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德成在潛心研究萬向旋切機改進方法。(李慶瑞攝)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 “胸有凌云志,圓夢在崗位?!比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工會主席杜軍帶隊到山東菏澤專題調研職工技術創新工作,以成武縣供電公司一線職工牛德成技術創新實踐為案例“解剖麻雀”,探索推進職工技術創新的新路徑,他在座談交流中說,“牛德成只有初中學歷,他的創新實踐證明,只要立足崗位,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草根也能有大發明,人人皆可創新?!?/p>
牛德成今年51歲,長期扎根基層供電所,盯著問題搞創新,解決了工作中的難題,累計有37項成果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項成果獲得省級表彰,先后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首屆全國十大創新工匠、最美國網人、齊魯大工匠等榮譽稱號,是聲名遠揚的“草根發明家”和“電網工匠”。
“工作中的難點是現實存在的,盯著難點搞創新,才能實際實用,把難點變成亮點?!?/em>
——摘自牛德成日記
“牛師傅長期扎根一線,工作中的難題、技術上的短板、管理上的漏洞等,他最明白了,他搞創新的目的是解決難題,所以他的成果非常實用,解決了工作中的很多難題。”11月20日,山東成武縣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主任袁存兵接受采訪時這樣說。
早在2004年,在山東成武縣供電公司桃花寺供電所當所長的牛德成發現,在農網改造過程中需要拆舊線、架新線,施工人員拉著電線在莊稼地里走,費時又費力,還對農作物造成損失。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牛德成和同事們探討如何改進、優化電桿旋切機。(李慶瑞攝)
牛德成覺得出蠻力不如使巧勁,他用拖拉機車斗底部的舊轉盤制造了一臺絞磨用來帶動舊線,舊線拉動新線在空中走,舊線拆除了,新線也架上了,干活省時省力不說,還保護了農作物,省下大筆青苗賠償費用。在此基礎上,他研發出了舊線回收盤和緊線卷揚機。
在農網改造過程中,除了架電線,還要運送、豎立電線桿,安裝變壓器。很多時候,農村道路、胡同空間狹窄,大型機械施展不開,運送電線桿需要十幾個人肩抬手扛,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加之當時改造任務重,工期又很緊。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牛德成白天邊指揮施工,邊琢磨如何解決問題,晚上加班設計、做試驗。他以農用三輪車做底盤,車頭裝上叉車架,車后裝上液壓快速接口掛接炮車,炮車可以拖著電線桿在大街小巷行駛,叉車可以用來安裝變壓器,這樣一來,增加了“外掛”的農用三輪車就變成了多功能施工車,2013年這一成果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后來,牛德成不斷完善多功能施工車的功能,在上面安裝了舊線回收盤、緊線卷揚機、小型發電機、液壓拉線制作機,目前多功能施工車已經升級到第六代。這種多功能施工車可以用來回收舊導線、架設新導線、安裝臺架式變壓器、拖運水泥電線桿、快速制作拉線,功能多、造價低,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5年7月13日,龍卷風襲擊了成武縣汶上集鎮前牛樓等村,牛德成和同事開著多功能施工車,僅用3天時間,清理倒斷電線桿、線路,立了40多根電線桿,新架設中低壓線路2.6千米。如果沒有多功能施工車,至少得干一周。據統計,在農村中低壓電網改造中,應用多功能施工車比應用前節省人力80%以上,提高效率70%以上。因為實用、好用,這種多功能施工車在周邊供電所迅速推廣開來。
“一人牛,如九牛一毛;眾人牛,方聚九牛之力。我要帶領大家一起牛,把創新的火炬傳遞下去?!?/em>
——摘自牛德成日記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山東成武縣供電公司總經理時圣雨說,“牛德成積極發揮示范帶動的作用,借助牛德成創新工作室這個平臺,他把‘獨門絕技’變為‘共享資源’,實現了‘勞模身邊再出勞模,能手身邊再出能手’?!?/p>
牛德成向新入職員工分享自己的創新經驗。(王曉璐 攝)
今年29歲的范亞欣是山東成武縣供電公司配電二次運檢班班長,他2014年一入職就聽說公司有位“草根發明家”,感覺到公司“創新光榮、創造有功”的氛圍特別濃厚,便主動參與到創新工作中來。2018年,范亞欣和同事依托牛德成創新工作室確立了“研制電纜防外力破壞”QC課題,以解決地下電纜經常被工程機械破壞的難題。在“頭腦風暴”的過程中,牛德成說,想要實現預警功能其實不用什么高大上的設備,不妨在地埋電纜以上敷設一根線,在電纜遭受外力破壞前,這根線受到破壞時發出預警就可以了。按照這個思路,范亞欣和同事順利完成了課題研發,成果獲得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QC成果三等獎,并取得了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和范亞欣一樣,山東成武縣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胡叢飛也是牛德成創新工作室成員,他在牛德成指導下針對工作中的難題開展技術創新,研制出客戶停電短信預警裝置等多項成果,先后發表專業論文12篇,獲得專利授權6項,并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第四屆“青創賽”中榮獲銅獎。
據統計,2019年以來,牛德成創新工作室申請專利的48項成果中,已經有11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6項獲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有7項成果獲得市級以上獎項、3項成果獲得省級獎勵。
新竹高于舊竹枝, 全憑老干來扶持。 目前,山東成武縣供電公司共培育出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國家電網公司勞模2人、省級首席技師和技術能手3人、市級勞模和首席技師7人、縣級勞模和首席技師63人、公司級“創新藍領”和“技術能手”46人,山東成武縣供電公司高技能人才比例超過90%。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讓這家硬件基礎薄弱的公司,在營銷管理、項目管理、班組建設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同行前列,并獲得了2020年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狀、齊魯技能大師特色工作站建設單位等榮譽稱號。
“搞創新,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企業的成果轉化機制,是我老牛重犁深耕的沃土?!?/em>
——摘自牛德成日記
“我們家德成搞發明上癮,有時候靈感來了,深更半夜起來就往小本子上寫?!?1月13日,在牛德成家中,他的愛人白鳳芹這樣說。
白鳳芹是下崗職工,家中開銷主要依靠牛德成的工資,經濟一度比較緊張。有件事白鳳芹至今記憶猶新,2004年有3個月,牛德成沒有往家里拿回一分錢,原來他把工資收入全部用來買技術創新用的元器件、原材料了。對此,白鳳芹很生氣:“你整天瞎搗鼓,還往里搭錢,這日子還過不過了?”牛德成連勸帶哄解釋說:“咱這是投資,以后肯定有‘回頭錢’。如果拿了獎,獎章有你一半;獎金全部歸你,行不行?”白鳳芹看著滿臉疲憊的牛德成,既心疼又有些無可奈何。
讓白鳳芹意想不到的是,2016年終于見到了“回頭錢”,那是成武縣供電公司發給牛德成的獎金。2016年11月,山東菏澤供電公司出資成立了潤德電力機械制造公司,批量生產牛德成發明的多功能施工車等成果,牛德成以技術入股的形式,擁有該公司15%的股份。目前,多功能施工車等產品已經銷售到安徽、河北、山西、江蘇、內蒙古等6省(區),累計創造利稅1000多萬元,牛德成每年分紅收入超過10萬元。白鳳芹拿出一部分錢,給雙方老人買了衣服,并告訴老人獎金的來龍去脈,看到老人欣慰的笑容,她有說不出的開心。
創新的目的在于創效,創新只有與實踐相結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才有其價值和意義。為此,山東菏澤供電公司構建了成果推廣、創新獎勵機制,將技術創新作為職工表彰獎勵、晉職晉升、培訓療養的重要依據。他們還建立成果轉化基地,推動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形成了成果-產品-產業-企業的創新產業鏈,獲得了良好的效益和效應。
“我們將持續完善成果轉化機制,厚植職工技術創新的沃土,充分發揮牛德成典型引領作用,培養更多的牛德成,推動企業提質增效,更好地為廣大電力客戶服好務?!焙蕽晒╇姽究偨浝砣谓苷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