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16 10:00:03
原標題:新時代戲曲人才培養之思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新時代戲曲人才培養之思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劉 淼
2020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中指出:“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
人才是戲曲事業發展的第一要素,是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等重大利好政策的指引下,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在廣大文藝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下,一批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領軍人才、戲曲新秀脫穎而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青黃不接、人才斷檔的問題。但囿于戲曲藝術人才培養方式、培育周期的特殊性,戲曲人才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依然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不斷去探索。
文化和旅游部
多種方式推動優秀戲曲人才不斷涌現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視戲曲人才培養工作,花大力氣、下大功夫,以多種方式推動優秀戲曲人才不斷涌現。
2015年至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通過實施“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讓千余名演員受益;2016年至2020年,連續5年舉辦戲曲藝術人才培養高級研修班,集中培訓近千名戲曲編劇、導演、作曲、舞臺美術、評論等專業人才,帶動戲曲創作、表演、評論一體化協調發展。
2021年起,文化和旅游部開始實施全國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旨在大力培養創作、表演、管理等領域的中堅力量。其中,“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著眼未來20年表演人才隊伍建設,先后于2021年、2022年評選出共計54名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平均年齡42歲,分布生旦凈丑各行當,涵蓋京劇、昆曲等30個劇種。“十四五”時期,計劃通過“以劇育人”“以演出人”和舉辦集中展演的方式,展示和推出100名以上新時代戲曲表演領軍人才。
針對稀有劇種傳承人才匱乏的問題,文化和旅游部于2022年起舉辦“天下第一團”青年表演人才傳習班,采取戲曲講習所模式,面向“天下第一團”(僅有一個國辦團體的劇種)的主要演員開展理論課學習、表演技能訓練提升等工作,助推他們更好更快成長。2022年,第一期培訓班在江蘇昆山舉辦,52人參加培訓。
“百教不如一練 百練不如一演。”在中國藝術節、中國京劇藝術節、中國昆劇藝術節、戲曲百戲(昆山)盛典等藝術節慶展演活動中,都活躍著戲曲領軍人才、年輕新秀的身影。大家在展示展演的同時,也通過與各兄弟院團的交流、切磋,不斷尋找不足、磨礪技藝。
此外,劇本扶持工程、全國舞臺藝術優秀節目創作扶持計劃等新時代系列創作工程,也在持續激勵戲曲人才在創作實踐中成長、成才。
各地、各院團
為戲曲人才編織起緊密有效的培育網絡
在中央、文化和旅游部各項政策、舉措的指導帶動下,各地、各院團紛紛出臺相應舉措,著力推動戲曲人才建設。
河北實施的藝術后備人才“新荷計劃”依托文藝院團,推進院校合作,“訂單式”培養特色、急需后備人才;吉林實施的“名師傳藝工程”,以“組合拳”的方式助力青年人才成長;浙江實施舞臺藝術“1111”人才培養計劃,真正起到“一人提升一團、一人帶動一片、一人引領一行”的示范引領作用;山東連續6年實施“舞臺藝術青年創作人才扶持項目”,累計扶持150人次、54個項目。
天津舉辦舞臺新星優秀青年人才評選活動,遼寧將于今年起設立“遼寧省戲曲名家工作室”,“福建特聘戲劇導師培養青年主創計劃”將通過項目制傳幫帶,江西為瀕危劇種表演人才開設培訓班……此外,在各級藝術基金的支持下,流派傳承班,各類提高班、培訓班,為戲曲人才編織起緊密、有效的培育網絡。
此外,作為用人單位的各戲曲院團,也在根據自身需求和特點,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在20世紀80年代,天津市青年京劇團通過“百日集訓”活動,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娃娃團”,成長為一支行當齊全、陣容齊整、劇目豐富、流派紛呈、備受海內外矚目的京劇勁旅。2022年,在汲取天津市青年京劇團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國家京劇院開展形式更多樣、更具針對性的“百日集訓”活動,帶動全院演職員大練功。專項輔導、專場演出、名家傳戲、劇目展示、實地觀摩、自我研習……“百日集訓”全面提升了演職員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此外,國家京劇院將原三團改組為青年團,并通過開團大戲《五女拜壽》,推動青年人才在重點劇目、重大活動中擔當重任。
業內專家
戲曲人才可持續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雖然通過各方的精準定位、持續發力,戲曲舞臺“后繼無人”的窘境得到了根本性改變。但一些行當、流派后備力量不足,編劇、導演、作曲等方面能擔重任、挑大梁的人才數量遠遠低于創作和市場需求的情況依然存在。這也成為新時代背景下,廣大戲曲藝術工作者必須直面且要妥善解決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國兩會上,不少文藝領域的代表委員為戲曲人才的培養建言獻策,業內專家學者也紛紛針對這些提案建議呼吁、發聲。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向文藝院團培養輸送專業藝術人才的主渠道,藝術院校培養了一批符合時代要求的畢業生,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與此同時,由于培養單位和用人單位之間缺乏溝通協調機制,藝術院校畢業生入職院團后,存在專業不對口、所學與所演銜接不暢等問題。一方面院團急缺、急需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畢業生無法滿足院團用人需求,人才短缺問題對藝術創作生產造成了極大影響。”針對這一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提出,文藝院團與藝術院校之間開展“小荷”人才培養計劃的建議,通過跟蹤培養、創新機制、聯合演出等方式,打通教學、練功、創作、排練、演出的全流程,實現“從教學到實踐”“從單向培養到聯合培養”的目標,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師徒間的口傳心授傳承藝術精粹,在一招一式中提升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為青年學子搭建成長“快車道”,以戲促功、以演育人,破解人才難題,推動舞臺藝術在新時代的可持續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提出了《完善戲劇高等教育優化戲劇人才結構》的提案。李梅認為,戲劇人才的培養,應該以劇帶人,培養德藝雙馨的人才隊伍。她表示:“要注重在劇目實踐中鍛煉隊伍,積極促進戲曲藝術的活態傳承;注重戲曲師承教育,名師高徒同臺,不僅能使陜西戲曲寶貴的傳承資源得到最有效發揮,而且能夠集中優勢資源,面向全省,乃至西北地區廣大基層院團實施人才培養,著力為陜西戲曲的高質量發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礎;實行主演A、B組機制,堅持以劇目實踐帶動人才培養、以人才建設反哺精品創作的理念,從創作伊始就作為傳承劇目分A、B組進行排演,名師高徒同進排練場,同臺亮相。”
“戲曲從業人員大都是從小學戲,文化程度和學歷普遍較低,這也是制約個人乃至整個戲曲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戲曲演員從小吃苦學戲,參加工作后待遇偏低,與影視劇演員天價片酬形成強烈反差,不少基層院團青年戲曲演員生活水平不高直接造成人才流失。”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鶴壁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院長金不換建議,應建立青年戲曲演員基本待遇保障機制,通過各級政府多方面努力,保障青年戲曲演員基本工資待遇,同時,在改善工作環境、廉租房分配等方面有所傾斜,使戲曲行業能夠廣納人才、留住人才。
“戲曲人才的培養是有一定的周期和特殊規律的。大家要給青年人才成長的時間和空間。戲曲講究‘口傳心授’,現在各類培訓班‘大課’很多,下一步應該有針對性地為青年人才定制課程,從演員的身體條件、藝術特點出發,為他們尋找合適的老師,在練功、排練、演出全流程進行專門的輔導,助力他們快速成長。編劇、導演、音樂類人才的培養,應該邊練邊學,盡早通過跟劇組或是創作實踐來提高技能。此外,從中央到地方,各種政策、制度、活動有力保障了戲曲人才的可持續發展,但這些工作應該切實落到實處。比如,上級部門下了一個培訓通知,相關部門應該找到最適合、最需要參加培訓的人去報名,不能為了完成培訓指標隨便點將,否則有需求的人沒有得到機會,不適合的人去了也沒提高。”《劇本》月刊副主編、編審武丹丹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