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5-02-26 16:06:02
原標題:數字健康繪就民生新圖景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數字健康繪就民生新圖景
來源:健康報
本報記者 楊世嘉 特約記者 姚秀軍
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醫療健康大數據,加快數字醫療發展,高水平推進智慧醫聯體建設,推進以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健康為中心的衛生健康大數據共享應用體系和政策環境建設……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承辦的2024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中,數字健康發展備受矚目。
一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錨定數字技術賦能健康中國建設,壓茬推進,步履不停——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將建議提案高質量辦理轉化為各地民生新圖景。
數據賦能其勢已成
醫療機構之間信息互通共享是提升醫療服務質效、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重要驅動力,直接關乎百姓就醫體驗。2024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0032號、0758號等建議提出“進一步加強‘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醫療信息化建設促進各級醫療機構間患者診療信息互通”“加快推進醫學影像云膠片應用”等,對增強百姓就醫獲得感提出期望。
聚焦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國家衛生健康委系統調研、多方研討,將有關建議提案融入衛生健康發展規劃,縱深推進相關政策落實——
2024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召開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堅行動工作會議,全面總結“醫檢互通”階段性進展與不足,要求各地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激發醫療健康數據要素價值,加快推進攻堅行動部署的檢查檢驗結果互通共享等8項目標任務落實;
2025年1月,全國衛生健康規劃信息與人口家庭工作會議進一步分解任務、明晰路徑,將“數據要素×醫療健康”等納入2025年工作要點,對數字健康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按照國家層面部署,山東省衛生健康委以健康醫療數據要素及資產化改革為引領,以夯實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服務能力為支撐,積極實施“數據要素×醫療健康”行動。在山東,醫療機構信息互聯互通、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健康數據高鐵”建設等已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景。
“數字健康發展始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目的是增進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徐民介紹,山東省16個市、136個縣(市、區)全部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省、市、縣三級平臺互聯互通,公立醫療機構聯通率達100%;借助“魯醫互認”“魯云影像”等應用,實現771家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累計節省費用3.41億元;全省發放電子健康卡(碼)超1.64億張,用卡次數達91.6億次。
“健康數據高鐵”是山東省強化數據治理的有益探索。“聚焦健康醫療數據傳輸時效性、完整性、準確性不足等瓶頸,開展‘健康數據高鐵’建設,推動全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數據實時貫通匯聚,統一標準、分級分域建設實時數據倉,實現公立醫療機構門診、入院、床位、檢查檢驗、就診費用、手術、急救等數據全省域實時匯聚,匯集數據達830.68億條,數據質量整體提升21.9%。”徐民介紹。
2023年9月,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發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開放運營平臺,為健康醫療數據要素流通交易提供一站式、安全合規的全流程數據開放運營服務。目前,該平臺有效觸達數據使用單位131家。
以健康醫療數據賦能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其勢已成,其興可待。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立新表示,該委將充分發揮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開放運營平臺數據基礎設施和科創引擎作用,深化健康醫療數據要素乘數效應,開展全行業“數智賦能”攻堅行動,加快人工智能技術行業應用,打造一批示范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應用場景,持續提升醫療服務和便民惠民服務水平,賦能全省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信息化建設走深走實
“醫療信息化建設”是2024年全國兩會衛生健康領域建議提案的高頻詞。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統籌指導下,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因地制宜地將2023—2025年確定為該市推進“三醫”信息化基礎年、提升年、深化年,不斷推進“三醫”信息化建設走深走實。
圍繞優質醫療資源聚集帶來的預約掛號難、跑腿次數多、取報告時間長等痛點,北京市建成全市統一預約掛號平臺,平臺現已覆蓋該市近300家醫療機構,實現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覆蓋;206家醫療機構實現醫療影像在平臺實時查詢、下載;172家醫療機構實現檢驗報告在平臺實時查詢、下載;140家醫療機構在平臺實現電子病歷共享應用;140家醫療機構間實現181項檢驗結果、300項檢查結果線上互認。
在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嚴進看來,信息系統的生命力在于及時響應用戶需求,快速、持續迭代發展。嚴進介紹,北京市已有127家醫院向基層預約轉診平臺(北京市統一預約掛號平臺子平臺)投放號源,2024年轉診量達11萬人次;根據收集的意見建議,北京市統一預約掛號平臺上線候補預約、候診排隊、一鍵再次掛號等36項便民功能。2024年,北京市統一預約掛號平臺累計服務量達2.5億人次,全市線上預約就診率達92.2%,二、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上下轉診量分別同比增長16.4%、133.2%。
在北京市改善就醫服務的中長期規劃中,“互聯網醫療”的輪廓逐漸清晰。嚴進介紹,北京市積極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全市已有互聯網醫院92家,有292家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34家醫院入駐全市統一的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2024年互聯網診療量達167.5萬人次。其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等醫療機構互聯網診療量占比超10%。
嚴進表示,北京市將進一步加強“三醫”協同信息化建設,制定《2025年“三醫”領域管理和信息化提升清單》,推進落實31個場景、38項任務,推動工作重心向基層、社區延伸;加強互聯網醫院服務質量管理,使全市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接入醫院達到70家;以信息化為抓手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完善號源管理規則,狠抓電子病歷質量提升,將電子病歷共享應用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范圍擴展到200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覆蓋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97%的門診量。
基層激活“一池春水”
與大城市相比,基層普遍面臨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健康管理水平有限、百姓疾病預防意識不足等現實困境。國家衛生健康委等4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基層為重點,增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發揮保障城鄉居民健康的基礎性作用;推動科技賦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數字化智能化設備終端,加強與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的聯通。
聚焦基層痛點,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建成覆蓋全省的基層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并對該系統持續優化升級。目前,該系統現已具備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綜合管理4項功能,對湖南省2500余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7萬余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動態管理。
“系統在省級集中部署運維,數據在省級匯聚共享,業務在省級交互協同,應用在省級監管考核。”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劉平安表示,省級統籌的信息系統打通了醫療與公共衛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縣級以上醫院、基層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的數據共享通道。
劉平安介紹,依托該系統,基層公共衛生人員可一站式完成患者隨訪登記。該系統與湖南省醫保信息平臺“總對總”對接,實現衛生健康與醫保部門的數據融合,進而減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專網費用負擔,實現全省村衛生室結算實時報銷,以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醫保報銷資格自動認定。此外,該系統打通與婦幼保健、免疫規劃、統計直報等業務系統的數據壁壘,實現病案首頁自動填報。
目前,該系統日均處理門診業務量達15.7萬余人次、住院業務量達6517人次,日均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量達65萬人次,村醫日均使用該系統接診門診患者5.8萬人次。
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激活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一池春水”。“該系統推動全員人口信息與居民健康檔案信息資源整合,為基層龐大用戶群和海量業務的適配發展注入新動能。”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小松表示,在全省“三醫聯動 六醫協同”集成改革的總體規劃下,湖南省將進一步升級現有系統,拓展家庭醫生簽約、移動支付及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綜合服務監管等功能模塊;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基層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依托“大智移云”等推動輔助診療系統在基層落地,實現病歷質控、輔助診斷、用藥審核等與系統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百姓的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強、更可持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