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10-23 09:02:10
原標題:魯東大學育種創新團隊:“最好的品種永遠是下一個”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魯東大學育種創新團隊:“最好的品種永遠是下一個”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為農學領域的青年學者,在國家需要實現育種關鍵技術突破時,我們理應做攻堅克難的‘爆破手’。”近日,得知科研成果“小麥高產氮高效遺傳基礎解析及分子育種應用”獲評2023年度齊魯農業科技獎技術創新一等獎,魯東大學教授、麥類分子育種創新團隊負責人崔法激動不已。
培育出優質小麥品種、讓廣大民眾既能“吃得飽”又能“吃得好”,是長期以來小麥育種界的目標和愿望。然而,小麥基因組復雜龐大,遺傳學研究進展緩慢,因此,高產氮高效分子在小麥育種突破性新品種選育中成了長期存在的“卡脖子”難題,導致高產小麥新品種的研發長期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
針對這一難題,崔法從2011年起開始從事相關研究。2016年入職魯東大學后,他牽頭組建了麥類分子育種創新團隊,帶領6名高水平青年農學專家開展重點研究。
為了探尋能在多種環境下穩定表現的小麥種子的基因位點,揭示基因與環境之間錯綜復雜的互動關系,崔法和他的團隊每年都要在試驗大田中種植近萬份研究小麥,并對每一株麥苗進行細致入微的性狀鑒定。
這里的每一顆種子,都被賦予獨一無二的身份標識,承載著青年科技工作者對于未來高產優質小麥品種的無限憧憬。
寒風凜冽的冬季,團隊不畏嚴寒,在田間記錄著小麥的抗寒能力,即便凍得手指僵硬也不放棄。炎炎夏日,他們頭頂烈日在田間考察小麥的生長潛力與抗逆性能。從清晨到夜晚,露水與汗水交織,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麥稈劃傷的口子一次次愈合又裂開。
“一旦錯過了這個短暫的時節,對我們的研究而言,就意味著要再等整整一年,為了能盡快解決育種難題,是真的耽誤不起,即使有再多困難,我們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它!”團隊成員秦冉博士說。
斗轉星移、四季輪回,歷經數次的播種與收獲,團隊積累下了數萬份珍貴的表型數據,為小麥育種的關鍵基因定位與遺傳機制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獲取這數萬份樣本的基因信息,團隊不分晝夜地對材料和數據信息進行DNA提取、PCR擴增、凝膠電泳等一系列繁瑣而重復的工作。
“數據分析時一次次的成功讓我們看到曙光,似乎很快就能把育種的難題攻克掉,但投入試驗和大田種植鑒定后,往往現實會給我們當頭一棒,很多的研究和分析又需要繼續下去,甚至要重新開始。”團隊成員趙春華副教授說,這是多年來團隊每個人都要承受的嚴峻考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在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的資助下,團隊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推進了小麥基因與育種技術體系的發展,還成功創制了50余份含有多基因位點的優質種質資源,并有9個新品種(系)進入國家和省級審定階段。
如今,魯東大學麥類分子育種創新團隊的相關技術體系在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等育種單位得到應用:濰麥12、山農34等6個品種自審定以來累計推廣面積達186.25萬畝,企業新增銷售額10058.9萬元,新增利潤1927.0萬元。
“育種技術的創新是實現突破性新品種高效選育的關鍵,而持續的品種改良是落實‘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的基石。”團隊骨干成員、齊魯農業科技獎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吳永振教授表示,“沒有一粒種子是完美的,對我們來說,最好的品種永遠是下一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通訊員 叢濤 宋慧杰 蘇琦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