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04-18 09:59:04
原標題:按下改革“加速鍵” 催生發展新動能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按下改革“加速鍵” 催生發展新動能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山東省將齊魯工業大學與山東省科學院合二為一,組建新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積極推進科教融合改革,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激發辦學活力,探索出一條通過改革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建設路徑。
用好管理體制改革“連環招”
助推科教深度融合、一體發展
推進學部制改革,推動深度融合。按照“能合則合,能融盡融”的原則,整合學科領域相同或相近的學院和研究所,成立14個學部。堅持“目標任務、發展規劃、考核評價、人力資源、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六個統一”,共同服務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既在思想意識上、發展實踐中充分盤活現有資源,又通過研究所的機制激發學院的活力與動力。
推進兩級管理體制改革,釋放辦學活力。以人、財、物等關鍵要素的“放管服”改革為突破口,按照“能放盡放、放無可放”的原則,全面下放辦學自主權,激發學部層面更大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學部類法人治理體系,將學部作為發展的動力源和發力點,推動學部形成自主管理、自我約束、規范運行的良性機制。
推進供給保障機制改革,激發發展動力。改變過去由學校全額保障各項預算支出的傳統做法,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則,根據學校年度約束性財力,對教學績效工資實行差額保障,各學部根據圍繞主業創收形成的增收財力,自主安排差額績效工資分配和年末考核獎等人員支出,推動收入預算的重心下移。
守好立德樹人“主陣地”
創新培養模式,提升育人實效
探索科教產協同育人新路徑,打造人才培養共同體。充分利用學校與產業界結合緊密的優勢,推進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育人,鼓勵產業教授進課堂,教師深入企業實踐鍛煉,學生在企業中真題真做,建立“科教融匯、產教融合”開放協同育人機制,強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鼓勵教師將各類競賽與“雙創”項目轉化為實踐教學內容、實驗室開放項目轉化為畢業設計內容,廣泛組織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打造教學、培訓、競賽、實踐、研究“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構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筑牢立德樹人精神根基。依托山東省高校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成立專門研究機構,深化理論研究,從全員育人高度構建思政課程、專業課程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將課程思政全面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打好科研體系建設“主動仗”
瞄準前沿布局,服務戰略需求
以問題為導向,構建全譜系應用基礎研究體系。實施“科教產融合創新試點工程”,設立“培新、培優、培英”基礎研究培育基金項目,全面推行科研經費“包干制”,釋放創新活力,提升學校應用基礎研究能力。
以需求為引領,形成高效關鍵技術研發體系。學校建設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國家海洋監測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助推綠色低碳、海洋強省、數字強省建設,組建緊密型高水平研發團隊,瞄準產業需求,通過“揭榜制”組織實施重大科研項目。
以應用為目標,創新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依托學校代管的省屬國有全資企業山東科創集團,構建“研發+中試+產業化”一體化成果轉化機制,形成“科技+金融(資本)+產業”成果轉化模式。每年遴選一批應用前景廣闊的技術成果,集中進行孵化、熟化、產業化。牽頭成立“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構建服務山東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創企業集群培育的生態系統,初步形成具有山東特色的成果轉化路徑。
出好人才引育使用“組合拳”
實現引才有高招、用才有良方
堅持人才需求導向,推動人才引育創新。圍繞學科發展、專業建設和重大攻關項目等,分類建立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專業負責人的需求計劃,分類制定學科人才引進政策,實施“一學科一政策”。圍繞人才建立團隊,配備成員和硬件資源,賦予團隊引人、用人、考核及經費使用自主權。
深化人才評價改革,激勵人才作用發揮。建立完善符合各類人才和崗位特點的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嚴格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建立準聘、直聘機制,分類設置崗位職責、目標任務,通過公平競爭機制,不斷激活人才的內生動力。
探索收入分配改革,突出工作實績導向。堅持“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分配原則,調整獎勵性績效工資占比,突出工作實績分配導向。同時,設立特別貢獻、突出貢獻獎,并給予現金獎勵,納入績效工資管理,形成創先爭優、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熊開峰 房保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