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2-24 10:10:02
資料圖
齊魯網2月24日訊(記者 郝德銘 崔立霞)1月25號,摩拜單車正式進駐濟南,首批共投放了11000輛共享單車,分布在濟南的大街小巷。摩拜單車猶如"忽如一夜春風來",成為了眾多市民爭相掃碼騎行的"香餑餑"。近一個月過去了,摩拜單車有沒有解決市民出行難的問題?共享單車又能否撬動城市的出行方式?
據山東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焦點》報道,王先生在濟南工作5年了,作為一個銷售人員,每天會行走在濟南的大街小巷,說起對濟南交通的印象,王先生這樣告訴記者:“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每天上班的路上要經過舜耕路經十路,這兩條路在高峰的時候堵得特別的厲害,尤其是又遇到著急的事或者快要遲到的時候,就顯得交通狀況很糟糕。”
王先生的煩惱也是所有濟南市民的心聲。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市政建設集中開工造成多條道路封閉施工、主次干道與支路沒有打通等原因,濟南成為了一個"堵城",并且在高德地圖發布的2016年全國交通報告中,已經超越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成為全國"首堵"城市。城市道路擁堵,不僅考驗著濟南的道路交通建設,還考驗著市民路上等車的耐心。
不僅如此,堵車引發的交通問題更是隨處可見,車輛隨意變道、違章亂停、搶黃燈、車輛剮蹭等問題經常發生。盡管濟南市民很窩心,但都束手無策。
摩拜單車成市民上下班新寵
直到1月24號晚上,市區內劃了很多自行車白線,一輛輛"小橙"單車出現在了大街小巷。市民口中的"小橙"單車與普通單車相比顏色更加靚麗,外形也與其他單車有很大不同,實體車架和車胎、二維碼電子鎖等。這就是目前已登陸北京、上海等十幾個城市的"摩拜單車"。
摩拜單車北京總經理邢林說:“2015年1月份,北京摩拜正式成立。2016年4月22號世界地球日在上海發布了第一輛摩拜單車。2017年1月25號,共享單車把摩拜從北京帶到了濟南。”
邢林表示,摩拜單車擺脫了傳統的車樁模式,通過手機APP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借車還車。打開手機定位功能,就可以查找附近可以使用的單車。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開鎖使用。“86%的騎行距離在4公里以內,摩拜的設計和目前用戶的使用情況是一致的。我們重點要解決的是1-5公里的短途出行。對于緩解交通擁堵是一個非常好的替代方案。”
摩拜單車就像一陣春風,一夜間進駐大街小巷,成為了市民們上下班的新寵。春節期間尤其成為濟南市民拜年和外地市民來濟旅游的出行新方式。邢林說,整個春節期間有超過有十萬次的人使用了摩拜單車,總的騎行距離超過了22萬公里。經過統計最高的一次一輛車周轉了31次。
公共交通體系不健全為摩拜單車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提供了機遇
濟南是摩拜單車進駐的第14個城市,也是除北京以外的第2個北方城市,為什么摩拜單車登陸了20個城市,唯有濟南引起這么大的轟動呢?除了堵城外,濟南運營總經理張翔認為,公共交通體系不健全為摩拜單車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提供了機遇。“濟南擁有一個獨特的人文和地理優勢,我們判斷濟南是一個對短途出行有一個較大的需求。摩拜單車進駐濟南可以緩解一部分交通的環境壓力,也可以給市民提供便利。”
除此之外,摩拜單車也打造了與政府合作的模式,張翔介紹,摩拜單車進入濟南之前就已經和政府進行了深度合作。政府出臺了一些相關進入的準則,配合市政府做一些道路上的規劃,自行車的投放;所有的投放,每一個點位要往哪里投,投多少車,都是通過后臺大數據研究出來的。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成為"單車王國"到現在單車逐漸消失,我國的經濟在騰飛,私家車已經成為家庭必需品。隨之而來的是環境污染嚴重,交通道路擁堵,象征快速的汽車"快"不起來的時候,很多人會想念"慢"帶來的愉悅。
一時火熱的摩拜單車并不能撬動固有的出行方式
摩拜單車正是瞅準了這個市場空白。現在小到12歲,大到78歲的人都成為了摩拜單車的用戶群,25-30歲的年輕人更是摩拜單車的主力消費人群。那么摩拜單車能在濟南發展成什么樣?也許從上海的發展中能窺之一二。
目前上海的單車市場已經形成了摩拜、ofo、小鳴等幾家企業鼎立的局面,并且為最快占領市場,各家共享單車企業跑馬圈地式地投放大量單車,投放總量已超出了城市需要的總量。共享單車也漸漸由方便市民出行的工具,蛻變成了資本催生的偽需求。甚至有專家推測,在市場冷靜下來后,將會出現大量廢棄不用的單車。
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教授認為,現在濟南的交通結構嚴重失衡,一時火熱的摩拜單車并不能撬動固有的出行方式。
張汝華教授說,“如果是沒有大的政策上的調整,可能很難改變目前的這種格局,也就是小汽車的出行量還會不斷上升,擁堵還會加重。公共交通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還是有日漸衰微的跡象,摩拜單車雖然進來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新鮮的補充,但是如果這樣任其自然的發展,起到的作用還是有限的。”
此外,張汝華教授還表示,濟南整個交通格局的改變有賴于整個交通系統政策的出臺。城市治堵,有時候過分地將精力和資源浪費在家用汽車上,不光擁堵解決不了,可能會變相刺激家用汽車的泛濫。僅靠共享單車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對城市交通擁堵來說,作用杯水車薪,政府部門只有加大包括軌道交通、公交等公共交通體系建設,才能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現狀。
編后:總有那么一公里,橫亙在公交站和家門口;總有那么一段路,步行太遠,打車不值,就近能借、隨處能還的公共自行車的確是最佳的選擇。為了解決市民短途出行的一時需求,摩拜單車絕對是首屈一指,不過公共自行車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政府若寄希望于公共自行車能徹底解決人們的通勤問題、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對城市的交通起到扭轉性的積極作用,遺憾地說,公共自行車很難完成這樣的使命。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還是要找到癥結,對癥下藥。
在《2016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濟南位列第一,青島位列全國第19位,比2015年下降了10個位次。青島被評為朝九晚五之城,報告顯示高峰出行里程占比最高的城市是青島,高峰出行里程占全天出行的22.8%,這就說明青島治理交通擁堵難度最大,而擁堵排名的下降,也顯示出青島治理交通擁堵效果明顯。而在青島,因其獨特的地理因素,騎自行車是行不通的,所以在過去的一年里通過增加道路供給,增加停車位,大規模布設流量檢測點,建成基本覆蓋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國省道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與服務系統"等,從改善城市規劃、調整交通結構、強化智能治堵、發展公共交通等方面入手,讓市民不再因堵車而心煩,對交通狀況的滿意度大大提升。
擁堵本身是一個系統性問題,顯然,在道路上的"堵點"背后,更是這些存在于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深處的"政務堵點"。這些"政務堵點"的存在,不僅是對交通管理水平的制約,也是對城市治理全局的妨礙。由此而言,治堵的過程、補齊交通管理短板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觸及深處的系統性改革過程。這個過程,必然要求在優化規劃配置、強化部門協同、強化日常執法等方面花大力氣、做大文章。
我們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能快一點下足力氣、寫好文章,早點讓濟南市民也能在上班的路上少一點忐忑不安,多一些坦然舒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