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3-03-07 10:19:03
原標題:有效投資投向哪兒?錢從哪兒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有效投資投向哪兒?錢從哪兒來?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是擴大內需的關鍵一環。當前,投資空間有多大?錢從哪兒來?投到哪兒去?就此,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紛紛發表見解。
擴大投資有空間有潛力
2023年伊始,一批重大工程拉開序幕,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成為各地撬動經濟“開門紅”的有力支點。
回顧過去一年,我國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國內需求潛力進一步激發,投資關鍵作用充分發揮。2022年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9.4%,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今年,基礎設施投資對于擴大內需仍然具有關鍵作用。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快實施 ‘十四五’重大工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楊蔭凱在6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將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介紹,從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看,我國只有發達國家的20%至30%,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仍然很大。
“當前我國重大引領性的基礎設施項目仍有增長空間。”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要加快啟動“十四五”期間規劃的重大項目,大干線、大項目要做到應開盡開、能開盡開。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體制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吳有紅表示,我國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與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要求相比仍有差距。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居民消費提檔升級、城鎮化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等,經濟增長帶動基礎設施投資結構轉變、品質提升,將創造“超前投資”新空間。
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今年投資重點在哪里?
“進一步優化調整中央預算內投資結構,聚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重點向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國家安全以及民生等領域傾斜。”提請審查的計劃報告和草案指出。
細看計劃報告,“推動川藏鐵路、沿江沿海高鐵、國家水網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躍然紙上。
5G等新型基礎設施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全社會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的重要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表示,我國已經建成了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今年將新建開通5G基站60萬個。
除了重大基礎設施,計劃報告還強調“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補短板領域。
2022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65.22%。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江西省委會主委、江西省住建廳廳長盧天錫表示,我國城鎮化已進入中后期發展階段,對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內不適應發展的地區進行必要的更新改造正日益成為常態。
老舊小區改造對全社會投資的帶動作用明顯,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環。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最新數據,2019年至2022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7萬個,完成投資6600多億元。今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將達5.3萬個以上。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還要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要加強城市防洪排澇、污水和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有序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強化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技術中心副主任張廣厚說。
業內人士表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改造、民生社會事業等也是需要投資的領域。
財政金融統籌發力擴投資
擴大有效投資,除了“投向哪”,還要解決好“誰來投”的問題。
今年投資的錢從哪里來?
“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計劃報告指出,2023年擬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800億元。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手段。預算報告顯示,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3.8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近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將在重點支持現有11個領域項目建設基礎上,適量擴大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持續加力重點項目建設。
“增加中央基建投資規模,優化組合財政金融工具,將有力發揮促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作用,促進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財政廳廳長李峰表示,今年將圍繞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債券發行進度,強化資金與項目精準匹配與銜接,確保債券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在政府投資力度不減的同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對此,楊成長委員建議,在新基建等領域,可探索將相關項目納入“專項債可用作資本金”的范圍,在發揮政府投資的規模效應基礎上,選擇示范項目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在社會民生補短板領域,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進一步推動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有效結合,形成多元化、多渠道供應主體。
“針對民間投資意愿仍然偏弱的問題,穩定投資預期是關鍵,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保持政策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投資建設。”吳有紅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