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6-13 23:21:06
齊魯網6月13日訊 秸稈焚燒常常導致夏收和秋收期間的空氣嚴重污染。針對這一問題,山東從源頭管控,拓展秸稈利用渠道、提高附加值,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菏澤單縣黃岡鎮有基本農田14萬畝,眼下麥收已近尾聲,但對單縣黃岡鎮鎮長趙少林來說,秸稈禁燒巡查正是最緊張的時候。
菏澤單縣黃岡鎮鎮長趙少林說:“提早發動宣傳,在每個村的田間地頭,都安排村干部進行值守。每一臺收割機后面跟著秸稈打包機,減少了焚燒秸稈的基礎,所以今年壓力減輕了很多。”
秸稈焚燒污染環境,亂堆亂放存在火災隱患。全部粉碎還田又會對下一季生產造成影響。因此每年麥收季如何處理秸稈,都是村民們的頭疼事。今年黃岡鎮就聯系了秸稈打包機,開到田頭,免費為村民打包麥稈。收集起來的麥稈,當地飼料、生物發電等企業按照一噸200多元的價格收購。 解決了秸稈出來的難題,也給農民們增加了收入。
農機手袁紀港介紹說:“一天能打兩千到三千個秸稈捆,現在老百姓都喊著去幫他們收,現在單子排不開,還是不夠用?!?/p>
在政府推動下,單縣最大的生物質發電廠也在積極轉型。過去以灰桿為主燃料的鍋爐經過改造,如今也可以燃燒小麥秸稈。今年,這家企業新增加了五個小麥秸稈收購經紀人,年消耗秸稈三四萬噸。
國能單縣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生產部副經理廉福棟說:“一噸燃料大約產生電量是八百六十度左右,我們整天的消耗量是在八百噸,今年是計劃大量收購小麥秸稈,來改變燃料的模式?!?/p>
堵疏結合讓秸稈變廢為寶。這幾年山東一直在秸稈綜合利用上做文章。在臨沂郯城縣馬頭鎮,當地村民用靈巧的雙手,把原本廢棄的小麥秸稈變成一件件工藝品。
臨沂愛草閣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亮說:“除去人工成本之后,我們能掙到2到3塊錢,你想想這個秸稈附加值它翻了二三十倍?!?/p>
按照農戶加工+公司網上銷售的合作方式,這家企業的年銷售收入超過一千萬元,帶動兩千多個家庭致富。
臨沂郯城縣馬頭鎮小馬頭村村民于文霞說:“一天編個五六個,十多塊錢一個,一天能收入五六十塊錢。”
目前,郯城縣有10多個專業村上萬名農民從事農作物秸稈編織,年編織出口秸稈工藝品100多萬件(套),消化農作物秸稈4萬多噸。
今年初,山東秸稈人造板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出臺,計劃投資300億元,在菏澤、德州、濱州等地建設秸稈人造板及相關無醛建材產業示范區,為秸稈利用再添加一條產業化出路。2018年,山東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90%, 到2020年, 將達到92%以上。
閃電新聞記者 山東臺 高杰 鄭茂生 于興濤 菏澤臺 劉永 單發強 臨沂臺 惠明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