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4-11-10 14:30:11
原標題:舊時光與新景觀在工業遺產中“邂逅”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舊時光與新景觀在工業遺產中“邂逅”
來源:工人日報
近期,第六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公布,37個工業遺產上榜。一同發布的消息中還有通過復核的第一、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和需要整改項目名單。這意味著,上榜不是目的,而是要持續“活”起來、“火”下去。
工業遺產,伴隨著工業化進程而形成,是滲透到工業發展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如果故鄉承載的是游子的鄉愁,那么工業遺產便承載著一座城市工業的“鄉愁”和記憶。用一種唯美的說法就是,“工業遺址的美很特別,像是在舊日時光里尋找城市的過往”。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從高聳的煙囪、老舊的廠房,到圈粉年輕人的新地標;從鋼花飛濺、鐵水涌動的重型煉鋼廠,到游人眾多的城市新空間;從機器轟鳴、窯火熊熊的老瓷廠,到現代新潮的文化創意街區……具體到實踐中,如何不讓工業遺產在時光里銹蝕,跟上時代的節拍,成為現代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呢?在當下,工業“銹帶”如何轉變為時尚“秀帶”,是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記者今年國慶假期曾去到四川成都東郊記憶藝術街區。印象中,年輕的游客到成都就一定要去東郊記憶“趕潮”打卡。但在絡繹不絕的人群之中,不僅有年輕人,有游客,還有各個年齡段的市民,他們都在這里怡然自得。盛放的三角梅下有一家咖啡店,三五中老年人圍坐一起“擺龍門陣”,畫面一點都不違和。
有數據顯示,今年國慶節期間,東郊記憶總客流量近8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0%。活化利用工業遺存資源,讓工業遺址“留下來、潮起來”,在這里變得具象化。
1958年,作為“一五”計劃期間重點工程之一,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建成投產,這是東郊記憶的前身。“北有首鋼,南有紅光”的說法也曾傳遍大江南北。2009年,廠區舊址建設改造為文創園區。然而,自2011年開園以來,東郊記憶曾經歷連續10年虧損的狀態。
虧損之后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轉型改革,那是另一個故事。現如今,東郊記憶將工業舊址與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藝術形式結合設計改造而成的文創街區,不僅吸引著游客參觀打卡,也“喚醒”了冰冷的廠房,點燃了創業者的熱情。“工業遺產+產業”,“廠區”變“園區”,東郊記憶找到了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
走進東北老工業基地遼寧省沈陽市的中國工業博物館,一件件工業類老物件映入眼簾。這個由原沈陽鑄造廠遺址升級改造而成的博物館,是2024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分會場所在地;青島啤酒博物館由老設備、老廠房改造而成,保留了百年前的工業遺址風貌。走進館內,濃濃的工業風撲面而來,實景劇游將參觀變成了一部“流動的博物館大戲”;湖南省衡陽建湘柴油機廠曾是中南地區最大的中小柴油機生產基地,現如今舊廠房一部分供企業繼續生產,一部分用作工業文化科普和展示,既是生產一線,也是研學旅游點,將沉浸式體驗、工業知識科普、工匠精神教育等融為一體……工業遺產“重獲新生”的故事,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不斷書寫。
不可否認的是,工業遺產再利用是不均衡的,價值挖掘不夠、商業開發過度、市場回報欠佳、引流推廣不足等等情況是客觀存在的。保護利用工業遺產,既是全社會的共同期待,更需凝聚各方力量。那些已經“出圈”的工業遺產是有益的借鑒。舊日時光與都市新景觀,并非二元對立,工業遺產為二者提供了絕佳的“邂逅之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