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3-03-07 16:11:03
原標題:精準“減負”,讓孩子擁有自主成長空間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精準“減負”,讓孩子擁有自主成長空間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周韻曦
“‘雙減’政策下最明顯的變化是,小區里有了孩子奔跑的身影,有了孩子的歡聲笑語,有了一家人一起出游的和諧畫面。”說起“雙減”后的積極變化,在全國人大代表、民盟棗莊市委會委員、棗莊市第三中學教師孫曉穎的描述中可見溫馨畫面。
自2021年秋季新學期起,我國中小學全面落實“雙減”政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落地一年半以來,師生、家長紛紛點贊“雙減”成效:作業總量時長有效控制,作業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作業設計水平不斷提高,課后服務實現全覆蓋,課后服務項目吸引力有效性顯著提升……
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教育領域的人大代表紛紛表示,“雙減”政策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將繼續推進“雙減”提質增效,真正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
“五育”并舉助“雙減”落地增效
提起走訪調研中目睹到的“雙減”成效,全國政協委員、福建漳州實驗小學黨委書記蘭臻深有感觸。“自‘雙減’實施以來,各地各校在落實‘雙減’工作中多措并舉,亮點紛呈,效果明顯。例如:課后作業時長明顯降低(一、二年級沒有書面作業)、作業質量有較大提升。”她認為,將課余時間真正還給孩子,讓孩子擁有自主成長的空間,有了更多可能。
為縱深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落實,不少學校圍繞“五育”并舉創特色。
“近年來,我們小學更加注重課堂效率,加強作業設計研究。”蘭臻向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介紹,打造高效課堂,就是基于課程標準直指學生核心素養,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拔高,不降低,給每一名學生精準‘減負’。”
同時,學校針對孩子情況布置不同類型作業,并設計多樣化作業,如實踐性作業、探究性作業、運動作業、藝術類作業等。學校還實行“每日作業公示”,嚴控作業總量。
“每周作業公示”制度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同樣得到實踐。
“我們開展了作業設計比賽,引導教師對作業進行篩選重組,在減少重復性、低效性內容的同時,增加實踐性、體驗性的作業。”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副校長賀穎春和記者分享了學校老師設計的“五育特色寒假作業大禮包”,記者看到,這份寒假作業中既要求學生“堅持鍛煉,做家務”,也有書法、閱讀、認識節氣、收集年味、探索生命等興趣作業。“通過這樣的設計,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動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蘭臻也看到,隨著作業的優化,“學生睡眠時間明顯增長,學校體質健康監測優秀率、良好率都有不同程度提升。”同時,學校測評也發生改變。“學生評價從原來只注重結果轉變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從原來只注重語數外轉變為全學科評價,從原來只注重知識積累轉變為注重學科素養、學生能力,學生們越來越自信陽光。”
多元課后服務讓學生回歸校園
“雙減”不止有減法,也有加法。增加課后延時服務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漳州實驗小學積極探索課后服務多樣化,學生勞動實踐能力的提高格外突出。
蘭臻介紹,學校有機融合各個學科,科學安排課后服務課程,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進行選擇,進行個性化成長。
據介紹,低年級課后穿插安排了自主閱讀、書寫指導和音樂、美術、科技、體育、非遺文化體驗項目等多樣活動;三至六年級課后服務則有技能學科、非遺項目進課堂和傳統體育活動時間。
“通過‘3+3+X’模式,我們學校‘雙減+’延時服務呈現新樣態。”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上街實驗小學校長沙寶琴告訴記者,第一個“3”指的是語數外三科作業,要求學生在延時服務期間完成相關作業的80%;第二個“3”指的是學校的特色教育,如勞動教育、高效閱讀、紅色教育;第三個“X”,指的是依據學生興趣愛好特長,開展多元化活動,增強延時活動趣味性,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豐富多彩的延時服務吸引了學校99.8%學生參與進來。”沙寶琴說。
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課后服務體現為下午的社團活動、午自習和晚自習,以保證學生有運動時間和在校完成作業的時間。
“學校對晚自習要求很嚴格,在第一節課老師只能進行學科輔導,不能講新課內容,在第二節課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賀穎春說,原來縣里有不少輔導班、托管班,“隨著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的加強,學生們都回歸到校園,輔導班、托管班都沒有了。”
“雙減”讓教育回歸“自然”
作為土生土長的裕固族人,賀穎春對祁連山的自然生態有著深厚情感,也樂于引領孩子走進自然、感受自然。
但過去,相當一部分中學家長更傾向讓學生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對老師倡導學生走進自然不夠認同。
“雙減”政策實施后,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深度改革,“這對老師、家長的觀念都有所沖擊。”賀穎春告訴記者,如今,學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科普、閱讀、傳統文化等內容紛紛落地校園。
“肅南縣地處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祁連山北麓75%的面積都在肅南縣境內。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培養學生作為現代公民必備的生態文明素養,既是責任也是使命。”賀穎春經常有意識地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功能,組織學生觀察校園植物,鼓勵他們通過參與動植物攝影、繪畫比賽,走進祁連山拍攝、描繪動植物資源。
令賀穎春欣慰的是,學生在參加戶外拍攝活動后,對生態保護有了自己的理解。“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生態保護的責任意識,也讓學生得以從整體上認識自然世界,進而理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關系。”她說。
2月23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主持召開黨組會時表示,要加強中小學科普和科學精神培育。指導各地各中小學廣泛開展課內外科普教育活動,切實提升科學教育質量。
賀穎春高興地暢想,“我們有資源優勢,孩子有成長需要,接下來我們將在更大空間內推動科普教育向縱深發展,讓青少年走進山水林地間實地考察學習體驗,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讓生態文明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實現實踐活動、實踐作業對課堂知識的補充與延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