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2-08-29 10:02:08
原標題:大河濤聲
來源:解放軍報
2022年盛夏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平陰縣文聯主席成勇的電話。他告訴我,遠在江蘇省沭陽縣的劉德銀老人和53年前抗洪犧牲的9位烈士親屬前來祭奠英烈了。接到電話的第一時間,我立即趕赴這座黃河岸邊的千年古城。當我如約到達,天空突然下起蒙蒙細雨。
走進烈士陵園,來自江蘇、河南和山東等地的百名原工程兵獨立舟橋營的老戰士,已齊聚紀念碑前。他們如今都已是80多歲高齡的老人。周鳳民是當年搶險突擊隊中幸存的3人之一。在現場,我還見到了烈士張秀廷的妹妹張秀珍和張秀廷的戰友劉德銀老人。他們的講述像浪濤般撞擊著我的心,讓我走進了那段壯烈的歷史。
時針撥回到1969年2月10日夜,黃河平陰段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凌洪,洪水卷著一塊塊巨大的冰凌撞破灘壩,瞬間將當時城關公社和欒灣公社22個村莊淹沒,沿黃地區40多個村莊也岌岌可危。
凌洪就是命令,正在觀看山東省新春慰問團演出的舟橋營官兵第一時間投入搶險救災。戰士劉興祿在縣醫院參加工宣隊,得知消息后,立即跑步歸隊參加搶險。副班長王元貞正發燒,班里同志勸他不要去了,他說:“我是共產黨員,搶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事,我得去。”他硬是加入了戰斗行列。副連長張秀廷剛從300里外的農場趕回來,已買好了車票,準備第二天去濟南接愛人和孩子來部隊過春節,這時也毅然加入搶險突擊隊。
當時氣溫有零下十幾攝氏度,冰凌所到之處樹木被沖倒,水泥電線桿被撞斷,冰塊撞到腿上像刀割一樣疼。身為突擊隊隊長的張秀廷患有嚴重的關節炎,仍然帶領楊成啟等12名突擊隊員涉水搶險。沖在最前線的隊員們頂著刺骨的凌洪奔向劉官莊村。由于長時間在冰凌中搏斗,戰士們身上被冰凌劃破撞傷,下肢凍得麻木僵硬。盡管如此,但抗洪勇士們不叫苦、不喊累,以舍我其誰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超負荷奮戰。狂風卷著怒濤咆哮著,冰塊在怒濤中閃著寒光,不時發出刺耳的撞擊聲。張秀廷沉著指揮,招呼大家靠攏,排成一路縱隊,加快速度越過洼地。同志們前頂逆風,后抗冰凌,英勇搏斗。突然,惡浪卷著巨大的冰塊,從后面壓了過來。張秀廷和隊員楊成啟、閆世觀3人被河中的漩渦奪去了生命,另外6名戰士則被冰塊擊中,犧牲在黃河之中。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張秀廷31歲,最小的王元貞、周登連只有19歲。作為突擊隊中幸存的三人之一,滿頭白發的周鳳民哽咽著跟我講述往事,讓我和在場的人們淚流滿面。
經過舟橋營官兵與民眾4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于戰勝了這場百年不遇的特大凌洪,使全縣沿黃地區50多里內的40多個村莊群眾安全脫險。后經中央軍委批準,張秀廷等6位烈士被追記一等功,楊成啟、閆世觀、楊廣佩被追記二等功。
“張秀廷副連長是替我犧牲的。”劉德銀說。凌洪爆發的那天晚上,張秀廷正準備去火車站接前來探親的妻女。接到抗凌命令后,張秀廷對他說:“你替我去接愛人和孩子,我去救災!”劉德銀萬萬沒想到,那是副連長對他說的最后一句話。
53年過去了,老戰友們始終牽掛著埋葬在平陰烈士陵園的烈士們。83歲的劉德銀老人從70歲開始,每年堅持從江蘇趕來,為犧牲的戰友獻上鮮花,寄托心中的哀思。
從烈士陵園離開,老戰士們來到博士洼舊址,這里經過2009年黃河灘區遷建,沿黃各村已經搬到現代化的新社區,不再因地勢低洼受洪災侵擾。周鳳民望著眼前的莊稼地,還能清楚地記起每一名烈士犧牲的大概位置。在場的92歲村民劉風琴對我說:“托解放軍的福,是解放軍救了我。”“老百姓有危險,我們當兵的就要站出來!”周鳳民說出的這句話,讓在場的人都紅了眼圈。
我們站在平陰制高點九烈士墓碑前,可俯瞰整個縣城。穿境而過的黃河,盡收眼底。村民正依靠鄉村振興創造的良好黃河生態環境,享受當年烈士用生命換來的美好生活。
徘徊長堤,傾聽從歷史深處傳來的濤聲,我在古城、黃河與英雄的故事中,找到了今日之平陰繁榮的緣由,也感受到了清風徐來、大河安瀾的幸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