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3日訊 在濰坊昌樂朱劉化工產業園,山東省物化探院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項目有序推進。針對園區企業密集、水文地質復雜等難題,技術人員創新采用“理論+實踐”雙輪驅動模式,依托地下水污染評估技術優勢和地質勘查領域的實踐經驗,優化地下水調查技術?。建立“采樣-分析-評估”三級質控體系,實施全流程實施動態監管,確保全流程數據質量。
通過系統開展地下水詳查評價、地下水模擬預測評估及地下水健康風險評估,全面掌握地下水污染狀況及演變趨勢,為園區環境治理和風險管控提供科學依據,有力支撐當地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以深基之智,筑牢基礎保障
在菏澤市東明石化產業園,由省物化探院承擔的東明中油燃料石化有限公司30萬噸/年UPC科技試驗項目動力中心及煤儲運標段基坑支護工程正在施工。
面對地下高水位、不均地層及緊鄰管廊等復雜條件,項目團隊創新采用“鋼板樁鎖扣密封+雙排攪拌樁截水帷幕”組合工藝,結合復合土釘墻與預應力錨索協同支護技術,動態優化施工方案,最終實現基坑變形量與周邊管廊沉降控制均優于設計標準,解決了深基坑在復雜地質環境下的安全技術管控難題,為動力中心及煤儲運設施建設提供安全、高效的地下基礎保障,為主體結構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以測試之眼,解鎖元素密碼
在郭店基地實驗室,技術人員也在儀器前忙碌著。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x射線熒光光譜儀等先進設備持續運轉,顯示屏上實時跳動著精準的能譜曲線和數據圖譜,為地質研究提供著可靠的檢測支撐。
作為地質工作的“火眼金睛”,測試中心平均每月完成測試分析樣品近5000件,出具檢測報告200余份,檢測范圍涵蓋土壤、巖石、水樣、農作物等各類樣品。無論是戰略找礦、生態調查,還是土壤普查、農產品檢測,實驗室的精準分析都為各項工作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在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支撐黃河國家戰略、助力鄉村振興等重大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閃電新聞記者 孔冠軍 通訊員 趙輝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