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3-04-19 09:31:04
原標題:《水滸傳》對綱常名教的質疑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水滸傳》對綱常名教的質疑
來源:法治日報
□ 郝鐵川 (河南大學法學院教授)
時人常說《水滸傳》只反貪官、不反皇帝,這一看法當然有一定依據,但由于《水滸傳》作者施耐庵長期生活在元末明初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江南,《水滸傳》中108好漢出身、經歷和性格的各不相同,因此,質疑、挑戰綱常名教的言行不時可見。
人們都把宋江視為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代表人物,在筆者看來,宋江內心世界復雜,暗含反骨。試看《水滸傳》第三十九回宋江乘著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寫下的一詞一詩,詞曰: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
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詩曰: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的這一詞一詩都是發泄不滿并借以詠志之作?!段鹘隆吩~:“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說的是自己從小就攻讀經史,大了后又精通權謀之術,你們當官的會的我宋江也都會,我宋江的本事一點也不比那些當官的差。“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钡珪r運不濟,混了半天不過一個小吏,好比虎落平陽,忍氣吞聲。“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眲t是進一步地感嘆懷才不遇,老天待人不公?!八耆舻脠笤┏?,血染潯陽江口!”既然官府不給出路,老天又對我宋江不公,我宋江就自己找回公道,定要叫這潯陽江血雨腥風。從這首《西江月》來看,宋江一方面感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另一方面宋江的潛意識內一直是有反心,至少一直是把梁山當作自己的退路。當宋江在官場已經窮途末路的時候,本能就想起,自己還有江湖這條路,在江湖這個世界里,吾是個大名鼎鼎的及時雨,真要把我惹火了,就上梁山了。
下一首七絕詩則更顯露宋江在酒醉之后,內心思想的暴露:“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蔽胰穗m然在吳地(江州),但心卻在山東(梁山)?!八麜r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要是哪天我宋江上了梁山,實現了我的凌云壯志,憑我的駕馭能力,黃巢又算得了什么呢?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從正統的角度來看當然是反賊。這句也是仿寫黃巢的詩句“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題菊花》)。
俗話說,酒后吐真言。讀了宋江酒后的這一詞一詩,若說宋江沒有挑戰皇權的思想,誰能相信呢?李逵是主張宋江當皇帝的,宋江其實也是有過這個念頭的。宋江江州遇難,危在旦夕,眾兄弟下梁山,劫法場,破無為軍,殺黃文炳,救得宋江性命,一同上山聚義。喘息未定,宋江便迫不及待地說起“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的段子,還要一句一句地解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李逵是個直人,一聽這話,便跳起來叫好:“好哥哥,正應著天上的言語。雖然吃了他些苦,黃文炳那賊也吃我割得快活。放著我們有許多軍馬,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吳先生做了丞相,公孫道士便做個國師,我們都做個將軍,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里快活,卻不好?不強似這個鳥水泊里?”這話雖然立即被戴宗喝斷,不過宋江的心思,卻也被李逵有意無意地捅了出來。不過,宋江是個政治家,會算計各種政治力量之比,會韜光養晦、忍耐一時,這是他高出其他好漢的地方。但這并不等于他對皇帝真的是忠貞不二。作為押司,宋江得知晁蓋劫生辰綱風聲走漏,官府要捉拿他們的消息后,第一反應是第一時間通風報信,而且為了讓晁蓋他們有時間逃跑,宋江還向知縣建議晚上去捉,為晁蓋他們爭取了逃跑時間。身系朝廷司法人員,私放嫌犯,能說宋江忠于宋王朝嗎?
《水滸傳》中最具挑戰綱常名教精神的當屬李逵無疑。李逵是主張宋江當皇帝的。這話李逵公開說過多次,而且幾乎是一有機會就要說。比如,晁天王曾頭市中箭,一命嗚呼。宋江因為有天王遺命在先,死活不肯就寨主位。于是林沖等人只好請宋江“以大局為重”,權作首領,以免群龍無首。然而李逵卻叫道:“哥哥休說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卻不好!”結果被宋江一聲斷喝:“這黑廝又來胡說!再休如此亂言,先割了你這廝舌頭!”陳太尉去水泊梁山招安,李逵顯身大罵朝廷“你家皇帝姓宋,俺家哥哥也姓宋,偏他做得了皇帝,俺家哥哥也做得!俺殺去東京,奪了鳥位!俺哥哥就做個大宋皇帝,俺就做個小宋皇帝”“俺鐵牛平生最喜歡的就是殺官造反的事。大哥若要造反,鐵牛便頭一個沖進那東京城內,把那鳥皇帝老兒捉來砍了頭下酒喝!然后大哥便做了皇帝,俺鐵牛好歹也能做個威武大將軍”等。施耐庵先生讓李逵說出這樣的話,真是“膽大妄為”了。
《水滸傳》一些人為什么反對接受皇帝招安?答案其實就是魯智深的一句話。書中是這樣寫的:
(宋江)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干凈。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p>
武松、魯智深已經看透封建制度下朝廷內部的昏暗根本無法徹底清除,所以不再寄希望于朝廷,他們比宋江看得更為透徹。所以,武松會大叫“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有三條發展線索:一是不斷強化綱常名教一派,從董仲舒到程朱理學;二是消極反對綱常名教,從魏晉玄學竹林時期中的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阮籍(“折衷名教與自然”)等,到承襲莊子思想的東晉鮑敬言、陶淵明(主張無君論)等;三是明清時期受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等社會環境變化影響、四大小說為代表的民間質疑和挑戰綱常名教的思潮。時下流行的有關教材、專著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豐富多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