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0日訊 2020年12月30日,中宣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連鋼創新團隊”是山東港口全自動化碼頭的規劃、建設和運營者,是以工程應用研究員張連鋼為帶頭人,老中青搭配的知識型、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團隊。他們從一張白紙起步,突圍破壁,勇于擔當,建成了全球領先、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自動化碼頭建設運營領域實現了從跟跑歐美到領跑世界的嬗變,為全球智慧港口建設運營提供了“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6月12日,“連鋼創新團隊”帶頭人張連鋼榮獲“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勞動模范”榮譽稱號;8月31日,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連鋼創新團隊”“齊魯時代楷模”稱號。
六次超越,展現“中國速度”
在山東半島3345公里蜿蜒的海岸線上,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猶如一顆明珠,熠熠生輝,目之所及,皆是科技發展的縮影。
這里是全球領先、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開創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球全自動化碼頭建設先河,創造了超越全球同類碼頭單機平均效率50%并在商業運營條件下不斷刷新的世界紀錄。
擎起這面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中國智造”旗幟的,就是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
2020年12月17日,“連鋼創新團隊”再創佳績:在107#泊位“德翔普南”輪作業中,橋吊單機作業效率達到47.6自然箱/小時,全面超越今年4月份創造的44.6自然箱/小時的驕人成績,第六次刷新自動化碼頭裝卸世界紀錄。
碼頭裝卸效率是衡量港口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貨主和全球各大船運公司特別看重的關鍵服務指標。2017年5月11日,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一期投產運營之初,就以橋吊單機效率26.1自然箱/小時的驕人成績一鳴驚人。三年多來,裝卸效率業內持續領跑、成績引人矚目——
2017年12月3日,碼頭運營僅半年,就在“以星芝加哥”輪作業中,創造了單機效率39.6自然箱/小時的世界紀錄。從那時起,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就不斷標注自動化碼頭作業效率的新高度:2018年4月21日“中遠希臘”創造42.9自然箱/小時的世界紀錄;2018年12月31日“桑托斯快航”輪創造43.2自然箱/小時的世界紀錄;2019年9月9日“以星上海”輪創造43.8自然箱/小時的世界紀錄。與此同時,自動化碼頭平均裝卸效率達到了36自然箱/小時,比國外同類碼頭高50%,比人工碼頭提升效率30%的同時減少作業人員80%。
六次超越,六次突破,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一次次用行動與實力,樹立了數字時代智能裝卸的新標桿,集聚起劍指深藍的智慧力量,向世界展現著“中國速度”。
就在第六次破紀錄的兩天前,12月15日,“連鋼創新團隊”的團隊帶頭人張連剛榮獲了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喜訊傳來之際,他們用創紀錄的方式再次印證“中國智造”的含金量。
極限挑戰,建中國自己的自動化碼頭
碧海藍天之間,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上杳無人蹤,生產作業卻如行云流水。16臺藍色自動化橋吊矗立海邊,從來自全球各地的巨輪上卸載著集裝箱;高速軌道吊在堆場上往來穿梭;自動導引車流轉自如,重達數十噸的集裝箱被輕巧抓起、精準堆碼。
這個全球領先、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用3年走完了國外常規8年至10年的路。更為難得的是,這項“世界第一”是在國外嚴密的技術封鎖之下,由“連鋼創新團隊”依靠自主創新實現的。
有誰能想到,在接這個任務之前,“連鋼創新團隊”帶頭人張連鋼甚至都沒見過自動化碼頭?
又有誰敢預言,“連鋼創新團隊”能在中國自動化碼頭建設運營領域比歐美晚起步20多年的情況下,實現從跟跑歐美到領跑世界的嬗變?
奔跑著的AGV、運行著的軌道吊、高高矗立的橋吊……見證著“連鋼創新團隊”用堅守與拼搏實現夢想的每一個腳印,也是他們踐行新時代“振超精神”的最生動詮釋。
時間回溯到2013年10月23日,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從這一天起,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項目組吹響了“集結號”。李永翠、李波、張衛、呂向東、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強、王延春,這8名青島港IT、流程、設備、土建等方面的專家集聚在一起,開始了歷時數年沖擊世界港口科技制高點的艱難跋涉。有30多年集裝箱碼頭工作經驗的張連鋼被任命為帶頭人。
一直以來,在很多西方同行眼中,中國的港口并非盡善盡美。因為盡管全世界前十名集裝箱大港中,中國占據七席,但中國沒有真正的全自動化碼頭。
全自動化碼頭是全球港口行業發展的一個最高業務形態,被譽為“大國重器”。要真正在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中爭得一席之地,必須要有自己的全自動化碼頭。
當年9月,張連鋼帶隊到國外考察,可國外同行連捂帶蓋,“不準下車,不準拍照,就是帶你在碼頭轉一圈。”
核心技術花錢買不來,張連鋼下定決心自主研發:全自動化碼頭不是西方人的專屬,那些看似“高在云端”的科學技術并非遙不可及,外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也一樣能做到,而且會做得更好!
自主創新有多難?
在當時的自動化碼頭領域,4家歐美工業巨頭形成了行業聯盟,有外國專家斷定,憑借中國技術,做出這個碼頭至少得10年。
抱著“要給中國人在行業里爭口氣”的堅定信念,“連鋼創新團隊”開始了核心技術自主攻關。他們分成若干個小組,把項目細化成上千個小的環節,召開了數千次分析論證會。那年,53歲的張連鋼剛剛經歷了一次肺癌手術,他和團隊成員吃住在辦公室,經常通宵達旦。同事們心疼,他卻說:這個任務,拼了命也得完成!
張連鋼后來坦言:“那會兒確實是壓力很大。因為這個項目是幾十個億的項目,如果最后碼頭建不起來,或者建起來是個低效的碼頭,這個跟誰都沒法交代,那會兒就覺得橫下一條心,建不成碼頭,就跳海。”
僅僅用了15個月,“連鋼創新團隊”就完成了碼頭的方案設計。要知道,在國外,這項工作至少需要3年。
追求完美,干到極致,在一輪又一輪的自我突破中磨礪成長,“連鋼創新團隊”敢闖敢試,攻克十幾項世界性技術難題,打破國外自動化碼頭技術壁壘;他們夜以繼日,3年完成10年工作量,建成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他們勇于創新,6次刷新世界紀錄,單機平均作業效率每小時47.6自然箱;他們爭創一流,氫動力加5G,全球首創,中國方案打造綠色智慧港口,為中國港口蹚出自主創新、科技強港道路,也為全球智慧港口建設運營提供了“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將生命融入港口和碼頭
能挑重擔子、敢啃硬骨頭,從一個追趕者變成令世人矚目的領跑者,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連鋼創新團隊”從一片荒蕪中開辟出了自動化碼頭的嶄新時代。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副總經理李永翠向外界展示了這樣一串數字。
第一個數字是“40”,僅僅是集裝箱卡車的出入閘口布局,“連鋼創新團隊”就先后設計了40多版方案,每一個細節都做到精益求精;第二個數字是“3000”,這是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規劃設計建設的三年多時間里,“連鋼創新團隊”開過的技術研討會的次數,每一次研討會都是他們在攻堅克難,每一個通宵達旦都是整個團隊的“玩命”付出;第三個數字是“100000”,僅流程測試案例,團隊的IT工程師和業務分析師們就編寫了七千多個,反復測試了十萬多次。
這一組組數據的背后,是一支有著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的鋼鐵團隊。他們每個人都懷揣著這樣一顆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滾燙“中國心”。他們是海港科技精英,但同時也是家中的父親和母親,丈夫和妻子,兒子和女兒。
“我對港口有一種天然的那種親近感,對港口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作為團隊帶頭人,10年內做過兩次肺癌手術的張連鋼將“不能熬夜、不能勞累”的醫囑統統拋在腦后。黨員干部就是要沖鋒在前,他帶領整個團隊如同火焰一樣燃燒自我,拼搏向前,妻子只能一次次暗自擔心他剛做完大手術身體會吃不消;
2017年3月15日,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一期工程首船測試成功。就在首船測試前,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操作部閘口冷箱經理管廷敬的母親突然去世,他沒能見上最后一面。提及往事,管廷敬紅了眼眶;
徐永寧擔負著自動化碼頭數據中心的建設、調試工作。攻關時期,妻子確診癌癥。愛人去世后,不擅表達的徐永寧寄情工作,和同事一起建成了國內首個基于云技術的自動化碼頭雙活數據中心和神經網絡系統。項目成功的那一刻,徐永寧一個人遙望大海,任淚水流淌……
“連鋼創新團隊”把自己的家當做小家,把國家、港口和碼頭當做大家;把對家庭的親情當做小愛,把對事業的熱忱當做大愛。正是這種“忘我拼搏奉獻、擔當時代使命”的崇高境界和“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奮斗精神,激勵團隊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創新無止境,又啟新篇章。
如今,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一期、二期已經投產運營,融合更多前沿科技的三期建設也已經啟幕。頭戴世界高科技碼頭王冠的“連鋼創新團隊”,將兒女情長化為前進動力,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向著更加浩瀚遼闊的星辰大海,開啟砥礪奮進的新一輪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