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7日訊 2020年,山東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濟南為中心的省會經濟圈,瞄準人才特區、科技創新策源地、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等核心定位,成為山東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人才流動加速。來自山東本土求職招聘網站齊魯人才網的數據顯示,2020年濟南向“強省會”疾馳,人才吸引指數領跑全省,與“省會經濟圈”6市人才交互密切,努力打造人才高地。
打造聚才強“磁場”,濟南人才吸引指數全省第一
根據齊魯人才網數據統計,在2020年山東省市場化就業人才吸引指數城市排名中,濟南成年度最具吸引力城市,人才吸引指數為12.92。
作為省會經濟圈的核心龍頭城市,濟南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加快跨越發展的黃金期,2020年濟南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140.90億元,增長4.9%。發展實踐證明,國內許多城市邁入萬億門檻后,普遍展現出更為強勁的發展勢頭,綜合實力躍升的濟南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就業人才前來就業。
人才流入持續“升溫”,流入濟南人才趨向“年輕化”
根據齊魯人才網數據統計,2020年流入濟南市場化就業人才年齡主要集中在 20-34歲之間,數量占比近八成,青年人才為流入濟南就業市場主力軍,為濟南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新鮮血液。同比2019年,2020年流入濟南的省外市場化就業人才整體呈現年輕化、高增長態勢,其中25-29歲就業人才所占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為3.51%。
搶人政策激發“紅利期”,碩博人才流入濟南比重穩步上升
2020年流入濟南的山東市場化就業人才大專學歷、本科學歷、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分別為 45.92%、42.4%和11.68%,與 2019年同期數據相比,博士學歷、碩士學歷、本科學歷就業人才流入量占比均有上升,特別是碩士及以上學歷就業人才流入量所占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為0.56%。
人才的集聚和遷移,是“用腳”對一個地區的“投票”,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選擇在濟南就業,折射的是濟南日益優化的人才發展環境。近年來,濟南以“人才新政30條”“高校20條”“雙創19條”等一攬子政策,努力營造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環境條件,把實施人才戰略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此外濟南市還開發了一系列重點人才工程,如:實施頂尖人才聚集工程,對頂尖人才給予項目資助和股權投資支持;泉城系列人才工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培養創新團隊;青年人才培養工程,與高校開展人才對接;重點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培育“名企名牌名家”等一系列舉措。有了這些政策的保駕護航,濟南未來將會逐步形成屬于自己的人才鏈。
乘“強省會”東風,濟南與“省會經濟圈”6市人才交互密切
濟南與“省會經濟圈”6市人才交互密切,特別是泰安, 2020年流入濟南的就業人才占比最大的城市是泰安,占所有流入濟南就業人才總數的15.12%;其次是德州和聊城,流入占比為10.93%和9.15%;淄博、濱州和東營三市與濟南人才交互也較為密切。
輻射帶動力強是強省會的關鍵特征,濟南為此提出要立足省內、帶動周邊、鏈接全球,加快推進濟泰同城化、濟淄同城化和濟齊融合發展,引領帶動省會經濟圈加快形成協調聯動發展格局,省會經濟圈七市共同打造優勢互補、緊密協作、聯動發展的世界級產業基地,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協同打造齊魯科創大走廊,將推廣人才卡互認互通,加強高層次人才服務合作,在區域內憑卡享受交通出行、醫療保健、體育健身、旅游等綠色通道服務。加強招才引智合作,聯合組團跨省(市)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專業人才,共同舉辦人才智力洽談會和網上招聘會,助力打造省會經濟圈人才高地。
產業集聚人才,機械/設備/重工行業最受歡迎
根據齊魯人才網數據統計,機械/設備/重工行業是當前濟南流入人數最多的行業,占比為8.02%;建筑/建材/工程行業以7.45%的占比位列第二;互聯網/電子商務和教育/培訓分列第三、四位,其占比分別為6.35%和6.02%;制藥/生物工程行業排在第五位,占比為5.17%;其他行業的流入量占比較小,均在5%以下。
俗話說,遠行者,儲糧;遠謀者,儲才。當今世界,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城市競爭已從資本的競爭轉變為人才的競爭。作為省會城市的濟南,是一座正在發展與崛起的產業新城,以十大產業為主導、具有濟南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日趨成熟,特別是機械/設備/重工行業,濟南基礎雄厚,優勢企業眾多,中國重汽、濟南一機床、濟南二機床和濟南鑄造鍛壓機械研究所等,在數控機床、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內燃機等重型機械制造領域,制造技術總體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成為吸納人才的“蓄水池”。
對于人才而言,時代風口中的濟南提供了歷史舞臺,展望未來,濟南的發展新篇正加速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