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2日訊 王廣玉君,土生土長的濟南人,是一名使用義肢的“鋼鐵俠”。
三年前,玉君在工作中遇到意外。半塊磚頭大的鐵塊穿過他的左小腿,讓他不得不接受截肢。想起這段往事,玉君苦笑,“當時腿就飛了。你說運氣不好吧,還活著。你說運氣好吧,打腿上。”
術后,玉君看著忙碌的家人、朋友,白天強裝樂觀,卻在晚上忍不住躲起來偷偷哭泣。特別是被父母問到“餓不餓”“吃不吃東西”“要不要歇會兒”的時候,感受到父母的小心翼翼,玉君常會選擇忍痛按下內心苦澀,認真回答“不餓”“一會吃”......但有時候玉君也選擇一個人溜出去,待一下午。“我也會問自己,電視劇里才會發生的事情,為嘛偏偏是我攤上?”
為了盡快恢復之前的正常生活,玉君努力學習新的技能。在受傷后的第5個月,他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攝像。雖然站5分鐘就要歇10分鐘,但能穿上長褲,遮住假肢的這點安慰還是讓玉君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就像努力適應意外帶來的諸多改變一樣,和假肢磨合又怎會毫無痛楚呢?最初,穿戴上假肢,玉君形容“疼得打哆嗦”。“站到那里一身汗就下來了。但是沒有辦法,你只能去和它對抗。”短短幾天,玉君悟出了一個道理——疼,有“習慣”這一說。“今天可能是疼10分,明天可能就9分了。”選擇對抗,然后適應,是玉君當時的“生活法則”。
就這樣,順利完成的第一份工作,就像投在水面上的一顆小石子,在回蕩著痛苦和迷茫中讓玉君的生活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但無數小細節,如同忽而旋起的一陣風,總在不經意間劃破表面的風平浪靜。玉君坦言,那時候的堅強是自己給的,“好像在心里穿了一層盔甲,感覺我很厲害,我無敵了,我的心態已經整裝待發了,沒有問題。但一出門就像上戰場,會突然發現我拿的是刀,人家拿的是炮一樣。”
面對路人打量的眼神、無意的詞語,玉君開始變得堅強又敏感,強大又脆弱。這也同時提醒玉君,無論進行怎樣的心理建設,生活,就是發生了無法逆轉的改變。失落中,他刷到了“獨腳潘”的視頻。
“獨腳潘”,原名潘俊帆,是世界首位腿部截肢完成大鐵的中國人,被稱為中國版的“刀鋒戰士”。2019年,潘俊帆在澳大利亞完成3.8公里的游泳、180公里的自行車騎行、42.195公里的馬拉松長跑。這個挑戰,給了玉君很大的觸動。
“游泳的時候是沒有辦法穿假肢的,所以當別的選手到了沙灘上,大家都會緊接著跑向下一個項目,他只能跪著慢慢爬過去。”玉君的敘述變得更加平靜,“你知道那一刻,他給你的那種力量。”
“獨腳潘”就像在黑夜中前行的一束光,照亮了玉君平淡的生活。跑起來!成了他最強烈的渴望。
但靠著一條冰冷的“鋼腿”跑起來,玉君發現除了疼,包裹的硅膠套里還有血,“說實話挺難的”。
除了流血,玉君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在跑步機上實現了試跑后,玉君感覺狀態良好。但真的跑起來,街邊玻璃上的影子又讓他感覺陌生,“好像會跑了,又好像不會跑了。”
疑惑中,玉君問了潘俊帆一個問題,“如何能更好地跑起來?”這讓潘俊帆對這個剛截肢不久的年輕人有了好感,“你知道好多人在很多年很多年之后,內心依然不敢跑。所以就那一句話,我就覺得這年輕人可以。”敏銳地捕捉到玉君心里有一個“火苗”,潘俊帆說得最多的就是,“玉君同學,你可以的。”
在偶像的鼓勵下,玉君越跑越好,越跑越遠,甚至作為“獨腳潘”的替補跑進了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的開幕式。在開幕式上,潘俊帆將作為代表表演節目《勇向前》,展現殘疾運動員為夢想努力拼搏、奮斗的精神。
但作為B角,玉君有可能永遠等不到機會站在舞臺中央。深知二選一的玉君選擇了努力。回憶起來,訓練猶如昨日重現。“當時有一個腿向后劃的動作比較難,因為要借助右腿的支撐。”為了不拖累大家的進度,玉君通常在訓練后選擇“加訓”。
但令人意外的是,距離開幕式還剩下5天,玉君和潘俊帆收到了一份驚喜——導演決定根據玉君、潘俊帆兩個人的成長經歷對原節目進行改編。舞臺上,兩位“刀鋒戰士”和健全舞者共舞,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并肩共進、彼此敬仰,一起讓人生變得更好。節目的最后,玉君和潘俊帆奮力“奔跑”到達終點,向世界詮釋朝著光一直奔跑,不設限的人生擁有更廣闊的舞臺。
“他把那種力量傳給你,你又把那種堅韌不屈的精神更多地散發出去,那真的太棒了。”從B角到同臺,從影子到并肩作戰,一路成長的玉君選擇把這份鼓舞傳遞下去。
11月底的上海,還微微透著一些暖意,一場特別的達人秀正在舉行。決賽中,來自全國各地的10位肢殘青年選手通過舞蹈、樂器演奏、跳繩、歌唱等自信地向觀眾和鏡頭展示著自己的“小鋼腿”和“小鋼手”。
來自新疆的哈薩克族姑娘沙沙是一名康復治療師,她的夢想是可以穿上高跟鞋,還要能跑步,“以后我會跑得比別人還快”;來自河南的王濤是一位話不多的樸實農民,5公里最好的成績是28分鐘,最不可思議的是“沒想到這個腿跑起來挺興奮的”;剛20歲出頭的東北小伙劉慶是全場“最酷”的選手,因為他不僅用“小鋼手”彈了吉他,還用東北爺們的硬氣輕快地甩出一句“摔了就起來繼續奔跑唄,多大點事兒啊”......
像這些選手們一樣,在玉君、“獨腳潘”等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肢殘青年敢于露出義肢,并在心里點燃一顆火苗:“跑”起來!
提及跑,潘俊帆說,人往往對擁有的不太會珍惜,或者說沒有顧得上珍惜,因為從來沒有真正失去過。但人終會老去,哪怕沒有意外事故,終有一天,人會完全沒有能力奔跑,甚至完全沒有能力走路。“我不知道那個時候,大家會做一些什么感想。至少每一次奔跑,我會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活在這世界上很開心。”
因為失去過,所以更渴望。對于大部分肢殘青年來說,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條件有差異,真正跑起來,依然是一個夢想。但玉君想說,“跑”是一個動詞,但是它同時代表肢殘青年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去突破自己,這也是“跑”起來了。就像大膽出門,亮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小鋼腿”,這比跑更酷。“跑,其實就像心里的一個向往,像小火苗一樣。但你只有跑起來才會有風,才可以星火燎原,路才可以越走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