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2-11-11 10:09:11
原標題:支撐實體經濟 賦能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原標題:支撐實體經濟 賦能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建材是各類基礎設施、房地產等建設工程的重要原材料,市場需求量大,對支撐實體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反壟斷執法機構按照黨中央圍繞反壟斷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和維護消費者利益為主要目標,持續加強和改進建材領域反壟斷執法,著力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切身利益,助力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點名”整治建材壟斷亂象
建材行業的壟斷協議多發、頻發,一直是反壟斷執法機構關注的重點領域。
2012年以來,反壟斷執法機構共查辦建筑材料行業壟斷協議案件23件,罰沒款12.56億元。其中混凝土行業14件,水泥行業5件,磚瓦行業3件,河砂行業1件。
水泥是我國基礎建設不可替代的原材料,長期產能過剩,市場集中度較高,壟斷問題頻發。產能過剩之下,水泥價格卻人為控制一路飛漲,引發反壟斷執法機構的高度重視。
早在2014年,反壟斷執法機構就依法對吉林省3家水泥企業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行為,罰款1.1439億元。
緊盯民生痛點,反壟斷執法機構堅持重點案件查辦和重點行業集中執法相結合,連續多年對水泥、混凝土、砂石等建材行業壟斷亂象開展專項整治。通過查處一系列反壟斷案件,釋放出嚴厲查處建材行業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的清晰信號。
四川省水泥協會組織6家水泥企業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被罰款5981萬元;山東淄博聯和水泥企業及7家成員企業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被罰沒2.28億元;陜西省水泥協會及13家企業聯合實施壟斷協議,被罰款4.51億元……建材行業反壟斷處罰記錄不斷刷新,對建材行業產生強大的震懾作用。
作為水泥、砂石產業的下游,混凝土等建材產品的同質化程度較高、銷售半徑較為有限,容易發生壟斷行為。反壟斷執法機構有的放矢,頻出重拳。2019年,陜西延安10家混凝土企業因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被罰款492.29萬元。2020年,廣東茂名19家混凝土經營者因同樣違法行為被罰款764.98萬元。2021年,江西豐城預拌混凝土協會及其8家會員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行為,涉案8家企業被罰款2.855億元,該協會被罰款50萬元并依法撤銷其社會團體法人登記。
商砼是城市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各地對此嚴查壟斷行為。2021年,重慶2家商砼生產企業“假聯營、真壟斷”,被罰款2312.882萬元。今年6月,福建7家混凝土企業因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行為,被罰款1582.9萬元。
除上述案件外,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還先后查處江蘇連云港、浙江江山、江蘇南京、浙江上虞、湖南永州等地共14起混凝土企業壟斷案。
“市場監管部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依法開展建材等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保障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競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黃晉指出,加強重點領域反壟斷監管執法,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清晰的行為指引,也有助于穩定宏觀經濟和保障民生福祉,將公平競爭的“軟實力”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動力”。
緊盯行業協會引導自律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近3年《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顯示,在反壟斷處罰行業分布中,建材行業占比較高:以區域性橫向壟斷協議為主,通常表現為具有一定競爭關系的建材企業達成價格聯合協議、產量協議、銷量協議、分割銷售及原材料市場協議,行業協會涉案現象突出。
上述報告分析,“從行為表現上,建材行業壟斷行為包括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者銷售數量、分割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聯合抵制交易等。”
值得關注的是,建材行業的部分經營者在建材行業“去產能”、轉型升級過程中,往往通過實施壟斷協議來減輕競爭壓力。其中,行業協會涉案現象突出,至少10件建材行業壟斷案涉及行業協會。
建筑材料受地理區域限制,具有較強區域性市場特點。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受制于其產品特性和施工要求,均有其特定的銷售半徑,如水泥的公路運輸距離一般不超過200公里,混凝土不超過50公里等。在相關行業協會“推波助瀾”下,因自身性能使然,建材行業容易形成壟斷,破壞公平競爭市場秩序。
如上述案件中,江西省豐城市預拌混凝土協會向建筑企業指定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并先后5次要求會員單位上漲商品混凝土價格。陜西省水泥協會組織13家當地水泥企業統一時間實施相同或相近幅度的漲價行為。四川省水泥協會組織成都區域內6家水泥經營者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推漲散裝水泥價格,并通過多種方式監督壟斷協議的實施,嚴重排除、限制市場競爭。
除了查辦一系列大要案件,召開告誡會、下發行政指導意見書成為反壟斷執法機構規范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
2019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在浙江杭州召開建材行業壟斷行為告誡會,3個全國性建材行業協會、15個省級建材水泥混凝土行業協會、6個水泥生產企業、10個省級反壟斷執法機構參加會議。要求參會各方自查可能涉及壟斷問題,并向其解讀反壟斷法。
2021年1月,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涉嫌組織部分玻璃企業達成壟斷協議行為立案調查,指導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等組織會員單位對照反壟斷法自查,進一步增強企業反壟斷合規意識,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7月,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對陜西省水泥協會及13家當地水泥企業開出4.51億元“罰單”后,向當事人發出行政指導書,從“認真學習反壟斷監管政策、全面規范自身競爭行為、完善內部競爭合規制度、維護行業良好競爭秩序”4個方面提出12條行政指導意見,要求當事人嚴格對照反壟斷法全面整改,為其依法合規經營提供明確指引。
武漢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教研室主任孫晉認為,反壟斷執法機構通過上述一系列反壟斷執法,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推進了民生重點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反壟斷執法機構引導建材行業開展反壟斷合規建設,促進水泥、玻璃、混凝土等壟斷高發領域擯棄“抱團取暖”的陋習,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大創新力度,實現競爭與創新的良性互動。
完善法治規范行業發展
2022年6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反壟斷法的決定,自8月1日起施行,對規范建材行業競爭行為產生較大影響。
“新反壟斷法從引入個人責任、新增禁止性規定、提高法律責任等多個維度加大對壟斷協議等行為的打擊力度,這對壟斷協議案多發的建材領域意義重大。”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時建中說。
時建中進一步指出,新反壟斷法將壟斷協議的義務和責任拓展到“組織者”和“實質性幫助者”,增加行業協會的責任類型,對行業協會違法行為的罰款上限由過去的50萬元提高至300萬元,并增加了個人責任,建立“雙罰制”,將責任拓展到了經營者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引導建材行業的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推動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國大市場。
目前,我國已形成以反壟斷法為核心,1部行政法規、8部反壟斷指南和指引、6部部門規章等有效施行的反壟斷法律規則體系,為建材行業經營者明確反壟斷規則。
2019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制定實施《禁止壟斷協議暫行規定》,并于今年6月公布《禁止壟斷協議規定》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細化建材行業等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規則,為提升反壟斷監管效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為此行業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提供清晰指引。
以產能過剩、同質化嚴重為特征的建材行業是壟斷協議的高風險區。從已公布的建材行業壟斷案例看,一些企業高管、員工對壟斷行為存在認識誤區,達成壟斷協議組織形式“簡單粗暴”,甚至還公開發布消息要求統一調整產品價格、積極參與行業壟斷協議的執行。因此,亟須建材行業經營者增強反壟斷法律意識。
直擊建材行業發展痛點,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完善執法體制機制,建立行業監測機制,印發經營者合規經營指引,提升經營者對壟斷行為的認知、風險防范及處置能力。同時,各地陸續舉辦水泥、混凝土等建材行業反壟斷普法宣傳培訓活動,向包括水泥行業協會、混凝土行業協會及相關行業企業代表普及反壟斷法律知識,依法督促建材行業協會及企業開展反壟斷合規自查、守法自律,行業競爭秩序初步恢復向好。
建材行業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須革新傳統經營模式,強化創新驅動,加強反壟斷合規經營。市場監管部門將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堅定不移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化建材領域反壟斷執法,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推進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引導行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規范發展,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本報記者 倪 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