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2-07-01 14:29:07
原標題:用能力轉化實力 用作風轉化資源
來源:中國商報
本報記者 潘廣韜 李燃
“鹽堿地,澇洼塘,干種地,不打糧。”作為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大自然賦予黑龍江省林甸縣的恩賜并不多。
“下雨就內澇,不下雨就旱。”對此記憶深刻的姜廣猛,如今是林甸縣畜牧獸醫局局長。“沒別的辦法,我們只能認準一條道,硬干出來!”姜廣猛說。
林甸人果真干出來了:在工業方面,規上企業33家,202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7.13億元,同比增長45.48%;全縣奶牛規模牧場發展到33處,奶牛規模牧場數量、日交售生鮮乳量、生鮮乳質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
從“掌中寶”到33家規上企業
2017年以前,林甸縣是黑龍江省63個縣城中唯一沒有工業園區的縣,僅靠伊利一家“掌中寶”企業苦苦支撐。
轉機出現在2016年初,新一屆縣委班子提出強力實施“工業強縣、項目立縣、產業興縣”三大戰略,累計投資近5億元建設基礎設施和配套工程,提升招商吸引力和項目承載力。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赴北京、山東、江蘇等地考察。縣委書記晉偉更是創造了“5天跑7個省,對接11家企業”的超強紀錄。
大自然沒給林甸優越的資源,林甸人就創造人工的稟賦。
自黑龍江林甸經濟開發區成立以來,從“園區領導包保、牽頭科室負責、相關科室配合”“一個企業(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大原則,到“店小二”“私人定制”“一分鐘響應”的細節創造,林甸人為服務園區建設發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2019年,林甸經濟開發區升格為管轄面積最大的省級經開區;2021年,園區規上企業33家,主營業務收入50.05億元,稅收收入8855.01萬元。
“畜牧無小事”抓出東北第一
“培育壯大立縣興縣特色主導產業,特別是強調要推進現代畜牧業全產業鏈發展。”在不久前召開的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黨代表、林甸縣委書記晉偉再次闡明了“畜牧強縣”戰略。
62歲的于永學是花園鎮永興牧場的老板,眼看著林甸的畜牧業發展前途無量,就琢磨著擴大牧場規模,但兩道坎兒卻難住了他。
按照原來省里計劃擬定的扶持政策,擴群3000頭奶牛遠達不到享受優惠補貼的最低數目。為幫于永學過這第一道坎兒,姜廣猛在今年初就跑到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處進行協調,疫情期間又打十幾次電話溝通,終于爭取到了優惠政策。
土地審批碰到糾紛,是于永學的第二道坎兒。縣委書記晉偉得知該情況后,專門召開了專題會,并當場決定:針對此事,鎮長向主管縣長一天一匯報,主管縣長向書記一周兩匯報,直到事情解決為止。于永學的第二道坎兒就這樣邁過去了。
付出終于換來了回報。目前,林甸縣奶牛規模牧場發展到33處,存欄奶牛9.03萬頭,日交售鮮奶量1000噸;建成并投產生豬規模養殖場4個,年出欄規模總量達60萬頭;年屠宰300萬頭生豬肉食品加工廠,今年6月投產運營。
把貧窮永遠封印在記憶里
和絕大多數林甸人的記憶一樣,大學畢業生孔德超對小時候的記憶就是窮。2019年,立志建設家鄉的孔德超當了永遠村的村主任助理,如今已是永遠村的村委會主任。回鄉三年,治水三年,在孔德超和村民的努力下,如今兩條排干渠已建成,困擾村民多年的水患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為了擺脫貧窮,和孔德超一樣,林甸縣廣大鄉村干部靠著智慧和韌勁,帶領群眾把貧窮永遠封印在過去的記憶里。
2020年2月26日,林甸縣作為黑龍江省最后脫貧的五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退出了貧困序列。全縣4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戶脫貧退出3563戶7432人。令人欣慰的是,僅摘帽兩年,林甸縣域經濟排名今年第一季度已躍升為黑龍江省第11位。
“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保證曾經的貧困戶收入持續穩定,確保兩不愁三保障。”這是林甸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宋麗娜現在心里最牢固的執念。兩年來,她與同事想盡一切辦法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力爭完成鄉村振興的任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