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7-20 09:03:07
原標題:?扎實走好保護每一步 用心筑造傳承風景線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集體采寫
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黃河流域9個省(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0余萬處,占全國的39.73%。近日,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簡稱《規劃》),從資源調查、全面研究、系統保護等方面,對黃河流域文物保護擘畫藍圖、撐起四梁八柱。
流域內的文物是展示黃河文化深厚底蘊、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沿黃省區文物保護領域相關負責人認為,《規劃》的發布實施,是新時代強化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保障,對地方破解文物“活”起來方法不多等難題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也讓廣大從業者增強了干好本職工作的信心。
到田野去摸清家底
黨的十八大以來,沿黃省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系統挖掘整理黃河文物資源,堅持保護優先原則,推動黃河流域文物保護開啟新篇章。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磊介紹,過去幾年,山東把黃河文化遺產保護擺在突出位置,細化實施方案,完善推進措施,在系統保護和科學保護上下功夫、求實效。在文物保護方面,實施定陶漢墓、濟南明府城等一批重大文物保護工程,做好焦家遺址、鐵門關遺址等考古發掘工作。推動黃河干支流線性文化遺產廊道建設,對東平湖三河六岸、濟南百里黃河遺產帶、入海口鹽業遺址群等重點區域進行集中連片保護。
2019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根據國家文物局“十三五”期間重大工程“考古中國·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課題內蒙古區的考古規劃,對后城咀石城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累計發掘4000余平方米,揭露主城垣、主城門、墩臺等重要遺跡20余處,出土玉器、陶器、石器等重要遺物60余件。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自治區文物局局長曹建恩介紹,這些遺存與中原和周邊地區同期文化遺存有諸多相似之處,為研究華夏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提供了嶄新材料,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集中體現。
河南沿黃地區是華夏文明誕生及中華早期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核心區域,文物資源極其豐富。河南省文物局總工程師張斌遠說,目前河南沿黃文物的保護利用存在對黃河文化的研究與展示缺乏整體性、展示方式較為單一、文物基層管理機構薄弱、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對黃河文化的價值闡釋尚需提升。此次《規劃》的公布實施,是黃河沿岸各省區的一件大事,將給廣大從業者迎難而上提振信心。
推動流域文物整體保護
沿黃省區相關文物工作者表示,《規劃》從頂層設計層面,對黃河流域文物保護進行了統籌考量,彰顯了前瞻性思維,具有較強實踐性。
陜西省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和利用好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打通從考古發掘到保護、研究、闡釋、展示、傳播的學科全鏈條,促進考古發掘、學術科研、闡釋展示和社會服務的良性互動,形成中華文明探源的陜西方案,是陜西文物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川省黃河流域行政區域是民族交流融合與藏羌彝文化走廊的重要節點,也是紅軍長征途經的重要區域,歷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在此交相輝映。
四川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省文物系統將積極推動黃河文物保護利用成果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局。加強黃河文化研究,全面發掘黃河文物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立黃河文物資源數據庫,發布一批重要黃河文物名錄,新核定公布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統籌推進黃河文物遺產系統保護,實施一批具有帶動和示范效應、影響力重大的黃河文物綜合性保護利用示范項目,有效支撐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
傳承弘揚時不我待
黃河流域文物保護,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怎樣通過文物載體挖掘黃河文化內涵、實現新時代可持續發展?沿黃省區已開始謀劃。
按照《規劃》部署要求,內蒙古將持續開展“黃河流域早期文明起源——聚落遺址”考古研究,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內蒙古篇)”,繼續落實“考古中國·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裕民文化、大窯文化、遼上京及遼代帝陵的重大考古研究項目。
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表示,《規劃》中提到,要加強黃河文物資源調查、推進黃河文物全面研究。太原市文物局目前除已成立的“黃河尋根問祖文化聯盟”、將于7月成立的“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外,還在積極籌備“晉商·萬里茶道文化聯盟”。當前,太原市文物局以黃河文化、區域文化為紐帶,服務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堅持保護第一、考古為基、學術為本,在構建文旅融合產業體系、推動科技賦能創新轉化、強化文物生態環境治理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上形成工作矩陣。
王磊介紹,未來山東將組織開展魯西黃河沿線堌堆遺址、黃河三角洲鹽業遺址等考古調查、勘探;實施鐵門關遺址、墾利海北遺址等古港口碼頭考古發掘,完善對黃河文化遺產的綜合認知。同時,會同水利、黃河河務局等部門,分期分批實施德州禹王亭等古代治水紀念設施、聊城秦皇堤與金堤等黃河古堤遺存、山東打漁張灌區引黃閘等引水工程遺產、濼口鐵路橋等黃河交通設施遺產的保護修繕項目。
(統稿:蘇銳,參與采寫:孫叢叢、阿勒得爾圖、魯鑫、秦毅、王雪娟、郭志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