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2-05-31 09:02:05
原標題:為守護流淌千年古運河注入法治養分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丁國鋒 羅莎莎
悠悠運河水,傳承逾千年。大運河是世界上開挖最早、里程最長、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大運河(江蘇段)綿延790公里,沿線常住人口占全省85%,也是大運河遺產資源最密集的省份。大運河流經江蘇8個城市,對自然環境的演變、城鎮布局的形成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塑造了“吳韻漢風”“水韻書香”的人文特色。
如今,運河沿線仍是江蘇的經濟重心、美麗中軸、創新高地,古老的河流依然發揮著水利、航運、生態、文化等多種功能。為了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江蘇及大運河(江蘇段)沿線各個城市都在不遺余力地保護運河生態及沿線的文化遺產,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法治的力量。
創設運河遺產保護新舉措
2020年1月1日起,《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正式施行。作為全國首部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決定》既有剛性約束,又有引導性規定,進一步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步入法治軌道,為今后全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立法提供了“江蘇經驗”。
江蘇地處大運河中間地段,沿線分布著5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鎮、村,有7個遺產區、28個遺產點段。但長期以來,大運河也面臨著遺產保護壓力巨大、傳承利用質量不高、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生態空間擠占嚴重、合作機制亟待加強等突出問題和困難。
為此,2018年7月,江蘇成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立法起草小組,前往淮安、揚州等大運河沿岸城市地區開展立法調研,并赴浙江、安徽等地調研當地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和立法情況。
針對調研發現的熱點難點問題,《決定》緊扣“圍繞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的要求,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引領,根植地域特色,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破解難題、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統籌推進大運河沿線文化、生態、經濟和社會建設綜合發展。
明確管轄保障“黃金水道”
大運河記錄著千年歲月里漕運的輝煌,至今仍是國家交通運輸、南水北調工程的“黃金水道”。
大運河是長江干線的重要支線和長三角航運通道,隨著江海河聯運的快速發展,發生在大運河上的海事海商案件逐年增多。為進一步明確大運河海事海商案件的管轄,促進審判工作專業化,2021年11月,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南京海事法院管轄大運河海事海商案件范圍的通知》。
“管轄范圍的明確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海事司法服務保障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增強海事審判影響力。”南京海事法院院長花玉軍表示,將切實履行海事審判職能,審理好大運河海事海商案件,突出專業審判優勢,及時分析并定期研判涉大運河海事海商案件疑難問題、特色問題,回應熱點、難點問題。
蘇州是大運河沿線流經區域最多的地方,大運河穿城而過。2019年,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全國首創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設立九大環境資源法庭,在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設立太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該院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跨區域集中管轄優勢,嚴厲打擊涉大運河各類犯罪行為。
2021年6月,姑蘇區法院在虎丘街道設立全市首個“古城大運河司法保護巡回審判站”,不定期公開開庭審理涉古城大運河保護的各類案件,把法庭搬到百姓家門口,到轄區巡回開庭、就地開庭、調解、答疑、宣傳,用鮮活的案例為群眾普及法律,普及大運河環保知識,增強群眾守護大運河的法律意識。
合力協作織就運河保護網
“大運河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社會共識,借助各方力量。”近年來開展的大運河公益訴訟實踐,讓這一理念在江蘇檢察機關深入人心。2019年8月,江蘇8個沿運河的市級檢察機關成立“大運河保護同盟”,推動大運河保護內外聯動、地區協作。
2020年12月,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制定下發《關于推進公益訴訟和行政檢察案件辦理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首次規定淮安市人民檢察院、無錫市人民檢察院分別對江北段、江南段大運河保護公益訴訟擁有機動管轄權,可以優先管轄案件。
在全省管轄“一盤棋”的基礎上,江蘇檢察機關進一步加強跨省檢察協作,積極與運河上下游地區檢察機關構建運河保護“共同體”。邳州市檢察院會同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檢察院、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檢察院,聯合簽訂《京杭大運河跨區域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監督協作配合工作協議》。
與此同時,江蘇檢察機關還不斷促進社會各責任主體全面參與大運河綜合治理,實現“左右岸同步”的辦案效果。2019年11月,徐州市檢察院與市水務局聯手建立“河湖長+檢察長”工作機制,其中市院領導班子成員擔負起與大運河連通的17條河流、6個湖泊的巡查保護責任。檢察機關與屬地政府、水務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等形成橫向聯治“一盤棋”,開展巡查摸底,列出問題清單,加強資源保護。
2021年6月3日,在江蘇揚州召開的大運河保護公益訴訟檢察論壇上,最高人民檢察院牽頭組織簽訂了《大運河沿線八省(直轄市)檢察機關行政公益訴訟跨區域管轄協作意見》,為大運河公益保護“上下游同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1年10月,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檢察院與行政部門攜手順利拆除了在大運河無錫段沙墩港畔經營四十余年的無證修船作坊,而作坊主人老陳也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大運河環境保護巡查員,承擔此處環境保護巡查工作,包括是否有人違法取土、偷排污水、偷倒垃圾等。
線索是公益訴訟辦案的基礎。江蘇檢察機關通過在線下建立“網格員+公益訴訟觀察員”等機制,做到重要信息及時共享、重大情況及時通報、重要線索及時移送,最大限度地織密運河公益保護“情報網”。
在線上,江蘇檢察機關積極加強與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等部門溝通聯系,通過連線、拷貝等方式采集數據,形成公益訴訟線索數據庫,據此研發并上線運行公益訴訟智慧分析系統。同時,針對運河水域范圍廣、損害行為復雜而隱蔽的特點,江蘇檢察機關還探索運用衛星遙感、區塊鏈等科技手段收集各類有關大運河的線索。
融合法治理念傳承運河文明
“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大運河、講好運河故事,需要人人參與一起守護她的‘高顏值’!”2022年1月,蘇州市姑蘇區司法局聯合蘇州市立達中學開展了一場以游學大運河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沿著山塘法治文化體驗線,師生們在追憶千年古城繁華的同時,了解大運河法治文化的淵源,在心中種下保護運河歷史、傳承運河文化的種子。
山塘法治文化體驗線是蘇州法治文化體驗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運河遺產保護不僅是對遺產本身的保護,還包括對大運河文化精神和文化價值的傳承與弘揚,迫切需要以一種鮮活生動、易被新時代受眾所接受的方式傳播開來。”蘇州市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處長許曉燕說。
近年來,蘇州積極梳理挖掘大運河相關的歷史遺跡及法治與道德元素,將法治文化建設融入大運河沿線河岸整治、生態修復、遺產保護、文化傳承,全力打造大運河(蘇州段)法治文化輻射圈,將法治理念通過游玩形式進行宣傳推廣,群眾在游覽中浸潤法治思想,為流淌千年的運河文明擦亮法治底色。
記者了解到,2019年初,江蘇省司法廳聚焦《江蘇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找準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謀定推進大運河(江蘇段)法治文化長廊建設,服務保障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3年來,江蘇運河沿線各地以創建“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和“省級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為抓手,推動法治文化景觀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優化完善法治文化長廊建設空間布局,新建、改造一批法治主題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街區,形成由北向南的法治文化陣地“珍珠鏈”。目前,沿線已建成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8個、省級法治文化示范點512個。
記者了解到,運河沿線司法行政機關還聚焦挖掘大運河文學藝術、詩詞歌賦、名人軼事、傳說故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法治元素,推出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具有地域特色、富含運河特征的法治文化系列產品。
其中,揚州市借助首屆運河主題國際微電影展創作9部運河主題法治微視頻,借助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研發運河法治文化特色產品和紀念品十余類近百種;宿遷市深入挖掘大運河法治文化資源,印發《大運河(宿遷段)法治文化長廊建設五年行動計劃》,面向全國征集大運河(宿遷段)法治文化作品,舉辦大運河(宿遷段)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動,收到各類法治文化作品430余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