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2-08-02 09:12:08
原標題:將科研融入教學 山一大學生學術成果頻現
來源:科技日報
【教育傳真】
7月份,英國《感染雜志》連續刊登了我國2項分別關注今年暴發的兒童不明原因急性肝炎和猴痘的研究成果。
這2項研究成果,分別來自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以下簡稱山一大)2020級臨床醫學(卓越)本科生周奕璇和劉玉雯。
2018年底,教育部批復同意整合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等組建山一大。山一大于次年2月正式成立,同時保留了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在人才培養上,該校堅持采用科教融合的培養模式,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斷涌現。
據悉,山一大實行的是課題組長負責制。該機制賦予了課題組長人、財、物管理或使用的充分自主權。課題組長擁有獨立實驗室,可以結合自身科研興趣開展工作,還可以獨立申請科研項目和管理團隊。這種制度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山一大的科研活力。
張磊亮就是山一大醫學科技創新中心的課題組長。他堅持以高水平科研支持高質量本科教學,將科研融入課堂。
張磊亮為2020級本科生開設了《醫學微生物學》課程。這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課程,主要研究與醫學相關的病原微生物的特點及其對應的防治措施。這門課程銜接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應用性,與其他學科都有著廣泛的交叉。
該課程的特點,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也就是要能將課本知識與科學前沿熱點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達到這樣的要求,張磊亮將最新的科研動態融入教學,并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在課堂上,張磊亮將病毒學熱門話題帶入課堂,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后,他布置與醫學微生物學領域熱點相關的問題討論,并安排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討、形成報告。他還開展“翻轉課堂”,由同學們制作PPT講課,而教師負責引導、提問、點評,并從科研的角度提煉重點。
張磊亮的整個教學過程側重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同學們自己去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教師負責指點迷津。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性和創造力。
在《醫學微生物學》課程的引導下,部分同學對科學研究產生了興趣。他們加入了張磊亮老師的課題組,通過參與組會、文獻討論和旁聽學術報告等多種途徑繼續深入學習。
張磊亮還提議學生參加每周的文獻討論俱樂部。參加文獻交流,就等于參加了一次小型學術會議。每次討論時,參與者都需要閱讀一批高質量的英文文獻,并在組會上用英語分享講解。這是讓每位參與者都能深度加工資料、并融入個人觀點的最佳途徑。
上述的諸多措施,讓周奕璇和劉玉雯成長不少。周奕璇認為:“通過科教融合,山一大為我們提供了高質量的學習資源和接觸科研的機會。正是本科生科創計劃,讓我在大二上學期進入了張磊亮老師課題組,得到了張老師的系統培養。通過參加每周的文獻討論俱樂部,我不僅鍛煉了自身英語文獻聽說能力,更訓練了學術思維,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醫學微生物學》課上,張老師布置了關于兒童不明原因急性肝炎的小組作業,我與老師一起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最終發表了論文。”
在科教融合培養模式下,山一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21年,該校本科生發表論文91篇,其中核心期刊41篇,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26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