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5-22 19:54:05
齊魯網5月22日訊 徐林收8年以前,從事鋼材貿易的生意,是山東省高密市松興屯村唯一一個身家過億的商人,而在2011年,因為一個選擇,他的人生從此改變了。徐林收富起來后并沒有忘記村里人,抱著帶領父老鄉親致富的樸素想法,他回到村里競選了村支書,而對于這樣一位“能人”回到村里,村民自然是很高興。
做村支書之前,徐林收就沒少給村里捐錢捐物,村民以為徐林收當了村支書之后,肯定又會給村里捐不少錢,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徐林收當選后的第一件事,不是給村里捐錢,而是拿村兩委的“開了刀”,整肅村兩委工作作風,不干事的人堅決不留。
村兩委的心齊了,徐林收開始為村子的長久發展謀劃了,他認為村子沒有“精氣神”,首先是因為村里人看不到村子發展的潛力,要想村民鼓起勁,就要振興村子的產業。
村里沒有其他產業基礎,能最快見效的就是充分利用村里的土地資源,他計劃流轉村里的土地,成立合作社,發展高效集約的農業經濟,不過這個計劃一開始就遇到了難題。村里人擔心,徐林收回村是為了圈地發財。村民議論不斷,徐林收卻并沒有退縮,干事就要得罪人,只要問心無愧,真心為了村子發展就不怕爭議。
最開始,徐林收自己掏錢,首先支付了村民一年的土地流轉資金,部分村民選擇跟著徐林收試著干一下,就這樣村里的麗珠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了。從2013年起,松興屯村建起了葡萄大棚、蔬菜大棚。為了彌補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徐林收還賣掉了自己經營的工廠,將資金投入了蔬菜大棚的建設,通過種植大棚,越來越多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每個大棚平均都能帶來近10萬塊錢的利潤。
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富起來的喜悅中的時候,徐林收又琢磨起了另外一件事。徐林收認為,干好村里的工作要有釘釘子的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重新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新村莊,讓村里人在村里就能過上城里人的生活。
2015年,在徐林收的帶領下,松興屯村通過土地增減掛鉤、拆遷補償、村民自籌等方式籌資1.2億,建成新村,村民從平房搬進了連排別墅,現在松興屯村有了自己的幼兒園、小學,老年活動中心,公園,動物園。2017年松興屯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徐林收也獲得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稱號,但是徐林收腳步并沒有停下,他希望帶動周邊的村莊一塊過上好日子。>>詳情請看《調查:亮劍——做“李云龍”式好干部》
山東衛視《調查》記者 陳官凱
閃電新聞記者 山東衛視《調查》記者 陳官凱 濰坊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