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閃電新聞
2024-05-10 19:59:05
文/董光強
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融入國家外交大局,在國際舞臺深度參與高層次人文交流對話,全方位拓展“五友”外宣,深化各領域合作,山東廣電在行動、在路上……2024年4月30日-5月9日,10天、飛越法國、瑞士、希臘3國,我們不妨一起從一把椅子、一段奇緣、一場奔赴看出訪關鍵詞:交流互鑒。
01 / “一把椅子”
“我想拿把椅子,坐下來認真欣賞這么美的黃河”……
5月1日—12日,黃河文化展亮相2024年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不少法國巴黎市民和游客被現場展播的黃河文化視頻所吸引,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這些中法雙語微視頻由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精心制作,融黃河自然之美、歷史之美、人文之美等于一體。十幾部視頻既獨具風格,又主題鮮明,充滿著十足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故事。此外,山東好品展、主題日活動等也吸引了不少國際友人前來“打卡”。
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中國外文局組織中央和地方宣傳文化機構參展2024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舉辦“遇鑒中國”中華文化主題展等系列活動。其中,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黃河文化展精彩亮相。CGTN、《歐洲時報》等對活動進行了報道。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巴黎市民Bernadette在看完黃河文化展后說,自己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之前去過泰山,這次在展會上看到黃河的景象感覺十分震撼,希望有機會能到山東實地看看黃河。Laura有著同樣的感受,她告訴閃電新聞·山東國際傳播中心記者,15歲時到過北京、廣西等地,目前在法國學習的第二語言正是漢語。“在巴黎國際博覽會現場看到了泰山、黃河的壯美景象,一定要找機會到中國親身感受一下,特別是向往已久的儒家文化”。
近年來,中醫藥國際合作不斷深化,中醫藥的科學價值和文化魅力被越來越多的公眾關注。活動期間,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還聯合世界中醫藥學會信息專業委員會、山東麥德森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舉辦中醫藥日主題活動,通過中醫藥實物展、現場把脈、中醫古籍數字化文獻數據庫展等形式,助力中法中醫藥文化交流互鑒。法國巴黎市民Monjo說,中醫是一門古老的醫學,自己最近幾年每年都會到中國交流心得,在展覽會現場參加中醫藥主題日活動非常有意思、有意義。
“一把椅子”是對黃河文化展的贊美,也是現場把脈時的信任,更是交流對話、相互啟迪的場景。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同時是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創辦120周年。除“遇鑒中國”中華文化主題展,5月1日下午還舉行了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中法對話會。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襲艷春作主題發言,介紹了山東與法國地方交流合作等情況,并推介“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山東廣播電視臺總編輯周盛闊圍繞“跨文化交流與文旅融合”主題,與法國巴黎藝術中心主席米歇爾·塔巴努、法國絲綢之路出版社社長索尼婭·布雷斯勒、法國作家艾默里克·蒙維爾等進行了交流、研討。現場,“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魯派紀錄片”等讓不少法國民眾印象深刻。
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創辦于1904年,原名“巴黎萬國博覽會”,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規模最大、享有盛譽的綜合性展會之一,也是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形象展示和全球文化推介平臺。在12天展期內,黃河文化展“一天一話題”,展示新時代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法國精品業聯合會主席畢奈表示,法國精品業聯合會有很多品牌和文化機構,期待中法手工業者之間能夠加強對話,增強對東西方不同文明之間共通性和差異性的理解,推動中法兩國的交流合作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02 / “一段奇緣”
孔子在這里誕生、泰山在這里崛起、黃河在這里入海,“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東的標志性元素。黃河遇“鑒”塞納河、一個甲子再出發,引人共鳴。
除了黃河,泰山和法國也有著一段不解之緣。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漢學家埃瑪紐埃爾·愛德華·沙畹兩次登上泰山,留下一本名為《泰山信仰》的著作;20世紀初,法國人阿爾伯特·卡恩為留存世界多元文化,設立了“地球檔案”項目,攝影師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拍攝了中國最早的彩色泰山照片。
2023年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紀錄片《大泰山》,讓人們更加深刻認識到“泰山,不僅僅是一座山”。2023年11月底,在打造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啟動儀式上,山東廣播電視臺與法國國際陽光紀錄片組委會簽署了紀錄片《大泰山》國際版合作備忘錄。
5月2日,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山東廣播電視臺、泰安市人民政府、法國弗萊爾媒體集團、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法國國際電視5臺聯合發起、攝制的中法合拍紀錄片《發現泰山》(國際版)簽約儀式在巴黎舉行。該片將跟隨一位法國主持人的腳步,以更加國際化的視角、向世界展示泰山的獨特魅力和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弗萊爾媒體集團總經理Jean-Philippe Lefevre 說,泰山代表中國的自然和文化的美,代表悠久的歷史。“我期待能夠通過這次拍攝去發現泰山,讓更多的人了解泰山的象征意義,并且通過泰山去了解中國”。
法國攝制組將于5月中旬到泰山進行拍攝,節目制作完成后,在法國主流電視臺和新媒體平臺首輪播出。《發現泰山》(國際版)導演Krystel Wallet說,之前看過山東廣播電視臺拍攝的《大泰山》,對日出日落的美景留下了深刻印象,自己非常想去實地爬一爬泰山,相信通過這次聯合拍攝一定能促進中法人文交流。
近年來,“魯派紀錄片”逐漸形成了齊魯題材、時代內涵、中國風格、國際表達的特點,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和文化“出海”?的閃亮名片。其踏浪前行的山東范式、心懷“國之大者”的山東實踐、全球視野的山東探索越來越受到業界和學界的關注。周盛闊說,讀懂泰山,或許就讀懂了中國。繼紀錄片《大泰山》之后,山東廣播電視臺將以《發現泰山》為新契機,進一步加強和國外同行的合作,創作更多、更好的紀錄片,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出訪期間,一戰華工等選題也再次引起山東廣播電視臺紀錄片創作者的關注,目前正積極推進中。
法國建筑師保羅·安德魯設計的國家大劇院,自2007年啟幕后為中法文化交流架起一座友誼之橋。而這位大師還與山東沂源鄉村有一份特殊的情結。由他參與設計的“藝術活化鄉村”項目(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沂河源龍子峪村),已成為山東鄉村文化振興的典型代表。5月2日,美麗鄉村日主題活動邀請保羅·安德魯先生的遺孀、項目負責人等參加,通過微紀錄片、鄉村建筑模型、照片、鄉村特產展呈現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成果。沂河源田園綜合體項目發起人董方軍說,通過此次展覽向世界推介“藝術活化鄉村 文化浸潤田園”的鄉村振興新模式,也希望通過交流互鑒,讓中國的鄉村更加美麗、更加有味道。他透露,目前已與法國相關機構敲定合作,保羅建筑設計藝術國際巡回展將永久落戶沂源。
瑞士女漢學家林小發耗時17年對中國經典名著《西游記》進行了翻譯,而海內外廣泛傳播的電視劇《西游記》導演楊潔,還曾是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山東廣播電視臺前身)的首位播音員。從1948年11月,她喊出第一聲“濟南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播出啦”到今年,山東人民廣播電視事業已經走過76個年頭。如今,山東廣播電視臺已成為集廣播、電視、報紙、期刊、新媒體等于一體的新型主流媒體,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積極踐行者和傳播者。而在瑞士知名企業雀巢集團,“Good food, Good life”的標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雀巢大中華大區副總裁 Adrian HO表示,自1994年設立青島雀巢有限公司以來,雀巢已經在山東扎根30年,雀巢集團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希望在公益項目、全媒體宣傳等方面加強與山東廣播電視臺的深入交流,助力山東高質量發展。
希臘中馬其頓大區副區長Bane Prelevic說,中馬其頓大區與山東在農業、旅游等方面都有豐富的資源,雙方發展空間廣闊,期待能進一步探討相關領域的合作。
03 / “一場奔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山東,有著獨特的外宣資源和優勢。山東堅持國家站位、全球視野,整合全省外宣資源,于去年底打造成立了山東國際傳播中心。
?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在法國、瑞士、希臘進行訪問期間,圍繞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外宣,進行了深入交流,開展了務實合作。
中希兩大文明在亞歐大陸兩端交相輝映,為人類文明演進作出了重大貢獻。當地時間5月7日下午,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在雅典MIN藝術中心舉行希臘“東方放映室”揭牌儀式。中國駐希臘使館參贊朱志剛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襲艷春共同為“東方放映室”揭牌。中國駐希臘大使館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希時報》等還專門進行了報道。
這是山東國際傳播中心成立后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家人文交流基地,將通過定期展播優質紀錄片、短視頻等,推進文明交流互鑒。“東方放映室”的設立是山東廣播電視臺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而跨出的重要一步,是幫助希臘朋友了解中國文明、中國歷史文化、中國人民的生活、了解山東的一個新平臺和新窗口。
雅典阿吉安納吉里市副市長Periklis Papageorgiou在接受閃電新聞·山東國際傳播中心記者采訪時說,自己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充滿了興趣,“東方放映室”能夠滿足希臘民眾了解中國、解讀中國的好奇心,能夠讓更多人感受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和多彩魅力。希臘國際記者協會主席Efthymios Tsiknis說,自己曾三次到過中國,留下了深刻印象,希臘“東方放映室”能夠促進兩國人民交流,今后也希望與山東傳媒行業進行多方面的合作。
法國山東商會會長劉勝、德國山東商會創會會長曲永剛、阿聯酋山東商會會長曲巖等也都對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在國外設立“東方放映室”的探索非常感興趣,希望今后能與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加強聯動,讓更多全球各地的朋友更加直觀地了解中國、感知中國。
深耕內容、新質賦能,培育傳播資源“新名片”;守正創新、廣域覆蓋,激活傳播手段“新效能”;多元表達、文化“出海”,布局品牌建設“新業態”;平臺引領、跨屏交互,釋放傳播效果“新活力”;全省統籌、協同發力,塑造組織保障“新優勢”——山東國際傳播中心成立以來,探索出了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的“五新”模式。今后將如何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出訪期間,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還與新華社日內瓦分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日內瓦站、《歐洲時報》《中希時報》、希臘塞薩洛尼基TV100電視臺等相關負責人,就節目合制、人才交流、國際傳播渠道建設等進行了交流。新華社日內瓦分社社長陳俊俠認為,國際傳播應特別考慮受眾對象的接受度,注重精準化的外語譯制,不斷提升海外渠道建設水平,推動更多優質節目“出海”。《中希時報》總編汪鵬說,山東是文化大省、經濟大省,希望今后能與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加強合作,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共同打造更多品牌活動IP。塞薩洛尼基TV100電視臺電視制作執行總監Zachos Samoladas表示,自己非常喜歡中國的文化和美食,也有在中國拍攝的選題,希望今后可以與山東廣播電視臺在節目合拍、國際交流等方面探討深層次合作。
此外,山東廣播電視臺還在巴黎與法國內雷德斯波旁集團、中國絲路集團簽署了合作協議。三方將整合各自優勢資源,推動產業交流和媒體創新。
提升國際傳播效能,要充分用好國際友人、留學生、華僑華人、全球拍客等各種力量,在內容生產、品牌傳播、網絡推廣、資源整合等方面全面發力、加速布局。
Christos來自希臘海濱城市塞薩洛尼基。作為一名中國女婿,中文說得特別流利。在平時,他還結交了不少中國朋友,表示今后很愿意通過閃電新聞·山東國際傳播中心更加近距離了解中國,也期待多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
在蘇黎世大學,留學生代表范賀彭、孫豐藝、石皓月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生活感悟,并對山東國際傳播中心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孫豐藝本科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阿拉伯語專業,后在清華大學攻讀新聞與傳播學院國際新聞方向研究生,目前在蘇黎世大學亞洲與東方研究所讀博,對國際傳播工作有著獨到的見解。她建議,要開展分眾化、精準化的傳播,如可以針對歐美國家民眾,以旅游為切入點,推薦山東的文旅資源;針對非洲、阿拉伯國家民眾,可以重點關注外貿、跨境行業發展。同時她還建議,進一步開發山東的文化IP,如孔子、蒲松齡等外國友人感興趣的文化人物等。
周晴已在瑞士學習、工作了30年,目前擔任瑞中經濟協會(SCCC)理事和中瑞婦女協會主席。她說,近期中國對瑞士等6國試行免簽政策,進一步加快了中歐人員往來、經貿交流和旅游發展,深受歡迎。這彰顯了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力度,更是一種溫度。自己經常通過各種社交平臺關注中國、關注家鄉山東的發展,今后也愿意加強與山東國際傳播中心的交流,推動更多的“友企”合作。
來自希臘中希友好華僑華人協會的李鋒平、姜振安、計勇等已在希臘工作多年。他們表示,華僑華人的海外生活是國際傳播的寶貴資源,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中國禮儀也都在潛移默化中展示中國形象,希望以協會為紐帶和橋梁,讓更多人看到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促進中希交流合作。
法國有一位山東籍網紅“巴黎小郭郭Paris”,真名叫郭章龍,目前在巴黎開中式面館,生意火爆,在社交平臺上擁有近600萬粉絲。5月4日,他還參與了《黃河遇“鑒”塞納河》閃電新聞全球拍客聯動直播,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在他看來,“味蕾外交”是中法民間交流的美好見證,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弘揚傳播中國美食文化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走出去,開拓視野、增進友誼;走出去,深化文明互鑒,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以心相交,互鑒互利,定能跨越千山萬水,成其久遠,世界文明的百花園會更加豐富多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