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04-07 08:51:04
原標題:萬里黃河大“體檢”,開啟精準治污新篇章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萬里黃河大“體檢”,開啟精準治污新篇章
來源:中國青年報
自2020年年初黃河流域排污口排查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數口子、摸底數”,這個被稱為精度最高的黃河“體檢”如今進程已過半。
今年3月中旬,生態環境部組織286名排污口排查人員走完了黃河干流陜西、山西段,黃河支流渭河流域及石川河共計4500余公里岸線,排查范圍達到6000余平方公里,涉及山西、陜西、甘肅等3省14市(區)。
隨著一個個排污口數據變得清晰,對黃河的精細化、高質量管理進入新階段。
形成黃河排污口一張圖
“黃河這么長,今天排查一點明天排查一點,沒有章法。”黃河流域排污口排查工作正式開始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喬飛曾與諸多業內人士商議,這項系統性的大工程該如何規劃落地。
2020年春節后,排查組首先選取黃河干流甘肅段、青海湟水河、山西汾河開展試點。喬飛介紹,甘肅段干流有寬闊的河面,湟水河是黃河流域人為干擾較少的源頭支流,汾河是黃河第二大支流,附近煤化工產業較多。三者各具代表性。
初步方案是,黃河干流左右岸線1公里范圍,重要支流以及社會關注度高的水域,如石川河、東平湖等都被納入排查范圍,按照沿黃省(區)盡量只調度一次的原則開展工作,這一方案的可行性在試點中得到驗證。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排污口排查工作模式包括“無人機航測+徒步現場排查+質控攻堅核查”三級排查,六輪質控貫穿全過程。
“如果說查排污口如同給黃河做體檢,那么第一級排查就像拍X光片,先發現問題在哪里,再有針對性地去排查。”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航空遙感部副主任朱海濤多次參與了第一級排查。
所謂第一級排查,即利用無人機遙感航測,將所有的疑似排污口和敏感點位在地圖上解譯出來,分辨率可達0.1米。同時整合地方的歷史排污口數據、管網資料、工業園區資料、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等區域的資料,確定相關點位,通過手機App推送給現場的排查人員。
徒步現場排查則是第二級排查,要求排查人員每一公里岸線都必須走到,不僅要核實推送點位,還要排查無人機識別不了的橋下、林下、水下的排污口。
第三級排查是對前兩輪排查中的“疑難雜癥”進行查漏補缺,通過專家論證、信息復核,對第二級排查中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借助高科技再排查,最終形成排污口“一張圖”“一本賬”。
每位現場排查人員的手機里都會安裝一款“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App。朱海濤是這款App的設計者之一,他介紹,現場排查人員通過App可隨時看到自己的位置,知道該去哪里排查。
“靠排查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去找點位,難免有遺漏,為了做到全覆蓋排查,App可以在第二級排查前推送靶向目標,從影像初步判斷排污口位置,再去現場核實。影像識別不出,但憑經驗判斷可能存在排污口的區域就先打上‘敏感點位’,也為現場排查人員提供方向。”朱海濤說。
數萬個排污口的數據如果通過紙質表格整理,可能要花費幾個月,如今借助數據化上傳信息,后臺質控組人員實時審核,大大縮短了時間。
喬飛評價,這款App給予排查人員很大的幫助,推送點位的經緯度精確度很高,有的排污口在地圖上都能看見,按地圖位置到達點位,兩步過去就是排污口了。
App也隨實際工作不斷改進。朱海濤說,其中一大改版是加入離線地圖功能。此次排查時,在黃河流域的晉陜大峽谷以及甘肅段部分干流區域發現,一些地區網絡信號不好,App及時上線了離線版本。排查人員提前下載好地圖,在野外訪問點位時,可將相關情況先保存到手機上,等到有網絡的時候再上傳即可。
“現場情況比預想的要復雜。”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執法技術與裝備研究室高級工程師、此次排查工作質控組組長汪浩表示,他們除了要對排查人員填報的數據進行質量審核,還要在排查人員現場遇到技術問題時,及時答疑解惑。
此次,質控組共有17名審核技術員,排查期間采用“質控組-駐點技術員”“駐點技術員-現場排查人員”兩級質控模式,對來自各地各單位286名排查人員填報數據逐一審核,做到數據審核“不過夜”,審核意見“不空白”。
有人將這次排查稱為我國首次對黃河進行全流域、精度最高的一次生態環境“體檢”。在喬飛看來,精度高不僅指利用無人機、無人船、全地形機器人、紅外成像儀、暗管探測儀等技術裝備實現的0.1米分辨率的精確定位,也有排查人員徒步走遍每段排查岸線,對所有點位一一拍照、記錄、核實,“既有高科技,也有笨工夫”。
站在水里看岸上,有口皆查
自2019年起,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省(區、市)相繼啟動了長江、渤海、黃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60292個,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個,相比各地及各有關部門此前掌握的數量分別增長了約30倍和25倍。黃河也面臨同樣的情況。而數量增加的背后,是整個排查思路的轉變。
“排查,不是抽查、不是檢查,而是不分大小,把所有點位齊齊地過一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何連生表示,與以往工作相比,本次排查是“全口徑”拉網式排查。
據介紹,此次排查的入河排污口,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入河排污口概念。入河,既包括直接入黃河干流、主要支流,也包括通過河流、灘涂、濕地等水體間接入河;排污口既包括工業排污口,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口、生活排污口、混排口,也包括雨洪徑流口、農業農村排口、工地排口,還包括溝渠、河港、管道、涵閘、隧洞等形式排口。小作坊、農家樂、水體黑臭或富營養化的坑塘、垃圾肆意堆積的堤岸、面源污染外排風險高的各類場地都被歸為排污口。
2018年機構改革,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職責由水利部劃轉至生態環境部,排污口管理整治模式隨之改變。
“以前有句話叫‘環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環保部門只管污水處理廠、工業企業的排口,現在要守好水生態環境治理只能變好、不能變差的底線,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結合排污口排查把控排進水中的各個污染源,打通岸上岸下一體化監管。”何連生說。
排查人員的共識是,黃河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查排污口,要站在水里看岸上,凡是可能有污染物進來的,都將其視為排污口對待,做到“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現場無法確定排水來源的排口,也“疑似從嚴”,先作為排污口登記,后續排查再進一步確認。
喬飛介紹,排污口判定需要嚴謹的依據,不是現場沒有見到污水就不算作排污口,還得往上游看,是否有村莊、企業,這些人口集聚區、工業集聚區都是排污口分布的重點區域。
在山西省呂梁市王家溝鄉,排查人員看到一潭死水,幾乎算得上“一片濕地”,排查人員連續穿過兩個有水流的過橋涵洞,在其上游發現村莊,許多垃圾無序堆放。
“等到五六月這里下第一場大雨的時候,這種水體對河道水質的影響將非常明顯。”喬飛表示。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排查情況有顯著區別,長江流域降雨多、水量大,有水的排口多。黃河由于干旱少雨,許多排口沒有水,黃河沿岸的生活垃圾較多,可能會出現“零存整取”的現象,下雨時把之前岸邊堆存的生活垃圾一并沖進河里。
在排查現場,何連生同當地群眾交談中明顯感到,沿岸鄉村空心化、老齡化嚴重,且仍以小農經濟為主,沒有什么產業。老百姓逐水而居,不少人缺乏環保意識,垃圾四處堆放,一些人把垃圾直接丟進河里。有的在黃河灘區從事農業種植的老百姓,甚至覺得一場雨水把垃圾沖走更為省事。
各城市組排查人員在每日總結交流中發現,沿河兩岸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總體能力不足,老百姓環保意識欠缺,管理不到位等現象較為普遍。
“往前看還是往后看?不同地區對待環保工作心態不同,有人盯著100分的干,有人盯著只有20分的。”何連生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動環保工作落在基層。
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的工作人員跟隨排查組一起查排污口,何連生感受到,有的地方一開始比較抗拒、畏懼,但意識到“體檢”是為了解決問題后,都開始積極配合。
“一個原先排雨水的口子,怎么認定它是排污水的?”“你看,這條通道是黑的,雖然現在沒有水,但這里還有垃圾,還有味兒,肯定排過污水。”排查組人員講授“察言觀色”的方法。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參與排查實踐也使自己掌握了更多的工作技能。
治污進入新階段,靠精細化啃硬骨頭
“排查面源污染不像‘數口子’那么方便,但不管不行。污染防治攻堅戰到了更加深入的階段,在現有情況下,想要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只能去啃硬骨頭。”何連生說。
“可以說,排污口拉開了推進生態環境更加精細化管理的序幕。”在喬飛看來,這次排污口排查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排口-通道-污染源”相當于一個個獨立的小單元,如果能按照“一口一單元”對照清單進行管控,管理也會向前一步。
目前,3月中旬排查地區入河排污口底數已基本摸清,排查人員完成了無人機航測影像解譯認定的9051個疑似排污口現場核查,其中確認6000余個排污口、2500余個非排口,工作過程中又新發現了2000余個排污口,合計初步認定排污口8500余個。
依據排查結果,雨洪排口是黃河干流陜西山西段、黃河支流渭河流域以及石川河最主要的排口類型,占總數的45%左右;農業農村類排口占總數的26%左右,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工業排污口分別占總數的6.5%、4.3%左右,其余為畜禽養殖排口、河汊溝渠等。
現場排查、摸清底數是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第一步。何連生介紹,按照“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的順序,接下來,要看污染是從哪個企業、哪個污水處理廠、哪片農田、哪個區域來的。排污口和污染源的關系建立后,反過來管理這些污染源,對排污口進行規范化整治,保證哪些可以正常排,哪些不能隨意排,該取消的取消,該合并的合并,同時監管起水量和水質。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函〔2022〕17號),到2023年年底前,要完成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遼、太湖七大流域的干流和重要支流、重點湖泊、重點海灣排污口的排查。
據悉,黃河流域的山東、河南段將于今年上半年按照相關要求和技術規范自行組織排查,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提供技術支持并負責質控指導,最終建立黃河全流域統一、規范的入河排污口臺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