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2-09-19 09:02:09
原標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來源:人民政協報
本報記者 張麗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與傳播不斷發展與豐富。本期學術家園推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學術篇)”第三篇,邀請委員學者講述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傳播的學術思考。
——編者按
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散發時代光彩
“應當以大歷史觀來認識與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就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本清源。”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長楊朝明認為,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要登峰,另一方面要落地。所謂登峰,就是正本清源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傳統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傳統文化形成的廣闊背景、孔孟老莊所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特性與特質、傳統文化在中國社會的漫長發展歷程。登峰是為了落地,為了進一步做好傳統文化與社會實際的結合。
深耕傳統文化領域,楊朝明近年來出版了《正本清源說孔子》《孔子之道與中國信仰》《儒學精神與中國夢》等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有關研究的新成果。在這些成果中,楊朝明詳細闡釋了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中的價值信仰血脈相連、一脈相通的觀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愛國、敬業”為例,愛和敬在傳統文化中是至德要道。《孔子家語》等典籍中指出,“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愛與敬,都是以家為起始來培養,并將家庭倫理放大變為社會、政治倫理。只有深刻認識到愛和敬深深扎根于家庭,才能正本清源地推動傳統文化的落地,以及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弘揚。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特別強調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傳統文化亦然。比如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因不失其親(新)’,就是在講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繼承是為了創新。繼承的是精神,創新的是形式。‘往后看’不等于‘往回走’,歷史研究的關切也應該指向未來,這與我們現在強調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異曲同工。”楊朝明具體分析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或者真精神基礎上,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當代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新時代散發出其獨有的時代光彩。”
自2021年以來,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貿大學文化和傳播學院副院長郭媛媛已連續擔任六期全國政協書院“國學讀書群”群主。在讀書群中,委員們圍繞“大一統”觀,通過閱讀元典、經典文章等,學習相關歷史、學術演變、大家觀點。回顧委員們共同學習《尚書》時的情景,郭媛媛說,“回歸元典,得以從中華文化的起點處,去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和中華民族對世界的原初認識;得以追根溯源,弄懂、弄通中華文化遠古基因、發展源流;得以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的環境、實踐的主體和實施的歸宿處,懂得如何更好立身中華大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勁建設與前行。”而在談及“國學讀書群”今后的學習計劃,郭媛媛表示,將強化政治站位,圍繞大局,從書本走向社會實踐,不斷助力委員履職、建言、作為。
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構建當代學術體系
近年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韓慶祥專注于從哲學思維層面研究“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偉大建黨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貢獻”“21世紀馬克思主義基礎性問題”等問題,緊扣時代發展脈搏,推出了《論馬克思開辟的哲學道路》《中國道路及其本源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邏輯》《21世紀馬克思主義基礎性問題》等論著。
“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意味著要掌握解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掌握21世紀世界的理論話語權。”韓慶祥表示,21世紀面對“兩個大局”交織互動、相互激蕩及其所帶來的“世界動蕩變革”,迫切需要給出理論解釋,誰能給出能解釋當代中國與21世紀世界的原創性新理論,誰就能掌握理論話語權。同時,一個國家的強大必須有理論上的強大,有助于提升我國的理論“免疫力”。韓慶祥強調,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尤其是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之間的歷史、理論和實踐關系,需要從學理上系統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大基石,來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切實有效的學理路徑,還需要從學理上專門研究創新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基礎性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新思想 新觀點 新論斷”研究叢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叢書》《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叢書》……黨的十八大以來,長年致力于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方面理論研究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黨委書記、院長鄧純東可謂碩果累累。而激發他的動力之一就在于——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探索中,很多路子、很多救國方案都試過,歷史證明,唯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才能在黨的領導下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要持續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握歷史大勢、抓住歷史機遇,站穩人民立場、踐行初心使命,解決實際問題、應對重大挑戰,才能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鄧純東說道。
在發展創新中傳播馬克思主義
“對于社會主義文化形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言,其主流文化就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靈魂,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是思想引領。”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教授王懷超指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任何時候都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貫徹到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各領域,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成為文化生活的主旋律。”在王懷超看來,“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把唯物辯證法貫徹到底,面向改革開放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對現實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認真總結改革開放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并將這些經驗上升到理性高度,形成規律性認識,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把哲學社會科學推向前進。”
結合馬克思主義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傳播實際,郭媛媛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其實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持續豐富、完善的過程。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中的傳播實現,是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創新建設、融入發展而取得的。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創舉,也是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巨大成就。“總結歷史經驗,新時代要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與大眾化。另外,從傳播角度而言,也需要在實踐中傳播,在建設中傳播,在發展中傳播,在創新中傳播。”郭媛媛強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