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12-04 09:44:12
齊魯網12月4日訊 12月3日,央視《國家寶藏》公布第二季入選的27件國寶,其中山東博物館入選的3件國寶入圍,它們是銅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明衍圣公朝服、戰國銅餐具。
自今年9月CCTV《國家寶藏》第二季正式啟動以來,山東博物館成為參加節目的九大博物館之一。銀雀山漢簡,九旒冕,亞丑鉞等山東博物館的21萬余件文物就被觀眾“點名”。最終,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明衍圣公朝服、戰國銅餐具脫穎而出。下面趕緊讓我們對這三件珍寶一睹為快!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竹簡細節圖
《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竹簡,于1972年出土于銀雀山漢墓,一號墓共整理出竹簡4942枚,分長短兩種,長簡占絕大部分,簡長27.6厘米、寬0.5-0.9厘米、厚0.1-0.2厘米,其長度相當于漢尺的一尺二寸;短簡長約18厘米、寬0.5厘米,相當于漢尺八寸;另外發現少量木牘,長約23厘米,相當于漢尺一尺,所謂“尺牘”。 二號墓整理出竹簡32枚,簡長69厘米、寬1厘米、厚0.2厘米,長度相當于漢尺3尺。銀雀山漢墓簡牘包括四類書,第一類是兵書,第二類是論政論兵之書,第三類是數術書,其余歸入其它類。其中兵書數量最大,也最重要,尤其是《孫子兵法》與失傳近兩千年的《孫臏兵法》同墓出土,結束了關于孫子其人其書的千古論爭,意義重大。
明衍圣公朝服赤羅衣
明衍圣公朝服赤羅裳
朝服是在比較隆重的大朝會或儀式中穿著的服飾。明代文武官員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圣節及頒降開讀詔赦、進表、傳制時穿朝服,外任官只在三大節、拜牌及迎詔時用朝服。明代官員朝服繼承了唐宋以來的形制,戴進賢冠、穿赤羅衣、裳、白紗中單、蔽膝、革帶、大帶、玉佩、大綬、襪、履等。
戰國銅餐具
1991年冬,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齊魯石化公司勇士生活區的建設,在臨淄區永流鄉張家莊村東發掘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型墓葬,雖然墓葬槨室被盜,但位于墓室內的陪葬坑保存完好,出土了一批青銅禮器和生活用具,其中的生活用具設計精巧,制作精致,表現出戰國時期齊國手工業發達興盛。
器物坑呈長方形,內有木質的器物箱,隨葬器物均放于箱內,器類有銅鼎、豆、壺、盤、匜等禮器;盆、鏟、盒、餐具、鏡等生活用具;刻刀、削、鋸等工具;還有骨梳、簪等器類。其中出土最精美的是一組由多達60件組成的銅組合餐具,分別由耳杯、小碟、盤、盒、碗組成,外加罍形的餐具外殼,共達60件,從配套的10個耳杯和10個小碟看,當時已經盛行10人之宴了,而這一傳統至今仍在盛行,追根溯源,10人為宴的風俗大概屬于齊國、齊地由來以久的習俗。這套銅餐具的出土,不僅反映了當時齊國工匠的高超技能,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齊國的繁榮和興盛。
閃電新聞記者 尹承謙 濟南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