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12-20 21:55:12
齊魯網12月20日訊 茫茫雪嶺,巍巍高原。青海,海拔4700米的昆侖山。濰柴集團的三高試驗隊正在對最新一代的藍擎發(fā)動機進行技術測試。恰巧一位卡車司機前來求助。
安徽卡車司機吳世宏說:“我記得去年在山上大堵車的時候,還是你們?yōu)H柴第一個出來救援的,濰柴一過來的時候,那個心啊,你都不知道,就像見到親人一樣。”
檢修看似偶遇,緣分不是巧合。這位來自安徽的卡車司機吳世宏,家里三部卡車用的都是濰柴發(fā)動機。 這已經是呂文芝團隊第五年對這款發(fā)動機進行“三高”試驗了。所謂“三高”指的是高溫、高寒、高原。這次測試達標后,“藍擎WP13”將滿足“國Ⅵ”標準投入市場。
山東省濰坊市,濰柴科技展館,陳列著濰柴幾十年來研發(fā)的全系列發(fā)動機樣品。已經退休多年的老工程師李昌信,時不時都會回來看一看。濰柴原技術研究所所長李昌信說,濰柴之所以能夠搞到斯太爾項目,也不是平白無故,國家把斯太爾項目定在濰柴也是正確的。1983年7月,為了改變當時中國汽車行業(yè)“缺重少輕”的局面,國務院決定從奧地利引進斯太爾重型汽車項目,確定WD615系列柴油機在當時的濰坊柴油機廠定點生產。
重汽在山東,山東省委也做了一些工作,原來是沒有濰柴的,爭到這個項目,而且大頭在濰柴,引進的時候,濰柴干10000臺。3年后,35歲的李昌信被派往奧地利。先學習發(fā)動機圖紙,再進行圖紙國產化。對他們來說,這就像在一張白紙上作畫。這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起步階段。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主要依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進行合資經營,通過市場換技術,獲取經濟發(fā)展。但是,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他人手里。
1996年,李昌信第二次前往奧地利。這次他學習的重點是圖紙設計,消化吸收。濰柴的技術創(chuàng)新之路進入了第二個階段。2004年,已經59歲的李昌信第三次遠赴奧地利。這次他帶了一批年輕人,來和奧地利AVL李斯特公司做聯(lián)合研發(fā)。在這批年輕人中,張英年齡最小,當時26歲。濰柴發(fā)動機研究院特種平臺室主任張英告訴記者,燃油系統(tǒng)做了高壓共軌電控柴油機,在這之前當時是我國也沒有電控的柴油機,都是機械泵的,從藍擎P12柴油研發(fā)開始,才用了高壓共軌電控的技術,這種技術可以提高整個排放水平。
回國后,李昌信帶領團隊開始進行自主研發(fā)。一年后,濰柴集團設計出“藍擎發(fā)動機”,它是我國第一款完全自主創(chuàng)新的大功率高速發(fā)動機。此后濰柴集團持續(xù)加大投入,“藍擎發(fā)動機”不斷更新迭代。
改革開放40年,從引進模仿、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創(chuàng)新,濰柴完成了華美的“三級跳”。目前,濰柴集團擁有國內、國際產品和技術授權專利2400多項,主持和參與國家、行業(yè)標準制定65項,成為響當當的行業(yè)翹楚。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說:“核心技術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不斷地提升我們從追跑到和國外品牌的并跑,從一個中國濰坊的濰柴到全國的濰柴,最后現在走向了世界的濰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