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17-05-20 09:48:05
據央視新聞18日報道,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成功!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這也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18日中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發去賀電。
國務院賀電全文 央視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hydrate),是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可燃,而被稱作“可燃冰”或“固體瓦斯”、“氣冰”。賦存于水深大于100-250米(兩極地區)和大于400-650米(赤道地區)的海底沉積層內,這里的壓力和溫度條件,能使天然氣水合物處于穩定的固態。
在地球上,絕大多數可燃冰是和泥沙混在一起的。
我國首次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
而我國此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試采成功的,就是一種泥質粉砂類型的可燃冰礦藏。
據央視新聞報道,我國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也是我國正在進行的可燃冰試開采的現場。這個持續不斷燃燒的火焰,就是正在從1000多米的水下分解提取出的可燃冰所產生的甲烷氣體。這標志著我國首次試開采得到了全面成功。
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在今年2月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初步查明我國可燃冰的資源潛力,今年,我國將開展海上可燃冰的試開采。
通過勘查,2016年,在我國海域,已圈定了6個可燃冰成礦遠景區,在青南藏北已優選了9個有利區塊,據預測,我國可燃冰遠景資源量超過1000億噸油當量,潛力巨大。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價部負責人邢樹文說,可燃冰在我國的海域圈定了一系列的找礦遠景區,也預測了資源量。今年我們正在積極進行這方面的試采準備。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現場距香港約285公里,采氣點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下200米的海床中。自5月10日正式出氣至今,已累計產出超12萬立方米甲烷含量高達99.5%的天然氣。實現連續超一周的穩定產氣,標志著我國進行的首次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宣告成功。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總指揮葉建良表示,從5月10日正式出氣試點火成功,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連續開采八天了,日產超過一萬方以上,最高日產達到了3.5萬方,這種連續穩定的出氣,達到了我們原來預定的目標。
開采“神器”山東造
要安全、高效地開采可燃冰,離不開先進的開采平臺。承擔此次試采任務的“藍鯨1號”可謂“國之重器”,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鉆井平臺設計建造的最高水平。據了解,“藍鯨1號”是由煙臺企業制造。今年年初,“藍鯨1號”在煙臺組裝完成后,由6艘大馬力全回轉拖輪牽引駛出,經過8天的航行,才順利到達井位。
“藍鯨1號”平臺長117米,寬92.7米,高118米,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鉆井深度15240米,適用于全球深海作業。與傳統單鉆塔平臺相比,“藍鯨1號”配置了高效的液壓雙鉆塔和全球領先的DP3閉環動力管理系統,可提升30%作業效率,節省10%的燃料消耗。
據了解,“藍鯨1號”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鉆井平臺設計建造的最高水平,將國內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本次試采成功標志著重大技術突破,為可燃冰的商業化開發鋪路,將對我國能源結構產生重大影響。
可燃冰開采有多難?
可燃冰的形成條件非常苛刻,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溫度不能太高,海底溫度在2~4℃,這才適合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而一旦溫度高于20℃,天然氣水合物就會分解;第二是壓力要足夠大,需要30個大氣壓才可形成水合物,壓力越大水合物就越穩定,而海深300米才能達到30個大氣壓;第三是要有甲烷氣源,而產生甲烷這要靠海底古生物遺骸的沉積物被細菌分解,或者天然氣在地球深處產生并不斷進入地殼。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區域主要在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南美東部陸緣、非洲西部陸緣和美國東海岸外的布萊克海臺等,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島海溝、沖繩海槽、日本海、四國海槽、日本南海海槽、蘇拉威西海和新西蘭北部海域等,東太平洋海域的中美洲海槽、加利福尼亞濱外和秘魯海槽等,印度洋的阿曼海灣,南極的羅斯海和威德爾海,北極的巴倫支海和波弗特海,以及大陸內的黑海與里海等。
可燃冰,是由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化合物,預測資源量相當于已發現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兩倍以上,是世界公認的一種清潔高效的未來替代能源。
因絕大部分埋藏于海底,所以可燃冰開采難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在加緊對這種未來能源進行試開采嘗試,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或未達到連續產氣的預定目標。
此次試開采成功,不僅表明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和開發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也標志著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實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 李金發:這一次天然氣水合物的試開采成功,我們是優先搶占了領跑和技術高地,實現了我國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上的領跑。它將會是繼美國引領頁巖氣革命之后的,由我國引領的天然氣水合物革命,將會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
日均穩定產氣超過一萬方,以及持續超一周的連續產氣時間,這兩個指標在之前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成功實現。而完成這一歷史性的飛躍,我國科學家們又是在如何做到的呢?
天然氣水合物的試開采一直是一項世界性難題。2013年日本曾嘗試進行過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試開采工作,雖然成功出氣,但六天之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鉆井通道,試采被迫停止。
李金發說,第一每日試采的取氣量要達到一萬方以上,第二是連續產氣一周。我們所有的指標都超過了預定目標,所以我國是世界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成功的第一個國家。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科學家利用降壓法,將海底原本穩定的壓力降低,從而打破了天然氣水合物儲層的成藏條件,之后再將分散在類似海綿空隙中一樣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套水、沙、氣分離核心技術最終將天然氣取出。
葉建良受訪時表示,我們這次運用了地層流體抽取法,從單純考慮降壓變成了關注流體的抽取,通過保證流體的抽取來實現穩定的降壓。降壓方案充分體現了優越性,也是保證我們這次試采成功一個關鍵因素,這也是在國際上從理論到技術方法的一個創新。
可燃冰有多大價值?
同等條件下,可燃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氣要多出數十倍,而且燃燒后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避免了最讓人們頭疼的污染問題。科學家們如獲至寶,把可燃冰稱作"屬于未來的能源"。
中國首次試采海域可燃冰 計劃2030年前商業開發
可燃冰的最大特點就是能量密度高。它占用體積小,卻蘊含大量能量。舉個例子,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一次加100升天然氣能跑300公里的話,那么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里。
盡管開采難度大、成本高,但可燃冰的試采成功仍然帶給人們巨大的興奮。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公開表示,一開始就瞄準了(可燃冰)資源潛力巨大,具有廣泛利用前景的這一個特點,雖然開采難度很大,但開發成功后,其廣泛利用更具意義。而且,從目前試采的連續性和產氣量來看,可燃冰離商業性開采不遠了。
可燃冰儲量巨大,僅我國海域預測遠景資源量就達到800億噸油當量,世界資源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
在《中國能源礦產地質調查報告》中提到的可燃冰資源量,包括海域可燃冰和陸域可燃冰。雖然海底開采成本巨大,但科學家在大陸的永久凍土帶也發現了可燃冰,而中國,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在中高緯度高原凍土帶鉆獲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
2013年在我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物礦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而且礦藏分布廣、厚度大、飽和度高,為我國可燃冰試開采提供了重要參考靶區。2015年,我國利用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海馬”號無人遙控潛水器首次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發現了可燃冰活動的標志——活動“冷泉”,并成功獲取了可燃冰樣品。
目前,可燃冰試開采團隊將繼續在神狐海域附近再進行二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采工作。積累更多試開采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李金發說,如果這個能開發利用,將會大大的提高我國的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大降低我國對外依存度,同時也會大大地改善我國能源資源結構。
此外據央視報道,可燃冰使用前景廣闊,但同時也存在風險。據估算,全球海底可燃冰的甲烷總量大約是地球大氣中甲烷總量的3000倍,如果開采不慎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泄漏,將可能引發強烈的溫室效應。如何安全、經濟地開采可燃冰,并且從中分離出甲烷氣體,依然是目前各國研究和利用可燃冰的核心難題。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報道)
原標題:中國連續穩定試開采可燃冰 開采“神器”山東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