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2日訊 山東財政統籌相關領域資金,使傳統文化貼近群眾、扎根基層,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在武城縣郝王莊鎮大祁莊村,非遺項目“地秧歌”的表演正在熱鬧進行,而演員就是村里的村民。
“非常好,你不知道那個享受,我的感覺真是,咱用文化話說很接地氣。”武城縣郝王莊鎮大祁莊村村民祁由仁感慨道。
與現在不同,之前,縣里全是以購買服務的形式,聘請專業團隊來演出,“送文化”也要“種文化”,當地要激發更多民間文藝人才的活力,需要更多長效資金扶持,但是按照原有資金下達方式難以解決。
武城縣財政局黨組成員、非稅收入運行中心主任林杰說:“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以前,農業就是農業資金,水利是水利方面,就是這個資金如果不具備實施條件的時候,也不能用于其他方面,就容易造成資金閑置。現在統籌整合以后,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統籌整合到其他部門和行業,充分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
省財政廳的這項改革,讓地方有了更多資金分配自主權,武城根據縣里發展規劃,成立鄉村文化振興專項資金。在原來“送文化”的基礎上,又以獎代補,鼓勵村民打造自己的藝術團。大祁莊村文藝愛好者成立“鄰里藝術團”,在專項資金支持下,不僅有了設備、服裝,還有機會參加各種活動、比賽。
“郝王莊鎮鄰里藝術團”團長、武城大祁莊地秧歌代表性傳承人祁由義說:“縣里跟鎮上也很支持這個事,去年給的鼓,給買的服裝。鑼鼓一響,有了衣服,它就有這個氣勢了。”現在,大祁莊村的鄰里藝術團人氣越來越高,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好。
武城縣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任王金鈺說:“我們逐漸打造了以片區為單位成立了鄰里藝術團,一共46支,一手‘種文化’、一手‘送文化’,挖掘培養我們自己的文化人才,最終目標就是讓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生根發芽。”
讓傳統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去年,通過統籌相關領域資金,省財政支持全省送戲下鄉演出總場次達9萬多場,行政村覆蓋率達90%以上,成為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有力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