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2-07-12 20:05:07
原標題:云南普洱:美了景東,富了鄉村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有了藍莓產業,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還耽誤不了照顧老人和孩子。”談到藍莓,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文井鎮者吉村哈尼族村民蘇婭難掩激動,她開心地說,現在的日子就像這滿山的藍莓,甜到心窩,喜上“莓”梢。
景東是傣語音譯,意為“壩子里的城”,是典型的山地、河谷相間山原地貌。曾經靠天吃飯、收入不高的“山窩窩”,因為崛起的藍莓產業而成為遠近聞名的“聚寶盆地”。采摘時節,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工集聚于此,并催生了餐飲服務業和房屋租賃業的發展。曾經寂靜的山村,而今因為繁榮發展變得熱鬧非凡。
近年來,景東縣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全產業鏈重塑傳統產業,把綠色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著力推動形成區域性重點產業發展高地,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的生態富民路子。
秀美的藍莓基地。人民網宋翠攝
小藍莓托起大產業
站在云南梁氏高原藍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梁氏高原藍莓公司)的“觀景臺”上,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山村圖,旺盛的藍莓樹成方連片,被周圍連綿的青山擁在懷中,與藍天白云遙遙相望。美得純凈,美得不可方物。
2020年,研究生梁名雙回鄉創業,流轉了者吉、都拉、者孟等5個村組一萬兩千畝土地,注冊成立了梁氏高原藍莓公司,進行藍莓組培育苗、藍莓種植及果品銷售、藍莓初深加工等。
“共流轉了我家8畝地,每畝流轉費1300元,每年遞增50元。”蘇婭說,她一直在公司打工,主要負責藍莓的采摘、修剪、澆水和施肥等,月工資3000元,采摘季一天收入500元,一年下來有6萬元的收入。丈夫在家養蠶,一年也有6萬元的收入。這日子,他們很知足,也很幸福。
像蘇婭一樣在梁氏高原藍莓公司打工的村民還有很多。截至目前,公司有固定職工1050人,日常養護臨時用工2000余人,采摘季臨時用工3萬余人。
2022年,公司綠色早熟藍莓產銷量1萬噸,占全國同期藍莓市場份額的60%,總營收6億余元。
“我們是全國最大的露天早熟藍莓種植基地。” 梁氏藍莓高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李品珍是一名80后,身上洋溢著蓬勃的朝氣,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通過與之攀談,記者了解到,公司重視科技創新,與云南省農科院等單位合作,常年開展種苗組培,讓藍莓每年保持品種的更迭。
李品珍表示,未來,公司將以萬畝藍莓基地為依托,建立藍莓觀光園、休閑采摘園、主題樂園等,將文井鎮規劃建設成一個集生態保護、產業發展、鄉村旅游為一體的全國性藍莓小鎮,打造區域性特色旅游品牌。
采摘季節,村民們在忙著采摘藍莓。景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靈芝種出產業鏈
從縣城驅車向東南方向,大約20分鐘的車程,來到錦屏鎮山沖村,沿著清澈的潺潺泉水向上走,就可以看到靜臥在山腳下的靈芝種植基地——浙江大學山沖“云景芝谷” 生態靈芝食藥用菌產業園。
靈芝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景東縣擁有哀牢山、無量山兩個國家自然保護區,因海拔高差懸殊,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分明、雨熱同季等特點,全年空氣優良率為100%,被譽為“中國天然氧吧”。
山沖村位于景東縣無量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延伸段,是景東縣的飲用水水源地,漫籠河和文果河自上而下經村流過,是靈芝繁衍生長的理想之地。
“我們一期項目流轉村民土地35畝,建設了靈芝標準化設施栽培大棚,為山村開辟了一條致富路。” 葉廷欽是山沖村人,2021年,在外打工的他獲知了這個項目后,回村參與了靈芝種植,并成立合作社。
他告訴記者,村里之前主要種植烤煙、玉米等農作物,產業附加值不夠高。種靈芝,一畝地能產靈芝粉500多公斤,一公斤鮮粉200元,產值超過10萬元。后期,根據種植技術和經驗的不斷提高,畝產值還將大幅提升。
“這個產業蘊含的產值是巨大的。”浙江大學援滇干部、山沖村駐村第一書記戴偉順對未來充滿信心, 他說,景東縣優良的生態環境培育出了高品質靈芝,對此,項目成立了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了“云景天芝”破壁靈芝孢子粉品牌,將靈芝相關全產業鏈畝產值提升到三百余萬元,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為山沖村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產業生態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我們帶動村民用工110余人次,實現勞務收益30余萬元。”葉廷欽表示,基地的技術和管理人員都是村里村民,下一步,將通過村民委員會和合作社帶動廣大農民跟進,實現土地流轉增收、就近務工增收和入股分紅增收,不斷吸引返鄉入鄉人員,圍繞靈芝全產業鏈開展創新創業。
山沖村靈芝種植基地的靈芝。人民網宋翠攝
養牛帶動千家萬戶
“我一年的收入大約25萬元。”今年60歲的鐘孝良是文井鎮開南村人,是一個具有30年養牛經驗的“老手”。去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作為致富帶頭人“領頭雁”,他貸款28萬元,購進了70頭西門塔爾基礎母牛,今年以每頭一萬元的價格,出售牛犢25頭。
“政府政策好,買牛有保障,養牛有技術,賣牛有市場,還可以加工出售,我們養牛戶,就剩下在家數錢的份了。” 鐘孝良喜滋滋地說,生活有奔頭,這日子真是“牛”氣沖天呢!
這里有適合巨菌草生長的自然環境,全縣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原面積170多萬畝,加上退耕還草、零星人工種草、可利用秸稈等,年共生產草料300多萬噸。
近年來,景東縣以“藏牛于戶、藏牛于技”為宗旨,推動山區、半山區以基礎母牛擴群增量為主,地熱河谷以集中育肥和打造品牌為主,推行“小規模、大群體、連片發展”的養殖模式,帶動千家萬戶養牛。
經過嚴格的消毒,記者走進了位于縣城附近的牛中轉場,幾百頭西門塔爾基礎母牛在牛棚里悠閑的走動,看來日子過得不錯。
“新購進的牛先在中轉場進行45天的觀察,然后再以平價賣給養殖戶。”景東縣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肉牛產業負責人楊凱介紹說,中轉場由縣、鄉鎮、村三級書記領辦建設,是各級合作社的基地,主要負責技術培訓、疫病防治、飼草配給等工作。
景東將肉牛產業列為富民強縣的重點支柱產業。景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我們確定了以肉牛產業作為轉型升級、富民強縣的重點支柱產業,作為農民收入增幅倍增的動力之一。” 景東縣委副書記、縣肉牛產業發展專班領班艾寄寧表示,2021年,該縣制定了《景東縣肉牛產業發展五年行動(2021—2025)實施方案》,以黨建引領肉牛發展、建設區域性產業高地為平臺,打出金融支持、獎補引導、擴群增量、面向全鏈的組合拳,堅持推進千家萬戶最大化發展肉牛養殖。
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22日,全縣有肉牛養殖戶22146戶,肉牛存欄16.25萬頭,其中能繁母牛7.96萬頭,出欄3.83萬頭,實現產值4.51億元。
生態文明和產業發展并駕齊驅,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經濟增長點,景東縣只是普洱市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普洱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探索出一條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綠起來”與“富起來”相統一的綠色發展道路,把生態“顏值”變成了經濟“價值”,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區由試驗一步步走向示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