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4-11-01 08:45:11
原標題:樂情相融奏新章(創作者談)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樂情相融奏新章(創作者談)
來源:人民日報
9月27日,“華彩新章”京彩三重奏室內樂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這次演出中,我與單簧管演奏家王滔、鋼琴演奏家張放組成“京彩三重奏”,禮贊新中國75周年華誕。這些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靈感譜寫的演出曲目,傳遞出我們對當代古典樂創演的思考、對祖國深厚真摯的感情。
中西交融樂相通
音樂是融通的語言。《禮記·樂記》中有言,“樂者,天地之和也。”1786年,德國音樂家莫扎特為頌揚友誼寫下音樂史上第一篇“單簧管、中提琴和鋼琴”三重奏曲目《降E大調三重奏》,后來舒曼、布魯赫等西方音樂家競相效仿,將這一樂器組合運用到室內樂創作中。我們3人均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在中國音樂教育體系中學習,隨后前往海外深造。這樣的經歷令我們能敏銳體察中西音樂的異同,探索不同音樂形式、不同樂器之間開展對話、融合創新的可能。我們渴望新的嘗試與探索,以三重奏室內樂這一西方傳統音樂形式演繹中國當代作曲家譜寫的心靈之歌,以期西方觀眾在熟悉的音樂語匯中感受中國音樂的脈動,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愿望成真并非易事。“樂”由心生,唯有沉心靜氣,才能在創作道路上行穩致遠。室內樂被譽為“智者之間的對話”,考驗演奏者彼此間的默契。一年多前,我們便開始聯系作曲家,就樂曲譜寫多次研討,并在譜曲完成后邀請10位作曲家參與排練,細細打磨。
中西音樂交融之美不囿于形式,更勝在內容和思想的契合。在音樂廳中,觀眾被我們演奏的《橙黃橘綠》深深打動。這部作品借鑒了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的創作理念。德彪西將法國印象派繪畫手法運用到音樂創作中,用樂符表現光線與色彩的瞬間運動,并結合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和爵士樂的特點,同時大量使用五聲音階這種典型的東方音樂調式。《橙黃橘綠》使用五聲音階與西方現代作曲技巧相結合,令一段段和弦浸滿色彩,使樂章沉浸于朦朧閃爍的意境,在聽覺上給人以稍縱即逝之感。
這部作品描繪了秋日景象,靈感源自蘇軾七言絕句《贈劉景文》中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詩中秋景一洗蕭瑟與傷感,斑斕的色彩寓意豐收的氣象,表達出詩人樂觀豁達的心境。詠嘆秋景是古今中外詩人們的永恒主題,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濟慈的《秋頌》和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摘蘋果之后》等詩作也表達了對秋的贊頌,蘊含著詩人們對時光流逝和四季變換的思考,與蘇軾之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源頭活水在傳統
我的父親曾在民樂團擔任指揮,我早年也曾學習二胡,熟悉中國民樂的曲式與風格,這為我用西方樂器演奏中國風格的樂曲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琴弓下流淌的樂符帶來新的色彩與藝術表現力。多年實踐令我深有感觸:音樂的傳播與傳承以文化內核為依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實現古典音樂的當代創新和中西音樂的對話融通。
對中國民族音樂研究得越深,越能萌生熟悉的感覺,與古典音樂兩相對照,靈感倏忽而至。本次音樂會上的多首曲目取材于地方民樂,例如《扇影衣香》取材于山東膠州秧歌,同時從嗩吶曲牌《得勝令》《水浪音》《斗鵪鶉》中提取核心動機旋律線,變形重塑,貫穿全曲。為呈現膠州秧歌的風采,我們反復觀看演出視頻,學習動作、揣摩神韻,并在作曲家劉豫徽的建議下,通過強調樂曲頓挫緩急的節奏變化,充分表現膠州秧歌潑辣、舒展、婉轉相結合的藝術特點。
《娃娃要過河》的靈感來自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經典民歌《龍船調》。創排伊始,我們便保留了這首民歌節奏輕快、情感真摯的特點,并在演奏中創新性地加入念白“(問)妹娃要過河是哪個來推我嘛(答)我來推你嘛”,為表演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展現出土家族文化生動質樸的一面。當我在演出中喊出這句話時,觀眾席傳來會心的笑聲,音樂廳的氣氛變得輕松又愉悅。
《點墨生香》則像一幅虛實相生的中國山水畫,留白之處引人遐思。通過節奏的起伏變化,作曲家李陸源營造出“皓月當空、翠竹環繞,獨坐樓閣、遠望群山”的清幽意境。拿到曲譜后,我和王滔、張放前往故宮博物院揣摩元代畫家黃公望、明代畫家沈周的山水畫作品,希望通過中提琴、單簧管與鋼琴疏密相間的演奏,營造雅致空靈的氛圍。
當創作者對音樂有著深刻理解、對生活有著獨到感悟、對孕育這種音樂的文化有著真誠情感,演繹的樂曲也會具備弦外之音、言外之韻,引領聽眾沉醉其間。在與不同音樂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我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中國音樂、中國文化、中國表達,擁有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的韻味和魅力。
傳承創新靠青年
音樂作品想要經久流傳,不僅需要與時俱進的創新與發展,也需要代際間的薪火相傳。
我們的創作團隊很年輕,大多是80后和90后青年音樂家,現場也吸引了很多年輕觀眾。我們3人不僅是演奏者,也在音樂學院任教,和青年人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引導他們用作品發聲,身體力行地為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
青年音樂家要積極創新表達,作品想出彩,就要在原創性上下足功夫。音樂會的10首三重奏室內樂作品均由中國青年作曲家原創,五彩斑斕的華夏大地是他們馳騁靈感、揮灑樂符的舞臺。《長城》的創作者王樂游是90后,17歲時赴德國學習音樂理論,作品以樂符為畫筆,臨摹長城光景的晨昏變化,講述古老建筑的歷史傳說和文化底蘊,“長城”不僅是祖國形象的具象表達,也承載了他的家國情思。《絲路拾光》同樣由90后作曲家李博禪創作,中提琴和單簧管的對話在鋼琴和聲中漸次響起,樂聲悠揚,古老的絲路畫卷在觀眾眼前徐徐鋪展:黃沙漫漫,駝鈴陣陣,中外商旅穿梭往來,文化交融的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一場音樂會,我們用心用情,將散落在祖國大地的民族音樂帶給觀眾欣賞,讓留存于文化古籍的詩詞音律變得愈發生動,給抽象的文化意象和文化精神插上音樂的翅膀,飛入千家萬戶,深入民心。這是音樂創作者的浪漫情懷與不懈追求,也是我們獻給新中國的生日禮物。
(作者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提琴演奏家,陳熙芮采訪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