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7日訊 今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第5版“紅船初心”專欄以《“火紅石榴”帶來“紅火生活”》為題,聚焦山東棗莊以特色產業帶動鄉親共同致富的探索實踐。文章提到,棗莊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將石榴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從石榴葉、石榴皮、石榴籽、石榴樹根到石榴文化,全力挖掘開發石榴身上的“寶藏”,做深做透“土特產”這篇大文章,培育石榴產業集群,打造完整產業鏈,努力讓百姓過上像石榴果一樣紅紅火火的日子。
以下為文章全文: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棗莊市考察時指出,人們生活水平在提高,優質特產市場需求在增長,石榴產業有發展潛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質,延長產業鏈,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
“您看看,我們這里的石榴色澤鮮艷、個大皮薄、粒大籽軟、味甜多汁。”金秋時節,正是石榴收獲季,位于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的冠世榴園,又一次迎來了絡繹不絕收購石榴的客商,附近王府山村村民李志寶熱情地介紹著果園內的石榴。
棗莊是我國石榴集中連片種植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素有“中國石榴之鄉”的美譽。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棗莊市考察時指出,人們生活水平在提高,優質特產市場需求在增長,石榴產業有發展潛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質,延長產業鏈,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
棗莊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將石榴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從石榴葉、石榴皮、石榴籽、石榴樹根到石榴文化,全力挖掘開發石榴身上的“寶藏”,做深做透“土特產”這篇大文章,培育石榴產業集群,打造完整產業鏈,努力讓百姓過上像石榴果一樣紅紅火火的日子。日前,光明日報調研組深入棗莊各地的石榴園、盆栽盆景園、加工企業等,切身感受當地群眾“圍著石榴轉”的幸福生活,看棗莊如何走好石榴這一“土特產”全鏈融合和產業共富之路。
深挖“土”字,“土特產”變“金字招牌”
“進來看一看,嘗嘗甜不甜哈……”嶧城區石榴種植戶孫晉玲在自家石榴園大聲吆喝著,招攬前來采摘的游客。“我從濟南開車過來,這里的人格外多。”游客王女士說,在這里親近自然、感受生活,玩得很開心。
棗莊的石榴種植始于西漢,明代成林、清代成園,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統計,全市100年以上樹齡的石榴樹有兩萬余棵,是國內規模最大、樹齡最古老、分布最集中的石榴古樹群,被原國家林業局認定為“古石榴國家森林公園”。
“我們堅持把發展石榴產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帶動農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推廣良種擴種19.4萬株,石榴鮮果年產量達1億余斤,嶧城石榴暢銷全國各地。”嶧城區委副書記宋俊峰介紹,該區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退休老專家和科技工作者成立技術聯盟,開展病蟲害防治、良種繁育等培訓,一體化推進石榴優質品種“育繁推”,提升石榴品質,鞏固石榴苗木、盆景盆栽、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等產業發展基礎,石榴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經過多年發展與積淀,石榴已成為棗莊的城市名片,“土特產”躍升為“金字招牌”。2023年,棗莊獲得“中國生態石榴之都”稱號,棗莊石榴系列產品被認定為“中國生態原產地標志保護產品”品牌,“嶧城石榴”入選2024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棗莊石榴品牌響、知名度高,不愁賣。每年臨近中秋、國慶雙節,石榴的賣價雖然不斷攀升,但是訂單不減反增,每天平均可以賣出近3000斤。”果農王正倫開心地說。隨著棗莊石榴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棗莊逐漸成為全國石榴交易的集散地。今年9月,總投資1.5億元的棗莊石榴綜合交易中心建成運營。不少產自四川、云南、安徽等地的石榴被運至棗莊,從這里批發銷售到全國各地,棗莊日益形成石榴“買全國、賣全國”的市場優勢。
如何實現品牌價值全面升級?調研組了解到,棗莊正積極申報“棗味榴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并通過與電商平臺合作、開展農產品“三進”活動、參加大型展會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推介棗莊石榴。
高鐵專列冠名宣傳“冠世榴園·生態棗莊”,棗莊石榴亮相北京《輝煌的中國》成果展……2023年,在“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北京推介會上,棗莊石榴鮮果、石榴汁、石榴酒、石榴茶等系列產品引起眾多客商的關注,棗莊石榴在展會上“出圈”又“出彩”。棗莊還深度挖掘石榴品牌多元文化價值,開發了《絲路》《榴花正紅》《石榴花開》等一系列文創作品、藝術作品、影視作品,用講好品牌故事的方式激發品牌新活力,擦亮千年榴鄉金招牌。
群山環繞下,五彩斑斕的棗莊石榴精品種植示范園。宋旭攝/光明圖片
突出“特”字,提升石榴品質和美譽度
“不裂,一個石榴能賣到四五塊錢;裂了,只能賣個三五毛錢。”一談起這個問題,棗莊市石榴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郝兆祥就很痛心。棗莊傳統石榴品種“大青皮”,雖然個頭大、外觀美、含糖量高,但是籽粒小、種仁硬,還容易裂果。為治好石榴的“裂嘴病”,當地科研人員大力開展優良品種研發培育,經過多年努力,成功培育出目前國內唯一的國審石榴良種“秋艷”。
“這個品種好,不裂果、籽粒大、出汁率高,不僅果子市場銷量好,樹苗也有不少人訂購,一株地徑8厘米的樹苗售價一般在1000元左右,一年光育苗純利潤也有十幾萬元。”說起“秋艷”,果農李永水贊不絕口。如今,“秋艷”已成為棗莊石榴的代表品種和我國北方石榴產區更新換代的首選良種。
近年來,棗莊在石榴育種育苗上持續發力,實施棗莊市石榴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綜合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目前,保存的石榴種質資源總量已達473份,保存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世界前列。“我們將加大石榴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力度,不斷加強種質安全保存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到2026年,力爭石榴種質保存總數達到530份以上。”談到下一步工作計劃,棗莊市石榴研究院院長李志強表示,將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逐步構建石榴種質的指紋圖譜,為石榴制作“分子身份證”,不斷推進新品種選育進程,3年內爭取石榴新品種授權2個以上。
有了良種,良法良技也得跟上。棗莊還努力給石榴種植插上科技的翅膀。石榴種植戶張鵬是現代農業科技裝備的“忠實粉絲”。在他承包的石榴園里,數字化檢測設備能夠實時檢測土壤溫濕度、酸堿度等及周邊環境數據,并將石榴種植數據信息自動上傳到5G石榴大數據分析平臺。“過去種石榴‘憑經驗’,如今信息說了算,還可以在線求助專家。”張鵬晃了晃手機感慨地說。
走進嶧城區石榴精品種植示范園,調研組看到,許多游客漫步在園區內,感受石榴園的深秋之美。“這座采用‘農業+互聯網’技術的示范園實現水肥藥一體、自動噴淋,同時配套建設石榴基因庫、石榴良種培育中心,達到了豐產、穩產、高質量產出的目標,將示范帶動周邊石榴種植向規模化、標準化、精品化發展,整體提升棗莊石榴種植品質。”示范園項目負責人王彪信心滿滿地說。
在嶧城區一家石榴加工企業,工人正在加工石榴煎餅。孫慧攝/光明圖片
延伸“產”字,打造石榴高端產業鏈
石榴酒、石榴茶、石榴參飲品……在嶧城區榴園鎮山東美果來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一瓶瓶灌裝好的產品在智能化生產線上快速流轉,石榴原汁經過26道生產程序,可制成石榴青檸飲等十多個品種的石榴飲品。“我們公司有易拉罐灌裝、無菌PET灌裝等6條生產線,這兩年和韓國知名品牌合作研發出紅參石榴汁飲品,一經推出便迅速走紅韓國市場。目前,公司年產值約1.5億元。”山東美果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浩然說。
石榴全身是寶,但“農產品不加工,等于一場空”。“聚焦打造百億石榴產業目標,我們以項目建設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助推石榴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棗莊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告訴調研組,2023年9月以來,全市新招引落地石榴產業重點項目13個、總投資35.7億元,其中,總投資2.5億元的棗莊石榴精品種植示范園、總投資1.5億元的棗莊石榴綜合交易中心等9個項目已建成運營,推出石榴特膳食品、紅參石榴膠原蛋白等系列產品30余種,石榴產業向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發展的態勢凸顯。
調研組了解到,挖掘石榴審美價值,棗莊還開發出了石榴盆景等衍生產業。作為“中國石榴盆景之都”,棗莊已成為國內石榴盆景盆栽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產地與集散地,“石榴盆景栽培技藝”入選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從業人員超過4000名,年產盆景盆栽20萬盆,產值達5億多元。嶧城區委書記張熙濱介紹,未來將結合城鄉居民消費升級新需求,引導經營戶以中小微型為主、大型為輔,重點發展石榴小型盆景、盆藝、盆栽和微型盆景產業,實現石榴盆景小型化和特色旅游產品化,讓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依托豐富的石榴資源和人文資源,棗莊石榴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石榴+旅游”“石榴+康養”“石榴+研學”等新業態不斷涌現,“非遺技藝”研學游、“花開滿園”賞花游等石榴主題精品旅游線路應勢推出,生態度假、康體養生、文化創意等旅游新產品層出不窮。
游客在嶧城區冠世榴園里采摘石榴。趙峰攝/光明圖片
放大“富”字,實現“一果生五金”
走進擁有7800平方米設施大棚的嶧城區萬景園盆景基地,一盆盆造型別致、品類不同的石榴盆景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盆景石榴與普通石榴樹,不論是種植方面還是養護過程都有著很大差別……”基地負責人張忠濤一邊精心侍弄著姿態各異的石榴盆景,一邊介紹,“我們成立了盆景合作社,盆景每年銷售額400萬元左右,帶動附近6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作為石榴盆景栽培技藝“老匠人”,張忠濤積極分享石榴盆景造型養護經驗。在他的帶動下,一批年輕人加入石榴盆景盆栽行業。
嶧城區石榴種植戶劉遠是一名85后,在城里打拼了幾年后,接手家里的石榴園,種了一年,賺了近10萬元。現在,劉遠開起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石榴盆景園。他的小院里有200多盆石榴盆景,售價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一年銷售額30多萬元,其中一半通過電商銷售。說話間,“叮咚”一聲,網店來了新訂單。劉遠說:“現在人們很重視精神文化消費,我的生意還不錯。這不,又來活了!”
以直播帶貨開拓市場、增加銷量,是棗莊近年來的新嘗試。“現在直播帶貨開拓了市場,俺這一斤石榴的價格,比你到市場上蹲著賣的價格翻一番!”榴園鎮朱村90后村民劉威向他父親劉懷富“炫耀”著。據棗莊市人社局負責人介紹,全市石榴產業專職電商從業人員達到380余名,今年以來石榴盆景、石榴飲品、石榴文創產品累計銷售額已超3億元。
在嶧城區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園內,幾輛貨車正等著裝車,一箱箱紅色、綠色包裝的石榴飲料正從這里前往蘇浙皖滬等華東市場。“這兩個月生產線就沒停過,我們正在通過電商平臺,探索銷售新模式,構建線上+線下的銷售網絡。”產業園副總經理李永帥說,罐裝生產線每小時能生產三萬六千罐,足夠保障市場供應。
調研組發現,在棗莊,越來越多的群眾“圍著石榴轉”:有的從事盆景盆栽制作,有的加工石榴茶、石榴蜂蜜,有的發展農家樂,有的在石榴加工企業務工……當地還創新“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種植戶通過土地入股、生產托管等方式,擴大石榴連片種植面積,提高鮮果產量,實現了“一果生五金”,即土地流轉“獲租金”、資金入股“變股金”、基地務工“掙薪金”、訂單種植“得售金”、生態旅游“贏現金”。2023年,冠世榴園片區內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30萬元,其中張莊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萬元,群眾心中的“吉祥果”,已成為遍地開花的“增收果”“致富果”。
經驗與啟示
榴之魂源于人文之潤,榴之美在于山水之間,榴之興始于產業之變,石榴已成為棗莊最富影響的農業品牌和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棗莊能夠實現“產業之變”,關鍵在于圍繞石榴這一優勢特色資源,深挖“土”的價值,突出“特”的品質,延伸“產”的鏈條,把鄉村的“土特產”變成農民的“金飯碗”,這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以下啟示:
鄉村產業振興根植于“土”,特產要因“土”而生。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產,這是鄉村產業振興的自然根脈。要深挖“土”的資源,精準把脈自身稟賦,選準產業發展突破口,因地制宜開發生產,真正盤活資源、盡展其長。同時,要打開視野,敢于“跳出本地看本地”,深入研判新的消費需求、新的市場環境、新的技術條件,用現代經營理念、標準和方式,把“土”味彰顯出來,把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
鄉村產業特色以優質為前提,特產要因“優”而興。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日趨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鄉土產品要想闖出一片天地,關鍵要做好“特”和“優”的文章,既要找準特色,還要追求高標準、高品質,以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新的“三品一標”為抓手,統籌建設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不斷提高“土特產”的信譽度、美譽度和忠誠度,打造真正讓廣大消費者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讓“土特產”贏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強化延鏈補鏈、產業融合,推動特色產業由“小而散”轉向“大而強”。“土特產”競爭正逐步從單一產品競爭走向產業鏈競爭,闖市場,不能僅靠農戶“單打獨斗”。提高“土特產”價值,必須以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特色產業為引領,在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關鍵環節發力,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縱向上,要貫通產加銷,以產業園區建設為抓手,打造城鄉聯動的產業鏈條;橫向上,要培育農文旅等多業態融合新模式,推動更多鄉村從單一“賣產品”向聯動“賣風景”“賣文化”“賣體驗”轉變。
強化數智賦能,激發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和活力。要搶抓鄉村數字化發展機遇,創新“互聯網+”思維,推動“土特產”形成新質生產力。一方面要以大數據平臺建設為抓手,將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加工、貯存、銷售、監管等各環節,推動產業智能化、產品數據化,加快構建現代數字化產業體系;另一方面,要著力完善資金、技術、標準、人才、數據等要素保障機制,加大農民技能尤其是數字化技能的培訓力度,為鄉村產業效率變革提供基礎支撐。
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推動特色產業結“富果”。發展鄉村“土特產”,根本目的是把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通過健全聯農帶農機制,讓廣大農民從“土特產”高質量發展中獲得更多收入。一方面要培育壯大一批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合作社+基層組織”“合作社+農戶+企業”等模式,不斷提升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水平和帶動能力;另一方面要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組建產業化聯合體,突出“企業管兩頭、農戶管生產”,通過訂單收購、保底分紅、吸納就業、村企對接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戶共同發展,形成以“農戶經營為基礎、合作社為紐帶、龍頭企業為支撐”的緊密型合作模式,將更多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發展鏈條,提高產業輻射帶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