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2-06-08 07:08:06
原標題:上海抗疫中的“中醫力量”
來源:經濟參考報
經過兩個多月的持續奮戰,艱苦卓絕的大上海保衛戰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6月1日起,上海進入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上海這座城市的2500萬居民將銘記:本輪上海疫情中,在最艱難的時刻,來自全國各地的援滬醫療隊逆行出征、傾情相助。
在援滬醫療隊中,有一支不容忽視的中醫隊伍,他們來自全國多地,與上海本地的中醫人齊心協力奮戰在抗疫一線。“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是中醫藥應對重大疫情的有力武器。上海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中醫藥全程介入、深度參與防控救治,在“防、治、康”各個階段都發揮了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在大上海保衛戰中貢獻了“中醫力量”。
多地中醫藥醫療隊援滬抗疫
“患者康復出艙的張張笑臉、聲聲感謝,就是醫療隊最好的成績單,多苦多累都值得了!”
這是湖南省援滬中醫醫療隊總領隊肖文明的感慨。湖南省援滬中醫醫療隊由606人組成,整建制接管古丹路方艙醫院,實現了國家援滬中醫醫療隊中“隊伍規模最大、收治患者最多、患者轉陰時間最短”的“三最”成績,并做到了“方艙零事故、患者零死亡、隊員零感染”。他們離滬返湘前,上海相關部門舉行歡送儀式,衷心感謝湖湘中醫人的積極支援。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本輪上海疫情過程中,各地派出了大量中醫醫療隊來上海援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表示,為了全力支援上海抗疫工作,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下,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協調下,來自20個省份的中醫醫療機構共派出9285人,其中有4支醫療隊是整建制接管方艙醫院。同時,上海市中醫醫療機構派出了2000多名醫務人員,先后參與了28家方艙醫院整建制或部分病區的管理,與全國同行并肩戰斗。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相繼參與了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N3病區、長寧區方艙醫院和金山區集中隔離收治點的開艙和收治,并相繼將這些方艙留給了其他省市的援滬醫療隊。龍華醫院院長陳躍來說:“兄弟省市的醫療隊不遠千里援滬,我們一起努力,結下深厚情誼。”
各地中醫醫療隊也帶來了多元的中醫藥療法。黃璐琦介紹,在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中,除了中藥湯劑和中成藥,還廣泛使用針灸、耳穴、穴位敷貼、小兒推拿、中醫功法等中醫非藥物療法。一些中醫醫療隊員在方艙醫院內開設中醫藥在線課程,開展中醫功法訓練。
5月21日,遼寧援滬醫療隊返回沈陽。該醫療隊自4月15日抵達上海后整建制接管上海寶山方艙醫院,到5月20日休艙,醫療隊200名醫療隊員奮戰36個日夜,累計治愈患者3064人,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年齡90歲。遼寧省援滬醫療隊充分發揮中醫中藥和中醫特色技術的優勢,實現中醫藥干預治療全覆蓋。在國家第九版診療方案指導下,采用“一人一策一方”,努力達到“消除癥狀、截斷病情、盡快轉陰”的效果。“長陽”患者7天轉陰率達90%以上,中藥使用率達97.38%,實現方艙治療“零重癥、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
5月22日,701名云南援滬醫療隊員返程。之前的5月18日,云南援滬醫療隊接管的上海黃浦區開平路方艙(滬滇友誼艙)、龍華東路方艙關艙。其中開平路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患者5285人,患者最大年紀98歲、最小3歲,中醫藥全程參與治療。“開艙后,醫療隊采取中西醫協同治療方式,成立中醫治療組并單獨排班,積極開展中醫藥治療,在艙及出艙患者接受中藥治療率達到100%。”云南援滬醫療隊中醫組組長葉勇介紹。
隨著上海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近期多家方艙醫院休艙,多家定點醫院閉館,湖南、遼寧、云南、海南、山東、福建、江蘇、河南、湖北等地援滬醫療隊完成任務后陸續凱旋,各地醫療隊的中醫醫療隊員為此次上海抗疫貢獻了重要力量。
名家名醫攜手抗疫
4月中旬,在上海本輪疫情的關鍵時刻,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抵達上海,開展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治指導工作。
高規格的學術專家團隊為上海救治新冠危重癥患者筑起了強大后盾。“為加強危重癥患者中醫救治能力,我們組建了市級多學科中醫專家組。”張伯禮說。“除參與市級中、西醫專家聯合查房和會診外,還會舉行市、區定點醫院危重癥病例會診和討論,每日統計危重癥病例中醫藥救治情況,對病情較重或者伴有復雜基礎疾病的病例進行逐個會診。”
在定點醫院和方艙里的醫生會定期在視頻會議室里介紹其主管病區的重癥患者的情況,一起在線聽取介紹的不僅有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還有多名上海市名中醫、國家“岐黃學者”等。
在疫情防控最艱難的時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和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張忠德,以及劉清泉等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專門就上海市的中醫藥抗疫進行兩次研討,并結合上海市級中醫藥防控新冠肺炎專家組的意見,提出了切合上海市實際的中醫藥防治方案。
國家組與市級專家從實際出發,辨證施治,不斷完善診療方案。黃璐琦介紹,本輪上海疫情過程中,全市統籌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隊伍,與來自各省市的援滬中醫醫護人員積極參與定點醫院、方艙醫院中醫藥救治工作。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下,上海市先后制訂了《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藥診療專家共識(2022春季版)》《定點醫院和隔離救治場所中藥臨床應用實施方案的通知》,整個中醫藥全程深入地參與救治工作得到充分體現。
此外,黃璐琦表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根據患者收治情況,不斷完善推進新建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的中西醫配合協調,確保中醫藥全方位、深度參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做到“有機制、有團隊、有舉措、有成效”。
張伯禮表示,上海的疫情和以往不太一樣,有60多萬人感染,患者規模大,患病的老人和兒童的比例較高,重癥患者也比以往更多,所以救治難度比較大。在抗擊上海疫情這場戰役中,中醫藥做了很大的貢獻,采取中西藥結合協同作戰的方式,一人一策進行治療,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中醫藥全過程參與抗疫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治未病”理念,是中醫藥應對重大疫情的有力武器。中醫藥治療疫病歷史悠久,在此次抗疫過程中深入參與新冠肺炎救治全過程,不僅在快速改善癥狀和減少轉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同時在預防、康復乃至心理調攝等方面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未病先防”主要是運用中醫藥進行早期干預,能夠盡快筑起“中醫藥防疫屏障”。本輪新冠疫情期間,上海結合本地氣候與證候特點,發布了《2022年春季易感人群外感疫病中藥內服預防方案》,并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原則,向市民推薦發放了包括“三藥三方”在內的多種防疫中成藥、中藥代茶飲或湯劑,這些成熟的方藥大多具有清熱化濕、扶正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人體的抗疫能力,而且安全有效,適用人群廣,便于較大范圍的推廣使用,將有助于盡快阻斷疫病的傳播。
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呼吸科主任張煒介紹,針對上海本輪疫情發病的核心證候,專家組擬定了防疫代茶飲的藥方,還聯合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擬定了“扶正抗疫方”,適用于高風險和重點人群的加強干預。
在“既病防變”方面,中醫在戰疫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對治療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張伯禮介紹,在上海本輪的疫情中,確診病例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三成,大部分老年人患有基礎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中風、腫瘤等。這些因素與新冠肺炎加在一起,會導致病情嚴重,而且病情進展快,容易轉成重癥、危重癥,需要格外關注。為提高老年感染者救治成效,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發病表現,結合老年發病特點及以往救治經驗,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基礎上,對老年感染者的治療以加快核酸轉陰、減少病情加重、減少病亡率為目標,在國家專家組指導下,形成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中醫藥救治工作專家共識。
張伯禮表示,總體來看,就是要分辨高危人群,重視基礎疾病變化,多學科聯合,早期干預,辨證論治,一人一策,抓住主要癥狀和核心病機確定好中西醫結合臨床救治方案策略。在用藥時機上體現早、快,在治療策略上體現清、通等,注重調節機體整體狀態,避免老年患者進展為重癥,截斷病勢,減少死亡。
“瘥后防復”顧名思義就是要防止疾病復發,對于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康復與治療同等重要。張伯禮說:“實行全過程中醫藥康復,能夠促進患者功能恢復,有效減輕醫務工作者和社會公眾的心理壓力。對于新冠肺炎出院出艙患者,需要一個康復的過程。總結武漢及以后歷次疫情患者康復情況,部分患者有疲乏無力、肌肉酸痛、心悸、氣喘、焦慮失眠、脫發等情況,對此我們針對性提出‘早期康復、自我康復、綜合康復’的理念,一般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西醫做健康評估,中醫促進康復。”
陳躍來表示,在瘥后防復方面,針對轉陰后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龍華醫院開設了專門的新冠康復門診,其他中醫醫院也有類似的門診,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等平臺提供中醫康復咨詢,方便患者居家康復,更好地恢復正常的生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