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3-01 18:52:03
過去的一年,袁敬華沒有忘記總理的“囑托”,為67名特困家庭的特殊孩子“送醫送教”。齊魯網記者 張偉 攝
袁敬華在學校教聾啞孩子學習發音。齊魯網記者 張偉 攝
袁敬華和智障兒童在一起。齊魯網記者 張偉 攝
擔任人大代表15年來,袁敬華提交了140多件議案,190多條建議,幾乎件件有答復。齊魯網記者 張偉 攝
德州夏津特殊教育學校積極探索實踐“醫教結合”特殊教育模式。齊魯網記者 張偉 攝
齊魯網德州3月1日訊(記者 張偉 實習記者 馬金龍)“不忘總理囑托,一個孩子不能少,一個不能落!”過去的一年,全國人大代表袁敬華始終沒有忘記李克強總理的囑托。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聽取袁敬華《關于制定特殊教育法的建議》匯報時,對袁敬華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做出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總理囑咐袁敬華,“孩子雖然不多,但是我們一個不能落,你們做的事情功德無量!”
不忘總理“囑托” 一個特殊孩子不能落
距離2017全國兩會開幕僅有幾天的時間,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袁敬華卻一直沒閑著。2月26日,記者跟隨她來到天賜家里,這個生下來就是腦癱患兒的小男孩,一直讓她放心不下。
“只要是在我們市縣里的特殊孩子,我們都是能進機構的進機構,不能進機構的也要送醫送教上門。”今年6歲的腦癱患兒天賜便是67個受救助特別困難家庭的孩子之一。天賜的媽媽是一名智障,爸爸也是腦癱,父母都沒有工作能力,養家糊口的重擔便落在年過六旬的爺爺奶奶身上。
2016年開始,袁敬華對300多個困難家庭特殊孩子進行救助,并對67名家庭特別困難的特殊孩子上門“送醫送教”,她把特殊教育事業當作“人生大事”來做,積極探索“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模式。
“送醫送教”上門 特殊孩子在家享受上學快樂
“從2015年11月開始,我們就給天賜‘送醫送教’,在做醫學康復治療的同時,教天賜文化課學習知識,一個月兩到四次,讓他在家也能享受上學的快樂!”如今,經過一年的上門“送醫送教”,不會站立和走路的天賜已經學會站立并在別人幫扶下可以邁步走路,甚至還學會認字讀書,天賜的變化讓袁敬華心里別提多高興。
只是有時候袁敬華依然高興不起來,因為在現實中特困家庭的特殊孩子依然很多,僅通過她個人的努力只是“杯水車薪”。為此,今年的全國兩會,袁敬華將繼續帶著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走上兩會。
堅決不讓隨班就讀變成“隨班就蹲”
針對國家目前特殊孩子救助項目,袁敬華建議,“除對孩子進行康復救助之外,從國家民政部門角度出發聯合其他部門,對特殊孩子在生活上給與一些補助,讓他們進入專業的康復機構進行康復治療。”
“堅決不能讓孩子隨班就讀變成‘隨班就蹲’!”針對當前許多家長愿意把特殊孩子送到正常學校讀書的問題,袁敬華認為并不妥當,孩子能否‘隨班就讀’,缺乏中間的評價機構,只有權威評價機構評價后才能決定特殊孩子能否進行“融合教育”。
“醫教結合”是未來中國最合適的特殊教育模式
袁敬華認為,未來中國最合適的特殊教育模式是“醫教結合”。“中國的特殊教育沒有走上‘醫教結合’,存在管的特別多的問題。”袁敬華認為,特殊教育“醫教結合”最好的狀態是醫中有教,教中有醫,讓孩子在進行康復治療的同時學習文化知識。
作為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15年來,袁敬華提交了140多件議案,190多條建議,尤其是關于特殊教育、殘疾人教育、養老等問題的意見建議,幾乎件件有答復。袁敬華用25年的堅守,把自己的命運與特殊孩子們的命運捆綁在一起,為他們撐起美好的明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