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3日訊 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GDP)23466億元,同比增長6.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貨物進出口總額8203.4億元,同比增長5.9%……2025年一季度,山東經濟穩健向好、進中提質,實現了“開門穩”“開門紅”。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開局是否良好關系到全年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山東6.0%的成績來之不易,如何更好讀懂這份經濟首季報,不妨從速度、質量、預期這三個“發展指數”一探究竟。
從速度上看,一季度山東GDP同比增長6.0%,增速高于去年全年5.7%的增速,也高于今年一季度全國5.4%的增速,顯示出較強的經濟活力和韌性。
工業是拉動山東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一季度,山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高于近三年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6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達87.8%,14個行業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三大門類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高于全部規上工業1.4個百分點,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在外部風險加劇等挑戰下,山東工業經濟運行保持向好的發展態勢,為全年發展夯實了堅實基底。
當然,經濟增長的含金量不僅在“速”,更在“質”。從質量上看,一季度,山東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9%,比上年全年提高3.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3%,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增速5.1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光電子器件產量分別增長76.2%、25.4%。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說明山東的經濟結構正在進一步向好的方向發展。
同時,服務消費在整個消費中占比的提升亦反映出全省產業結構的升級提質。1-2月,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比上年全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6.4%,教育營業收入增長14.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7.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達到20.0%。
從預期來看,山東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好于預期,帶動市場經營主體信心提升。這在民營企業良好的發展勢頭上有著很好的體現。一季度,山東民間投資增長5.5%,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到61.4%;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突破5萬家,每10家外貿企業至少有9家是民營企業,山東外貿增量約9成來自民營企業。
促成一季度經濟增長“好于預期”的因素中,還有山東的進出口。一季度,山東外貿進出口實現8203.4億元,同比增長5.9%,高于全國4.6個百分點,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為全年實現外貿穩量提質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經濟增長超預期的背后,其實反映的是各類政策的前置發力。今年以來,山東早謀快干、精準施策,無論是接連打出擴大內需“組合拳”,還是強力推進工業經濟“頭號工程”,抑或是用足用好改革創新“關鍵一招”……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事實上,山東經濟發展的每一步,既體現在“發展指數”里,也體現在“發展指數”外。比如開年首月,作為我國最大灘涂光伏儲能電站的華電萊州大型鹽堿灘涂光儲一體化項目投產發電,大片的鹽堿地變身清潔能源新綠洲;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周云杰分享了海爾集團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的進階密碼,呈現出中國品牌“走出去”的山東樣本;還有剛剛開幕的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讓來自海內外的游客在領略小風箏大魅力的同時,見證了萬物皆可飛的盛景……
透過這一個個具體事例,可以感受到山東經濟的蓬勃發展之勢,亦能體會到經濟大省“挑大梁”的擔當與遠見。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有了一季度的良好開局,山東將更有信心和底氣應對外部挑戰,實現經濟發展目標,努力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