍放飛了手中的氣球,以此寄托哀思。
這是在濟南玉函山公墓舉行的山東省暨濟南市2017年節地生態葬安葬及共祭儀式,30位逝者家屬依次將裝有骨灰的花壇按照編號放入花穴,集體默哀并集體鞠躬悼念。“大伯一生沒有結婚,無兒無女,把他葬在花壇,還能不孤單。”蘭小萍說,“我大伯是低保戶,選擇花壇葬等生態安葬的話,還是免費的。”
夏女士母親于去年12月去世,遺體火化后,姊妹三人暫時將母親骨灰寄存,準備參加濟南市每年一度的海葬。今年2月,得知有花壇葬,姊妹三人商議后,便選擇了這種方式,“畢竟離家近,方便祭奠親人”。
(花壇葬)
“這不算是薄葬。”談及安葬原因,夏女士稱,簡辦后事是母親生前遺愿,“她一直推崇周總理等革命領袖,希望能像總理一樣簡辦后事。”夏女士稱,母親的效仿,成了家里人的榜樣,“厚葬并不是花很多錢,而是看它的意義。”
山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包括樹葬、海葬、花壇葬、草坪葬等形式的生態殯葬一直是在力推的形式,將來也會成為殯葬的主要方式。傳統殯葬所需要的土地資源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生態葬的發展。
在玉函山安息園,傳統的墓地已經基本飽和。“不僅在玉函山安息園這樣的國有經營性墓地,城區的墓地基本是處于飽和狀態。”濟南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各市經營性墓地需要省民政廳備案才可經營,近幾年經營性墓地的審批有所減少,記者了解到,今后將限制經營性墓地的發展,加大公益性公墓的推廣力度。目前,我省現有經營性墓地118處,濟南市共有3家,全省公益性公墓有將近6000家。
樹葬成“臨時住所”,不少又遷墓穴
目前,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萊蕪九市已經開展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并對不同生態安葬類型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比如濟南市民選擇樹葬、花壇葬補助為500元,海葬補助為700元,并且逐年在上漲。
記者了解到,相比于傳統安葬方式,生態葬在價格上要便宜很多。濟南市玉函山安息園是濟南市最早建設的公墓,也是濟南市唯一一家由民政局直管直辦的經營性公墓。目前玉函山安息園墓區基本飽和,只有少數墓位對外出售,售價約在35000元。
(樹葬)
此外,濟南市玉頂山公墓價格從20000元到50000元不等,因建園時間較長,墓區也幾近飽和。雙峰山陵園因園區改造,暫時不對外經營;至于恭德陵園,則因資金問題而暫停營業。歷城區勞動人民安息園等其他五家公墓的普通墓穴價格從20000元到80000元不等,至于豪華墓穴價格則上無封頂;福壽園墓地價格也從20000元至30000元不等。
“石材、人力成本的上漲,導致墓穴價格上漲。”市中區某陵園負責人劉先生介紹,隨著環保政策的收緊,墓穴石碑成本不斷上漲,“許多石料廠因環保原因被封,已無法產石;目前,石材成本價已翻兩番。人力成本也在上漲,雕刻工人已從300元/天漲到了500元/天。”
與此同時,在玉函山安息園,補貼之前,選擇花壇葬只有900元,福壽園花壇葬880元。同時樹葬大約9800元,草坪葬10000多元。
雖然價格差別大,但是生態葬一直遇冷。濟南市福壽園相關人士表示,2016年參加花壇葬儀式的有80余人,但每年購買墓穴的數量卻有200個。
我們也推出了樹葬等形式,但是發展也比較慢,從2004年開園就有樹葬,但業務量至今只有不到100個。”上述人士說,樹葬采用一棵樹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安葬逝者的方式,雖然余量不多,市民對位置要求高,但是銷量上,遠遠不如傳統墓穴。
更有不少選擇生態下葬的家屬,日后又為逝者遷墳。歷城勞動人民安息園的20多處樹葬曾一度飽和,但如今僅剩幾處,多數都已遷墓穴。“選擇樹葬的,大都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等經濟條件稍微好轉,就籌劃重新買墓穴,為親人遷墓穴。”該園銷售部劉經理介紹。由此可見,厚葬觀念的根深蒂固。
福壽園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在園內選擇生態葬也是以五保戶、小孩子為主。
受土地資源制約,城市公益公墓增長緩慢
據了解,我省在1992年就開始推廣生態葬的形式,最初從青島開始,25年來,進展仍然較慢,目前有35%選擇生態葬。
我省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推廣生態安葬,其中包括建設公益性公墓。“公益性公墓以骨灰堂等生態安葬方式為主,也有小墓穴的形式。”省民政廳相關人士表示。
目前,在濟陽縣已經建設起了縣級公益性祠堂,縣區的居民可以將骨灰免費在祠堂安葬。濟南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平陰、章丘的公益性公墓也在建設推進當中,也是以骨灰堂的方式,以較低的成本價或者免費提供給轄區居民。
(海葬)
公益性公墓的推廣卻遇到難題。早在“十二五”期間,我省要求每個縣(市、區)至少要規劃建設一處實行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態節地葬法的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但如今并沒有實現。“土地、資金等問題一直制約著公益性公墓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2016年,我省新增農村公益性公墓1500處,而城市只有12處。而在2015年,城市公益性公墓僅新增了7處。“城市土地資源太少,有的想在城區建設骨灰堂的,根本找不到地方。”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受土地資源的制約,選擇生態葬的仍然是以農村地區居多。
而對于經營者來說,生態葬也給他們帶來一些難題。“比如樹葬、花壇葬帶給我們的維護成本就非常高,我們必須要保證樹和花不能死亡,在選擇樹苗和后期維護上,就格外謹慎。”濟南市一位墓地管理者表示,“這不像是石碑,基本不用維護。同時樹葬花壇葬的利潤也并不高。”
此外,記者了解到,花壇葬、海葬等形式的安葬目前仍然以集中安葬為主,比如選擇清明節、寒食節等節日集中安葬,逝者的骨灰可以暫時在園區存放。“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民選擇生態安葬。”
此外,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在發展樹葬等生態葬方面,也需要與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協調成本的加大,也影響了生態葬的發展。希望能從頂層設計上,推動普及生態葬。”
建設公益性公墓,我省將出臺獎補措施
“厚葬”的傳統觀念,是影響生態葬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在玉函山安息園,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位祭拜親人的市民。市民雖支持綠色殯葬,但一旦涉及自己或家人,大都搖起了頭。“沒有墓地,太不尊重先人”,“不給親人設墓碑、墓穴,自己心里不踏實,更怕被外人笑話。”
(傳統殯葬)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張洪英認為,我國殯葬活動中生者與逝者的互動仍然是家庭認同,這種認同與人們的傳統家庭(族)觀念緊密相關,而綠色殯葬淡化墓地標識、采用公共祭祀的方式弱化了人們的家族觀念,不符合國人的家庭觀念。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殯葬管理條例修改以后,民政部門只能倡導引導發展綠色殯葬,沒有執法權,無法強制生態殯葬的開展。
雖然推廣緩慢,但近幾年,我省生態葬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參加綠色殯葬的人數逐年增加,以濟南市福壽園花壇葬人數為例,2012年37人,2013年34人,2014年53人,2015年67人,2016年已經達到80人。
與生態葬的發展相適應,祭祀活動也在不斷改變。比如日照莒縣慈恩園骨灰堂使用電子祭祀,親人刷IC卡就可以祭拜逝者,目前我省還研究3D祭掃等形式。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我省也出臺獎補政策,推廣公益性公墓的建設,正在研究制定獎勵的具體方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瑋 王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