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wǎng)
2018-05-25 20:40:05
齊魯網(wǎng)5月25日訊 殷樹山,1926年出生,18歲參軍,20歲入黨,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1947年發(fā)生在膠縣玉皇廟的一場突圍戰(zhàn),不僅讓他始終難忘,也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顆誓要為人民服務一輩子的種子。
殷樹山所在連隊傷亡慘重,三百余名戰(zhàn)士幸存下來的只有四十多人。
殷樹山孫女殷玉明說:“我爺爺就說他享受的所有的這些,黨給他的這些老干部的待遇,都是用那些戰(zhàn)友的生命換來的。共產(chǎn)黨帶領我們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聽共產(chǎn)黨的話。”
1948年,殷樹山退伍回到威海工作。從那時起,他開始主動幫助身邊一些生活困難的人。
殷玉明告訴記者:“從他一開始工作的時候,他就開始捐助了。但是我們家里這么多年,一直不知道。”
1990年,殷樹山從威海外貿(mào)公司正式離休。本是可以安逸養(yǎng)老的年紀,他卻變得比之前更加忙碌。
塔山社區(qū)原黨支部書記主任林淑卿說:“他做的事情太多了,他沒有不做的,對居民有益的事,他就愿意做,對居民對社區(qū)只要正能量的他都做。”
殷樹山居住的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塔山社區(qū),那時還只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涼之地。作為一名老黨員,殷樹山主動站了出來,帶著老伴劉彩鳳,義務承擔起了社區(qū)的各項公益工作。
塔山社區(qū)黨總支書記主任戚春曉說:“一直是我們社區(qū)的義務綠化員、義務清掃員、義務治安員、義務巡邏員、義務宣傳員、義務黨建指導員,這么多年老人是一點私心都沒有。”
每個清晨,他總是早早就開始清掃道路和撿拾垃圾,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塔山社區(qū)中老年志愿者服務隊成員曲慧芳說:“四點半我來掃雪,他早就來了,腳上穿著一個大棉鞋,套上了塑料袋再綁上繩子。我們來的時候他都已經(jīng)掃完了。”
殷樹山大兒媳婦卞云說:“撿的時候當時別人還罵他,以為他撿了東西去賣了掙錢,后來看看他確實不是這么個事。”
頂著非議和質(zhì)疑,殷樹山卻堅持了下來,可就在社區(qū)環(huán)境逐漸有了改善的時候,殷樹山卻跟鄰居們起了爭執(zhí)。
威海市塔山社區(qū)居民于昌紅說:“當時我在樓下開了一個小菜園,種得菜都長得挺大了。他二老直接給我鋤了,我當時很上火,很生氣。”
曲慧芳告訴記者,“這個也罵,那個也罵他。”
大家的冷臉甚至責罵,卻都沒能讓殷樹山有絲毫的讓步。
威海市塔山社區(qū)居民于昌紅說:“他說那是綠化(帶),應該栽上花草樹木,綠化給大家看的,小于你不能在這種菜了。”
殷樹山一邊多次上門給大家做思想工作,一邊把自己買的和兒子種的新鮮蔬菜免費送給大家。
于昌紅說:“真來給送菜,都不好意思了,不用這樣,我以后不會種菜了。”
慢慢地,大家理解了老人的良苦用心,再也沒有人去占用公共綠化帶。而殷樹山卻依然堅持給社區(qū)里生活困難的人免費送菜。
殷玉明說:“我爺爺就會說,我們今天坐在這兒,吃這么多好吃的,穿好穿的,你們想過沒有,多少人是吃不上喝不上的。”
從2000年開始十七年間,殷樹山送出的“愛心菜”累計約9萬斤。
威海市塔山社區(qū)居民于洪花:“到秋天給我們送菜,讓我們冬天也能吃上菜。”
環(huán)衛(wèi)工人說:“買些蘿卜、南瓜,發(fā)給我們這些環(huán)衛(wèi)工人,讓我們回家留著包餃子吃。”
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社區(qū)綠化隊伍,先后栽種綠化苗木24萬多株,綠化面積5000多平方米。如今,塔山社區(qū)綠樹成蔭,花草遍地,成了名副其實的綠色花園社區(qū)。
林淑卿說:“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參與的人都挺多的,真是點亮一盞燈照紅一大片。”
曲慧芳說:“有這么一個帶頭的好像火車頭一樣,他走我們也走,我們也跟著跑。”
作為一名黨員,殷樹山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而服務群眾,除了要在物質(zhì)上幫扶困難群體,還要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
殷玉明說:“他的觀念里,他認為首先他是一個黨員,然后他才是一個家庭中的人,一個工作中的人,首先所有的一切,他會先以一個黨員的準則來先要求自己。”
殷樹山說:“退休、離休不是沒有活干,是有干不完的活,光干活不行,還要報答黨。”
1998年,在殷樹山倡議下,塔山社區(qū)設立了愛心書屋,他和老伴義務承擔了管理員的工作。這間不足20平米的小房間,就成了他服務社區(qū)、開展黨建工作的根據(jù)地。
林淑卿說:“居民有什么事都愿意來這里講,有困難來這里都可以得到解決。”
殷樹山大兒子殷漢文說:“(居委會)找的他們倆,當時還答應給他的報酬,他自己表示不要報酬,要報酬我們就不去給你負責管理這個書屋了。”
起初,書屋的設施不全,殷樹山就從自家搬來沙發(fā)、桌椅;書刊存量不足,他就自費訂購了《人民日報》、《求是》等10多份黨報黨刊;同時發(fā)動群眾捐贈,不到半個月,就籌集書籍2000多冊。
殷玉明說:“剛開始書屋連水都沒有,電的話也時有時沒有,后來拉的。”
一切籌備就緒后,殷樹山和到這兒來的居民約法三章:不抽煙,不賭博,不講家長里短;只談國家大事,講解政策新規(guī),分享好人好事。
殷樹山說:“今天跟大家伙講,勿忘過去,珍惜現(xiàn)在,夢想未來……”
威海市塔山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原芳說:“孩子們所受到的教育,感受到殷老的這種精神情懷,都深深受益。”
在他的努力下,愛心書屋成了塔山社區(qū)群眾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孩子們最喜歡來的地方。書屋成立第二年,已經(jīng)73歲的殷樹山又組織社區(qū)65歲以上的居民,成立了“中老年志愿者服務隊”。
曲慧芳說:“不管誰,沒有病的去幫有病的,誰家有病了,都去給他打水,送吃的,都是這樣你幫我我?guī)湍愕摹!?/p>
中老年志愿者服務隊成立的近二十年間,殷樹山帶領大家累計開展公益志愿活動數(shù)萬次,幫扶困難群眾幾百人、資助貧困學生230多名,還先后成立了慈善基金和擁軍基金。
殷樹山說:“從我們?nèi)朦h那天起,初心是為黨多做點工作,我們是黨的人,為黨做工作,黨的工作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老百姓。”
心里裝的全是別人,卻唯獨沒有自己。殷樹山和老伴劉彩鳳的唯一收入來源就是離退休金,為了省出捐款的錢,老兩口一直過著極度節(jié)儉的生活。
這頂帽子陪伴了殷樹山三十多年,這條圍巾他圍了四十多年。
殷漢文說:“吃的飯都是吃了這一頓熥下一頓,經(jīng)常就是吃點咸菜,他也從來不吃炒菜。”
曲慧芳說:“我說你那么大歲數(shù)何必呢?叫他好一個把我批評,你小曲你還黨員,黨員沒有老少,不怕辛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多年來,殷樹山夫婦倆把離退休金的絕大部分都捐贈給了需要幫助的人,累計向社會捐款100多萬元,向黨組織繳納大額黨費12萬元。
威海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員王燕說:“收特殊黨費每次(殷樹山)還是說,黨把我們照顧得很好,我們沒有任何的后顧之憂,我們受黨教育多年,繳納特殊黨費,盡自己的一份心意,把這個錢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做一些對社會、他人有益的事情,這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應該做的事。”
2016年10月20日凌晨,殷樹山的老伴劉彩鳳突發(fā)腦梗緊急入院。治療期間,他一直守護在旁。
殷玉明說:“我爺爺就一直拉著我奶奶的手,當我爺爺覺得有點冷的時候,他就把奶奶的手塞在被子里,他在被子里拉住我奶奶的手。他90多歲的人就一直坐在床邊,寸步不離。”
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搶救,劉彩鳳老人終于恢復了意識。
殷玉明說:“我爺爺就說,老劉啊咱倆現(xiàn)在有這么一個事,咱那個遺體捐獻還沒簽呢,咱把人找來簽一下。之后他拉著我奶奶的手,他就說,老劉啊,這個事辦好了,辦好了。說咱們這為人民服務一輩子,也夠了。”
殷樹山老伴劉彩鳳:“死了以后,咱兩個不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輩子么,我們就是死了,也得服務。”
2017年4月22日,劉彩鳳去世,享年87歲,黨齡68年。
老伴劉彩鳳去世后的第22天,殷樹山再次向黨組織繳納了一筆4萬元的大額黨費。
2017年8月22日,殷樹山因病去世,享年92歲,黨齡71年。
按照老人生前遺愿,捐獻了遺體,奉獻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殷樹山說:“入了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輩子,這些年來,我和老伴兒兩個用實際行動報答黨組織對我們的培養(yǎng)教育之恩,就是要現(xiàn)身說法,讓周邊的群眾都說共產(chǎn)黨好,共產(chǎn)黨人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