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2-16 09:14:02
原標題:“兩個結合”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兩個結合”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來源:中國文化報
鐘文華
(一)傳統中有我們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民族的志氣底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深刻闡述。
2018年全國兩會“下團組”,有一位全國政協委員作了關于用經典作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言,習近平總書記聽后講述了他所思考的文化自信:
“我們現在是距離中華民族文化復興最近的一個時代。我們自信起來了。人們怎么想問題,都跟五千年文化積淀下來的基因血脈有關。自己的寶貝還得自己識寶,自己不要輕慢了。我現在送國禮,很喜歡送《孫子兵法》《論語》,中外文對照的,外方政要也很喜歡這些。”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重要論斷,極大地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豐富內涵,彰顯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黨的二十大對“兩個結合”作了突出強調:“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兩個結合”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地位的認識提升到新的時代高度,同時也進一步拓寬了文化工作的視野。
(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文化自信”命題,也是“指導思想”命題。
《擺脫貧困》是習近平同志寫于在福建工作時期、如今影響力遍及海內外的一本著作。《人民日報》2017年2月23日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情結》,談到習近平同志出這本書的初衷:“我去寧德當地委書記之前,省領導找我談話說,福建9個地市,寧德經濟排老九,寧德的同志到省里開會,都坐在最后一排,不敢大聲說話。”“到寧德后,我到省里開會,總是坐第一排,爭著第一個發言。扶貧扶志,貧困地區缺‘精氣神’不行。我在寧德的一些講話,后來編成一本書叫《擺脫貧困》,就是為了從精神上或者說指導思想上解決問題。”
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提出,“從精神上或者說指導思想上解決問題”,是習近平同志一系列關于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根本指向。“精神”“指導思想”,也正是我們深化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國之意義的最重要視角。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事關文化自信,也關乎中國共產黨人對治國理政之道的探索。
關于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有一段很富詩性的話:“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這段話已成人們反復引用的經典之言。
習近平總書記這段話,人們也很熟悉。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關于治國理政之道,習近平總書記也是多次強調向中華先賢學習借鑒。他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充分發揮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今天所具有的偉大智慧,也需要充分運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積累的偉大智慧。”他在不同的場合強調,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
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這一問題上,毛澤東同志曾提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徐特立同志曾就此闡述:“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古今中外法’,就是說,我們古代的也要,現在的也要,外國的也要,中國的也要。把古代的變為自己的,和現代的結合起來,把外國的變為自己的,和中國的結合起來,這樣看問題才是馬列主義的方法。”
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說:“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我去年到山東考察調研,去了曲阜,在那兒我說過,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與他經常強調的“文明交流互鑒”一起,創造性地發展了毛澤東同志的“古今中外法”。
(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厚植黨創新理論之“根”的關鍵。
2022年10月28日,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仔細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他感慨地說:“殷墟我向往已久。”
考察中,他談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
這是繼黨的二十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的新論斷,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黨創新理論的深刻認識和對自身文化使命的清醒把握。
任何一種理論的融入與創新都離不開本民族的根文化。究其原因,可用馬克思主義中“哲學的民族性”來回答。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告訴我們:“作為以共同的地區和血緣關系為基礎的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哲學。”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能夠幫助解決中國問題的外來思想必須與中國本土根文化產生共鳴,否則,中國人民就不會心甘情愿地接受與認同。這一點,與諸多其他外來理論相比,馬克思主義做到了。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之所以行,在于其作為開放的、發展的理論,很好地與中國人的歷史記憶、文化傳統、民族心理、價值觀念相結合,在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華、精神理念中不斷發展創新,彰顯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中國特色。正是得益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滋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強大生命力,成為蓬勃發展、展現真理力量的“活的馬克思主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更好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要義。
2022年10月17日上午,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
“隨著改革開放一路走過來,隨著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道路的建立,隨著我們在實踐中真正證明這條道路是正確的,文化自信隨之而來。”
會場里,代表們專注傾聽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深刻闡釋。
總書記在會上強調:“中國走上這條道路,跟中國文化密不可分。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內在的基因密碼就在這里,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基因。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理直氣壯、很自豪地去做這件事,去挖掘、去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在此過程中,中國人精神的豐富性、獨立性、主動性大大提升。毛澤東同志深刻揭示了這一歷史嬗變,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
2020年9月17日,細雨飄飛中,正在湖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湘江之畔的岳麓書院,望著題有“實事求是”的匾額,久久凝思。
近2000年前,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寫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記述古人傳承文化、求索真知的故事。
100多年前,意氣風發的青年毛澤東常在岳麓書院流連,思索“改造中國和世界”的方法。
“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是毛澤東同志曾求學過的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校風。“實事求是”也是青年毛澤東曾寄居和學習的岳麓書院堅守的治學精神和辦學傳統。
1941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提出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黨的思想路線,借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概念,作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詮釋,賦予“實事求是”新的內涵:“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1943年,毛澤東同志親筆書寫“實事求是”,將其作為延安中央黨校的校訓。這里的“實事求是”,與《漢書》和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校風以及岳麓書院堅持的“實事求是”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在馬克思主義激活下,擁有了新的生命。
“共產黨怎么能成功呢?當年在石庫門,在南湖上那么一條船,那么十幾個人,到今天這一步。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2020年9月17日,在岳麓書院“實事求是”匾額前,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中國共產黨人的“實事求是”故事,形象地說明了中華文明在馬克思主義的激活之下可以煥發出何等樣的新的光彩。2022年10月28日,在考察殷墟遺址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總書記的話,再一次深刻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我們今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指導文化建設,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持續不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其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展現出新的文明光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