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2-10-11 10:22:10
原標題:山東這十年:文旅高質量發展,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原標題:山東這十年:文旅高質量發展,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濟南10月9日電(喬姝)9日下午,山東省委宣傳部舉辦“山東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八場,邀請省文化和旅游廳負責同志等介紹山東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情況。
發布會現場 喬姝攝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李國琳介紹了近十年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發展情況。她表示,山東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和旅游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全省文旅系統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創新實干,奮勇爭先,全力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繪就山東文旅“詩”和“遠方”新畫卷。十年來,山東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整體走在全國前列,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貢獻度不斷提升。
文旅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十年來,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精品旅游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總體實力大幅提升,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作出積極貢獻。2021年實現文旅產業增加值6867.2億元,占GDP比重為8.26%。旅游總收入從2012年的4519.7億元,增長到正常年份2019年的1.1萬億元,年均增長13.7%。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培植“雁陣形”產業集群23個、領軍企業17個,建成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17個、省級149個,尼山圣境、融創文旅城、青島東方影都等地標性項目相繼建成。全省5A級景區達到14個,現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4家、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8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44個,旅游民宿集聚區16個。“好客山東 云游齊魯”智慧文旅平臺上線運行,文化旅游智慧化建設不斷加快。文旅融合加速推進。編制實施《山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以沿黃河、大運河、齊長城、黃渤海四大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為重點,不斷深化文旅融合,紅色旅游、博物館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旅游、鄉村旅游、工業旅游等蓬勃興起,“云看展”“云旅游”、網絡直播、沉浸式體驗等數字新業態加速發展,全省國家級和省級“文旅+”示范基地已達412家,居全國前列。文旅消費拉動作用更加突出。連續六年舉辦山東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發放惠民消費券7.33億元。堅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行業發展,連續三年高標準舉辦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創新開展“山東人游東”“好客山東游品薈”等活動,有效釋放文旅消費新動能。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達到12家,7個市入圍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試點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一。
藝術創作持續繁榮。
山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大力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強化規劃引導,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提高藝術創作組織化程度,努力創精品、攀“高峰”。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涌現。先后創作推出民族歌劇《沂蒙山》《馬向陽下鄉記》、呂劇《一號村臺》、雜技劇《鐵道英雄》、京劇《燕翼堂》、話劇《孔子》等一批優秀作品,收獲3個“五個一工程”獎、6個“文華大獎”,《沂蒙山》是山東歷史上首部獲得“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等舞臺藝術領域現有的全部國家級獎項的大滿貫劇目。重大展演展覽活動展現風采。成功承辦了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第四屆中國歌劇節、首屆全國優秀民族樂團展演、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等國家級重要藝術活動,在慶祝建黨百年《偉大征程》演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等重大活動中,山東文藝工作者勇挑重擔,展現了齊魯風采和時代擔當。在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上,山東省取得2金、1銀、2銅的歷史最好成績,金獎數全國第一。還成功舉辦了“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文藝創作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建立和實施舞臺藝術創作“4+1工程”扶持機制,出臺《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有效激發了院團發展的動力活力。人才培養工作創新推進,設立“戲曲名家工作室”,連續6年組織實施“舞臺藝術青年人才創作扶持項目”,一批優秀青年骨干迅速成長,成為全省文藝工作的生力軍。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山東圍繞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著力提高服務效能和群眾滿意度。公共文化設施提質升級。大力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五級服務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建有公共圖書館154個、文化館155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821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6.5萬個,各級各類博物館647個。其中,國家一級文化館、一級圖書館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三位,博物館六項主要指標均居全國第一。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先進縣)達到40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城市4個、示范項目8個。群眾文藝創作和文化活動日益活躍。加強創作指導,建立激勵機制,創新開展群眾性小戲小劇創作演出活動,培育打造了一批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十年來,山東獲得國家群眾文藝領域政府最高獎——“群星獎”38個,居全國第一。“百姓大舞臺”“五個大家”等群眾文化活動產生廣泛影響。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全省投入35.6億元,連續5年用于欠發達地區村級文化設施建設。“冬春文化惠民季”“一村一年一場戲”等文化惠民活動形成品牌,僅2021年全省送戲下鄉演出就達12萬余場。山東還在全國率先建成“山東省光明之家盲人數字圖書館”,建設了集培訓輔導、展覽展示、資源共享于一體的“山東公共文化云”,城市書房、鄉村書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涌現,文化服務更加便捷、更接地氣。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不斷加強。
全省文旅系統堅定扛起守護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的重大責任,積極對接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統籌做好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傳承利用的文章。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制定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十大工程”實施方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等,出臺全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也已經審議通過,為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提供了有力保障。文物保護利用水平大幅提升。開展全省文物資源調查,文物家底不斷充實,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2012年的101處增加到22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687處增加到1968處。全省不可移動文物登錄國家數據庫3.35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登錄286萬余件/套。齊長城保護全面加強,曲阜“三孔”、泰山古建筑群、定陶漢墓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取得新進展。“海岱考古”品牌持續擦亮,跋山遺址、稷下學宮遺址等考古發掘項目取得重大發現。全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累計達到20次、項目23項,數量居全國第四。非遺保護傳承綻放光彩。健全非遺保護傳承體系,全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186項、非遺傳承人88名,數量居全國前列。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為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成功舉辦七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創新舉辦“河和之契: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周”,在全國率先設立“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成為非遺活動品牌。積極推進“山東手造”工程,全省已認定“非遺工坊”574個、推出“山東手造”特色產品5350多個。
文化和旅游推介交流成效顯著。
“好客山東”品牌形象持續提升。連續三年納入央視“品牌強國工程”,為全國唯一文旅類品牌。在全國省級文化和旅游新媒體傳播力指數榜單中,“好客山東”持續位居全國首位。成功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區域品牌,有效拓展16個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好客山東’系列品牌成功打造”入選“山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事件”。旅游產品研發推廣力度加大。聯合攜程、同程OTA平臺,重點開發度假旅游、康養旅游、文化旅游、研學旅游等高品質專項產品,產生良好反響。開展“好客山東 XIN體驗”優質文旅產品系列發布活動,成為全網熱點。齊魯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利用“歡樂春節”等國家級交流平臺,舉辦一系列富有山東特色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品牌活動影響日益廣泛,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建成并試運行。加強海外市場旅游營銷體系建設,舉辦“孔子家鄉 好客山東”系列推廣活動。實施“孔子文化和旅游大使”計劃,已發展孔子文化和旅游大使、專家、使者28000余名,成為傳播齊魯文化的重要力量。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喬姝)
【責任編輯:蔡東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