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10-10 10:03:10
原標題:一船漁火穿南北 兩岸桑田秀齊魯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一船漁火穿南北 兩岸桑田秀齊魯
來源:中國環境報
◆周雁凌 董若義
今年4月,隨著一聲“開閘放水”的吆喝,汩汩的大運河水從山東省德州市四女寺水利樞紐緩緩流出。2014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京杭大運河,在等待了一個世紀后,終于首次迎來全線通水。
多年來,山東省圍繞大運河的保護與修復,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推進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治理,保障河湖生態流量,推動流域環境持續改善、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截污控源,重現碧水揚波
在大運河畔南旺閘口,濟寧市生態環境局汶上縣分局局長李偉向記者介紹起了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大運河自蘇魯交界處的陶溝河口進入山東,縱穿濟寧、泰安、聊城、德州等5市,在山東省境內全長643公里。
聚焦大運河生態保護,棗莊市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重點落實“三個全面管控”,即全面管控重點排污單位,引導全市187家重點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確保污水達標排放;全面管控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逐步提升至82萬噸/天;全面管控入河排污(水)口,對全市4433個排污(水)口實行全鏈條動態管理,確保排污口入河水質達標。
“在源頭治污中,我們創新實施COD低于25毫克/升、氨氮低于1毫克/升的‘棗莊標準’,倒逼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水水質接近地表水Ⅲ類標準,為保障大運河水質和區域發展預留了空間。”棗莊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王士昌介紹說。
濟寧市始終把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民生工程,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南四湖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逐步探索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拉長治污工程鏈條、加嚴織密治理體系、實施生態保護修復等新的治理模式,建立了全流域、全過程、全覆蓋,具有北方河湖特點的深度治污體系。
目前,濟寧市煤炭、電力、機械加工、廢紙造紙等行業企業全面執行接納水體標準,實現對河湖水環境要求零影響。27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全部執行最嚴格的一級A排放標準,COD、氨氮指標接近Ⅲ類水標準。21家涉鹽企業全部完成高鹽廢水治理,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
在截污控源的基礎上,各地紛紛開展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濟寧市累計在南四湖湖區、主要河流入湖口、污水處理廠末端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項目74處,污水凈化能力達90萬噸/天。棗莊市臺兒莊區在運河沿線建成10處人工濕地生態凈化項目,每日接納凈化污水近10萬立方米。
自2020年以來,大運河沿線各斷面水質年均值穩定保持地表水Ⅲ類標準。一度河道枯竭、有水皆污的大運河,重現碧水揚波,成為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廊道。
智慧管控,保障長治久清
沿線閘口有無泄漏?兩岸是否有污水偷排?河道是否有垃圾漂浮?在德州市德城區大運河畔,王海軍眼神銳利,一路掃過各處“風險點”。
王海軍是大運河德城段專職巡河員,每日負責對運河沿線及溝渠水閘進行實地巡查,發現管網泄漏或水閘溢流等情況,及時協調有關鎮街維修或封堵,杜絕污水直排河道。這項工作,王海軍已堅持了5年,風雨無阻。
德城區是大運河流出山東省的北大門。德州市生態環境局德城分局副局長王繼斌介紹,為保障大運河水質,當地利用現有河流布局優勢,在匯入大運河的小莊溝、代南溝、閘子溝、三干渠等支流實施截污工程,將污水通過水閘、管道、泵站等輸送至南運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后,改排至岔河。
污水截住了,管護也要跟上。德城區不斷加大轄區19家重點排污企業監管力度,依法查處超標、偷排等違法行為,實時掌握南運河第三店及岔河田龍莊斷面水質達標情況,及時發現、解決環境問題,鞏固轄區黑臭水體整治成果。
在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期間,聊城市結合氣象預報、降水報告及水質等信息,對流域內重點斷面開展雨前、雨中、雨后巡河檢查和加密監測,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到位。
濟寧市將轄區所有涉水點源、40條入湖河流109個水質監測站等全部納入智慧環保平臺監管,扁平化指揮全市各級生態環保執法力量,實現治水24小時“線上線下”高效聯動。
濟寧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王鑫華介紹說,針對航道暢通和航運污染治理,濟寧市采取了水系聯通、生態補水等措施,大幅提升河流生態凈化和通航能力。同時,持續推進航運污染治理,安裝住家船生活污水收集桶3647個,現有營運船舶全部配備垃圾、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裝置,44家港口企業全部高標準建設了船舶污染物接轉設施。
棗莊市通過建立水源地、河流、工業點源等監測監控體系,實時收集河流水質、入河排污口、跨界斷面數據,打造集在線監控、在線分析、在線管理、智慧研判、分析應用于一體的環保智慧大腦,實現對干支流監管一張網全覆蓋。
保護傳承,實現千年愿景
大運河是“流動”的歷史,是“鮮活”的文物。
今年4月,山東省印發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保護規劃》提出,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思路,圍繞運河沿線5市,優化形成“一條文化主軸、四類功能區、五大特色片區”的大運河山東段國家文化公園總體功能布局。
“這是大運河的老河道,我們叫‘老運河’。這幾年,通過治理,老運河不僅恢復了原始風貌,而且水清了,魚多了。看我今天釣的這條大花鰱,夠吃一頓了。”在聊城市臨清市老運河畔,釣友王大爺欣喜地向記者展示當天的“漁獲”。
在棗莊市臺兒莊區,按照“把水留下來、讓水活起來、保持水常清”的理念,打造了以大沙河濕地、小季河濕地、趙村濕地、濤溝河濕地等為軸線的運河濕地公園,以退耕還濕為主題的雙龍湖濕地公園,以及環城濕地水系,形成30公里運河生態走廊。依運河重建的5A級景區——臺兒莊古城成為齊魯文化新地標,精彩演繹著運河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的深度融合。
在“運河之都”濟寧市竹竿巷,“運河記憶”文化街區以水上游船的形式,串聯起老運河、仿古街區運河南岸街步行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大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竹竿巷—太白樓街區、購物街區草橋口及時尚購物廣場秀水城等多種旅游場景,成為這座城市的網紅打卡地。
在德州市,運河經濟開發區在古運河畔西陳溝區域規劃建設了占地21.5公頃的濕地公園,不僅為周邊群眾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還成為德州城市發展重要的藍色生態軸線、綠色景觀長廊。
在臨清市,當地引大運河水,新建了城北水庫,大幅減少了區域地下水開采量,緩解了超采引發的諸多生態環境和地質問題,促進了區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大運河沿線涉水企業積極做活“水文章”,為運河文化賦予綠色內涵。
“這條紅色的管線,是我們正在建設的第一條中水回用管道,輸水能力可達每日5萬噸。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周邊企業節約引水指標1500余萬噸,節省水費3000余萬元。”在山東國鑫環保德州市新生水廠,負責人朱培國指著地圖向記者介紹,新設計安裝的水源熱泵機組,為廠區提供供暖和制冷需求,每年可節省用電量82萬度。
德州市南運河污水處理廠新上的尾水除氟項目,采取以聚合氯化鋁為主的絮凝沉淀工藝,對尾水深度凈化后,氟離子含量可降至1mg/L以下。在枯水期,這個項目每日可向大運河德州段生態補水兩萬噸。
如今,濟寧、棗莊等市正深化實施南四湖流域生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水環境由“凈”而“清”、從“清”向“美”,促進大運河沿線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德州、聊城等市正加快推進大運河保護利用項目,其中聊城市沿河而建的口袋公園正逐一揭開神秘面紗,德州市總投資逾20億元的運河宜養社區、生態廊道等項目已開工建設。
一幅水清岸綠景美、宜業宜居宜游的千里生態畫卷,正在山東大地大運河兩岸舒展開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