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8-22 06:10:08
原標題:深挖細掘 聚才借力 緊跟潮流
來源:中國文化報
陳永怡
傅抱石紀念館景觀改造方案效果圖
吳昌碩紀念館的洛神系統:一臺長約5米、高約2米的多點觸碰的大屏硬件,文物會以花瓣或者泉水的形式從屏幕上方緩緩飄落下來,能支持多人同時使用。
近日,由徐州李可染藝術館主辦的中國書畫名家館聯會第26屆年會以線上論壇的方式舉行。中國書畫名家館聯會作為一個全國性的學術團體,旨在為分布于各地的名家藝術館搭建交流互鑒的平臺,成立至今已26年,目前有25家成員館。此次年會的主題是“名家藝術館的發展之道”。筆者認為,此“道”有三個層面的意思:一是管理之道,即需用高明的智慧去處理看似普通和繁雜的美術館日常工作;二是策略和道理,是對名家館工作的提煉、反思和有意識的設計;三是“合于大道”,即名家館要守護和達成共同的文化理想和藝術使命。聯會各成員館結合年度工作,對論壇主題作了不同角度的闡發,碰撞出很多值得同類型美術館參鑒的新思路。
\t多方借力,學術研究專且深
名家館普遍規模較小,專業研究力量不足,這是一個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的狀況,但是一些名家館已經找到了突破口。首先是強強聯合巧借力。名家館通過加大與重點美術館、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引聚研究力量和資源。如王雪濤紀念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畫院合作舉辦“生趣盎然——王雪濤藝術展”;陸儼少藝術院在陸儼少誕辰110周年時以“一展八點”的形式與多家機構聯動;程十發藝術館與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簽署館校合作協議;周昌谷藝術館成為浙江美術館流動美術館的一員;湘潭齊白石紀念館特聘11名研究員加強研究力量……這些都是值得推廣的借力模式。
其次是學術挖掘專且深。名家館學術優勢體現在能夠圍繞名家藝術成就展開專深的研究。其中,名家大師的學生輩都已步入暮年,對史料的搶救性挖掘收集就尤顯迫切。林散之紀念館的“金陵四家生平史料搶救性收集項目”,個簃藝術館的《王個簃年譜》編撰,都是針對史料建設的專項工程。
再次是研究領域從名家研究拓展到美術館學研究。名家館的研究之前多聚焦于名家個案的梳理,但是隨著策展理念的進步、展陳手段的當代探索、公教方式的多元開拓,名家館的諸多生動實踐都足以成為美術館學專業建設的優秀案例。潘天壽紀念館、程十發藝術館等都已實質性參與到全國美術館高端專業人才的培養中。
\t體系化展覽策劃助力研究持續深入
20世紀名家大師群聚成中國現代藝術史的主流和主脈。這幾年,名家大師的周年大展密集舉辦,不僅充分展示了名家大師的藝術高度,同時在展陳策劃上也為藝術大展樹立了典范。像“赤心惟存——紀念朱屺瞻誕辰130周年藝術展”“碧血丹心——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學術文獻展”,規模宏大、策展精心、出版精良,在主題定位、展陳設計、多方協作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張大千紀念館、君匋藝術院專門對近現代名家紀念館基本陳列提出學術思考,后者的基本陳列還獲得2021年度浙江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優秀獎。這些大型展覽的籌備和策劃將名家館的展覽水平推向新高度。
以史料整理、專題研究為基礎,以展覽、出版、公教、傳播為輸出,形成展覽的體系化建設,是名家館探索出的又一策展特色。黃賓虹紀念館以黃賓虹的收藏切入,策劃“古物影——黃賓虹收藏系列展”;賴少其藝術館以對賴少其的全方位挖掘為基礎,先后策劃25場賴少其專題學術展覽并多次獲獎;潘天壽紀念館近幾年著眼“中國畫筆墨”展開持續的學術研究和策展。體系化的展覽有利于促進研究的持續性和深入性。
很多名家館同時承擔著當地綜合性美術館的角色,因此它們的臨時展覽也豐富多彩,但是打造臨展的品牌和特色仍然是首要任務。陸維釗書畫院已在高等書法教育研究和展覽上樹立了品牌,林散之紀念館的“雨山問道”“散之風神”系列書法專題展也志在打造書法特色展覽品牌,郭味蕖紀念館立足濰坊文化進行展覽策劃,都意在凸顯名家藝術館各自的獨特定位。
\t從“物”到“人”,創新闡釋和傳播方式
作為傳承、保護、展示中華藝術優秀創造成果的場所,名家館對自身文化責任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比如傅抱石紀念館將名家的精神遺產、作品遺存以及名家館的歷史遺跡進行綜合保護和開發利用,從文化資源和品牌的角度理解、開發名家大師的成就和價值,啟發名家館從地域資源保護和利用的角度,思考自身在當地文化建設上的作用。
當今美術館已逐漸向功能復合的社交平臺轉化,名家館也要向觀眾讓渡美術館權力,提供觀眾主動探索的空間,充分調動觀眾的五感,使他們通過觀展體驗,增加知識儲備,激發審美想象。沈耀初美術館就提出名家館要從展示到敘事,從“以物為中心”轉變到“以觀眾為中心”,從而把握功能轉化的契機。
如何讓文物、作品“活”起來?名家館也各展身手。公教方面結合鄉村振興、中小學教育、美術館的社區延伸,讓藝術向更多公眾輻射。吳昌碩紀念館、徐悲鴻紀念館分別開展“人人都是講解員”“如何講活一幅畫”的講解培訓。“活”起來的核心其實是與時俱進地創新作品闡釋和傳播的方式。個簃藝術館提出讓庫房“活起來”,展廳“動起來”,館舍“走起來”。陸儼少、周昌谷和宋文治三家名家館聯合策劃“時代經典——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開展館際交流,體現了“走起來”“動起來”的宗旨,也推動了作品研究的活化。
\t數字建設還需進一步思考和評估
在疫情催化和智慧博物館建設的潮流中,名家館的數字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名家館將數字化與游客服務、陳列展示、傳播教育進行深度融合,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文化產品。如機器人講解員、文物藏品AR還原以及全息影像,多點觸屏洛神系統,還有展覽的沉浸式體驗、虛擬觸摸,利用線上展廳、抖音、小紅書等短視頻進行傳播,加強了與公眾的多維互動。
當然,我們應該意識到,數字化只是手段,不能為數字化而數字化。目前的線上展覽普遍存在趣味性互動性不足、形式單一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思考和評估數字化潮流下美術館的傳播方式和接受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改變了世界,也對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名家館提出了新的挑戰。各名家館都想方設法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勤練內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本次名家館年會論壇發言可以看到,從“點”上來說,名家館更懂得緊緊圍繞名家個案進行深挖細掘,在專業性和專題性等方面下功夫;從“線”上來說,名家館有意識加強與高校、社會團體和專業機構的協作,聚才借力,提升研究水平;從“面”上說,名家館的視野更為宏大,在工作理念、策略和方法上緊跟潮流,時有創新。名家藝術館是一個特殊的文化空間,它展示的是中華文化創造的精神,標示的是民族藝術創造的高峰,它的拓新之路,將為全國美術館發展、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特殊的作用和價值。
(作者系潘天壽紀念館館長、中國書畫名家館聯會秘書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