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將于9月22日-24日舉行。
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省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將深入一線,挖掘典型,生動展示沿線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實踐。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二站來到濟南鳳凰黃河大橋。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在我國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黨中央“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引領下,黃河流域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但是,黃河流域當前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洪水風險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脅,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發展質量有待提高。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濟南鳳凰黃河大橋作為黃河下游正在建設的交通要道,在前期的工程設計和具體施工過程中,都充分考慮了黃河生態保護,確保在施工過程中做到方案科學,源頭控制。
采用先進建造技術,為黃河生態承載減負
據濟南城市建設集團鳳凰黃河大橋項目負責人李盤山介紹,工程從前期可行性研究階段開始,就全面考慮建橋對河道水文環境及生態可能會造成的影響,統籌考慮工程經濟性和科技性,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濟南鳳凰黃河大橋采用三塔自錨式懸索橋跨越黃河主河道,這種建造方法可以減少水中布墩數量,從而最大程度上削弱因建橋帶來的阻水、滯砂效應。除此之外,自錨式懸索橋的建造方法,取消了傳統地錨式懸索橋巨大的錨錠構筑物,地基承載力的要求較低,可以減輕橋梁建設和運營狀態下對黃河兩岸地質情況的影響。考慮到遠期黃河大壩的拓寬與加高,大橋建設中采用了大跨度連續鋼箱梁結構跨越南北兩側大堤,預留了充足的發展空間。整合雙線輕軌、八車道公路以及人行、非機動車通道等多種交通需求,采用公軌人非同層布置,進行集約化建設、統籌化管理,將工程建設對黃河兩岸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施工細節見環保,保護措施全面落實
除了工程前期設計階段的方案優化,中交二航局濟南鳳凰黃河大橋項目部副經理屈興鋒也詳細介紹了施工階段的具體環保措施。從一體封閉的角度,施工現場、拌合站、鋼筋加工廠都采用了集中布置、封閉式的管理模式,儲料棚和上料棚也采用一體式設計,最大程度與外界隔離,減少大氣、噪聲、光源等污染。此外,噴砂、涂裝廠房也采用全封閉式管理,內部設置VOC除塵系統,防止大氣污染。建造過程中會產生鉆渣,統一使用封閉式渣土車,運至黃河大堤以外的指定地點處理。
具體方法如下:
水上鉆孔樁在施工平臺上設置漿渣分離循環泥漿池,可以實現漿渣快速分離,從而避免了漿渣混合液溢流對黃河水質的污染。
施工過程中結合先進建造技術,例如利用BIM技術對場站位置、大型吊裝設備站位等進行提前模擬,減少土地硬化面積,可以最大限度保護土地。再比如鋼箱梁頂推采用的是智能無人步履式頂推系統,安全穩定,施工速度快,無噪音污染。
除此之外,在場站及現場施工區也設置了廢料區,建造產生的廢料集中處理,防止了固廢污染。為了避免橋梁建造對防洪大堤造成破壞,在跨堤引橋這一部分的施工過程中,對橋的兩側進行幫寬處理,采用擴大基礎代替打入樁,待施工完成后即恢復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