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4-04 19:39:04
齊魯網濟南4月4日訊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山東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逐步建立規范高效的“三權”運行機制,不斷健全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促進我省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農村和諧穩定。
為順應農戶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中央提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以下簡稱“三權”)分置并行。實行“三權”分置,妥善處理“三權”相互關系,有利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集體和承包農戶、經營主體的權益;有利于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有利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和形成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為我省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奠定基礎。
★基本原則
——守住政策底線。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確保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能垮、耕地不能少、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利益不受損、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尊重農民意愿。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選擇權,依法保障、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讓農民成為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
——堅持因地制宜。鼓勵各地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地關系等方面的特點,不斷探索創新,總結形成適應本地實際、具有鮮明特色的“三權”分置具體路徑和辦法。
——堅持循序漸進。充分認識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根本性、長期性和復雜性,保持足夠歷史耐心和定力,審慎穩妥推進改革,由點及面開展,逐步將實踐經驗上升為制度安排。
★堅決落實集體所有權
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根本,必須得到充分體現和保障。完善“三權”分置辦法,必須始終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根本地位,充分發揮土地集體所有的優勢和作用。
(一)充分維護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各項權能。保障土地集體所有權人對集體土地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維護農民集體對承包地的發包、調整、監督、收回等各項權能。農民集體有權依法發包集體土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有權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等特殊情形依法調整承包地;有權對承包農戶和經營主體使用承包地進行監督,并采取措施防止和糾正長期拋荒、毀損土地、非法改變土地用途等行為;有權就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方案等提出意見并依法獲得補償。承包農戶轉讓、互換土地承包權的,應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進行,并經農民集體同意。承包農戶流轉土地經營權的,須向農民集體書面備案。
(二)建立健全集體所有權行使機制。引導農民集體完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會議和重大事項公開等民主議事制度,明確土地發包、土地征占用及補償分配等涉及集體土地重大事項的民主決策程序和內容,用制度保障集體成員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確保農民集體有效行使集體土地的所有權。穩步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定組織章程,構建內部治理機制,防止少數人私相授受、謀取私利,造成農民集體土地權益受到損害。鼓勵農民集體依法行使監督權,防控土地流轉風險。鼓勵農村黨組織和集體經濟組織在“統”的層面積極發揮作用,發展股份合作經濟和規模化服務,提高其為集體成員服務的能力,增強自身的凝聚力,促進農民集體更好地行使所有權。
(三)鞏固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進一步發揮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效用,積極化解權屬爭議,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將所有權證書發放到農民集體手中,保護好農民集體的土地權益。加快建設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數據庫,為建立現代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提供基礎支撐。
★切實穩定農戶承包權
農戶享有土地承包權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無論經營權如何流轉,集體土地承包權都屬于農民家庭。完善“三權”分置辦法,要嚴格保護農戶承包權,穩定現有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剝奪和限制農戶土地承包權。
依法維護農戶土地承包權各項權能。農村集體土地由作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承包。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戶為單位對承包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承包農戶有權依法依規建設必要的農業生產、附屬、配套設施,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并獲得收益;有權通過轉讓、互換、出租(轉包)、入股、托管或其他符合有關法律和國家政策規定的方式流轉承包地并獲得收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限制承包農戶流轉承包地;有權依法依規就承包地經營權設定抵押、自愿有償退出承包地,具備條件的可以因保護承包地獲得相關補貼。承包地被依法征收或占用的,承包農戶有權獲得相應補償,符合條件的有權獲得社會保障費用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違法調整農戶承包地,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多渠道籌措資金,開展土地承包權自愿有償退出試點。
鞏固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完善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加大未確權村工作力度,實現應確盡確,搞好檔案管理,健全承包地數據信息,提高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水平,促進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效應釋放。探索建立土地承包合同網簽管理系統,健全土地承包合同取得權利、登記記載權利、證書證明權利的確權登記制度,依法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初始和變更登記業務,實現登記管理常態化。
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鄉鎮建立農村土地承包調解委員會,明確成員構成、職責、議事規則等,配備調解人員。村(組)設立調解小組或指定專人調解。改善鄉鎮農村土地承包調解委員會、村(組)調解小組工作條件,配備必要設施設備。健全土地承包仲裁機構,所有涉農縣(市、區)都要建立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設立仲裁庭,配備必要辦公設施,保障工作經費,妥善化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
賦予經營主體更有保障的土地經營權,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關鍵。完善“三權”分置辦法,核心是放活土地經營權。要在依法保護集體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的前提下,平等保護經營主體依流轉合同取得的土地經營權,保障其有穩定的經營預期。
平等維護經營主體土地經營權各項權能。在流轉合同約定的期限內,土地經營權人對流轉土地依法享有占有、耕作并取得相應收益的權利。在不違反流轉合同約束條款的前提下,經營主體有權使用流轉土地自主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并獲得相應收益。經承包農戶同意,經營主體可依法依規改良土壤、提升地力,建設農業生產、附屬、配套設施,并依照流轉合同約定獲得合理補償;有權在流轉合同到期后按照同等條件優先續租承包地。流轉土地被征收的,按照流轉合同約定確定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的歸屬。經承包農戶或其委托代理人書面同意,并向農民集體書面備案,經營主體可再流轉土地經營權或依法依規設定抵押。承包農戶流轉出土地經營權的,不應妨礙經營主體行使合法權利。
強化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更好地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相適應。規范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加強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逐步實現服務范圍覆蓋所有涉農縣(市、區),重點建設縣域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全市場運行規范,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發布、產權交易、法律咨詢、權益評估、抵押融資等服務。加大格式合同推廣力度,引導流轉雙方簽訂書面流轉合同,規范土地流轉行為。鼓勵各地結合當地實際,通過流轉合同鑒證、交易鑒證等多種方式對土地經營權予以確認,促進土地經營權權能更好實現。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流轉土地用途管制,嚴禁借土地流轉之名違規從事非農建設。完善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嚴格準入門檻。
探索創新土地經營權放活方式。引導農戶按照意愿通過村組內互換并地,實現按戶連片耕種,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問題。引導土地經營權向種田能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支持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地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依法依規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引導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采取統一經營或對外公開出租、轉包、入股等方式經營,按股分配收益。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為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生產服務,通過推動為農服務的規模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規模效益。鼓勵各類社會化服務主體建立為農服務中心,搭建為農服務平臺,通過開展全程托管、勞務托管和訂單托管等不同模式的托管服務,輻射帶動農戶增加規模收益。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承包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普通農戶分享農業規模經營收益。鼓勵和支持各地先行先試,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探索更多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有效途徑。
構建新型經營主體政策支持體系。綜合運用財稅、信貸、保險、用地、項目扶持等政策手段,在繼續扶持普通農戶生產的同時,擴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組織創建示范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農業示范服務組織,示范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積極推動農村電商和旅游業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培植壯大農業“新六產”。優化財政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使用,優先支持各級各類示范主體,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健全完善符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點的信貸、保險支持機制,加大金融保險支持力度。扎實做好省級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鼓勵各地出臺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等相關政策,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完善現行設施農業用地政策,保障設施農業發展用地需求。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逐步擴大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養規模,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加強聯合與合作,發揮好行業組織或聯盟的作用,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現代農業競爭能力。
閃電新聞記者 劉金旺 濟南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