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5-03-04 09:23:03
原標題:右江“水上蛟龍”守護群眾平安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右江“水上蛟龍”守護群眾平安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吳良藝
□ 本報通訊員 黃露嬋
這是國內首例洞穴潛水救援成功案例:2月5日,兩名科考隊隊員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區活旺河源頭溶洞內潛水時失聯。接警后,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水上救援大隊展開生死營救,多次下探排查水下洞穴,最終采用“人鏈接應”方式,幫助失聯超69小時的科考人員成功脫險。
這是紅城百色的一支水域“蛟龍”隊伍:成立于2018年的百色特警水上救援大隊是廣西公安系統首支有編制、有機構、有裝備、成建制的水上勤務救援大隊。該大隊共有隊員20名,隊員具備兩棲作戰能力,持有多種國際認證的等級證書。
“百色特警水上救援大隊是一支作風硬、能力強、意志堅,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的英雄隊伍!這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危急時刻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的最好詮釋!”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楊維林對“2·05”洞穴救援工作作出批示。
填補力量空白
百色市地處廣西西部,右江作為其主要河流,蜿蜒貫穿市區,滋養著這片土地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水域安全問題。加之境內溶洞、暗河交織,水域環境復雜。
為填補公安機關水域應急處突力量空白,有效應對水域各種風險隱患及案事件,2018年6月,百色市公安機關立足市域內水域治安特點,創新水上警務機制,籌備組建特警支隊水上救援大隊。
百色市公安局巡警支隊副支隊長梁良介紹說,為確保水上救援大隊具備過硬的素質和專業能力,百色市公安局在隊員選拔過程中,不僅對報名者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韌性等方面做全面測試,還對其游泳技能、潛水技能、水上應急處置能力等專業技能進行嚴格考核。為確保隊員在面對復雜危險的救援任務時能夠保持冷靜、果斷應對,心理素質測試也成為選拔的重要環節。
為提升水上救援大隊的救援效率和保障救援人員的安全,百色市公安局在裝備升級上下足功夫,配備專業的潛水服、氧氣瓶、潛水電腦表等,引進水下機器人、聲吶探測儀等高科技裝備,支撐隊員在復雜的水下環境中快速、準確地搜索目標。同時,救援大隊擁有指揮船、快艇、摩托艇、沖鋒舟、橡皮艇等多種水上交通工具,能夠滿足不同水域環境和救援任務的需求。
淬煉硬核本領
談及“2·05”洞穴救援,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水上救援大隊二級警長閆明說,“這次救援行動得以成功,離不開隊員們刻苦的實戰訓練”。
2月26日,《法治日報》記者跟隨閆明來到半島水上訓練基地看到,8名救援大隊隊員正駕駛著4艘橡皮艇在水面上進行交叉訓練,即將撞在一起的千鈞一發之際,隊員們憑借精湛的操控技術靈活避開,迅速轉彎掉頭,向著遠處奔去。
這樣的場景讓記者不禁為他們捏了把汗,救援大隊隊員謝常英卻告訴記者,“這只是我們日常訓練常見的畫面”。
水上救援大隊有3名女隊員,曾是國家級帆板運動員的謝常英,退役后加入救援大隊。從激流救援訓練到各類水上交通工具駕駛訓練,從早上7時到晚上7時,從臉曬黑到手腳泡白……她坦言,比以往在運動隊里訓練還要累,但自己必須堅持下來。“帆板運動競速,拼的是名次;水上救援競速,拼的是生的希望。”
多年來,水上救援大隊緊扣實戰需要,開展舟艇、潛水、摩托車等業務專項訓,先后到云南、廣東、山東等地開展高強度、標準化專業化訓練。目前,該大隊9名隊員擁有多種高等級潛水等級證書,最大下潛深度可達60米、最大作業深度可達38米。
水上救援大隊在實戰實訓中邊研發邊實施邊改進,研發《水域警務實戰訓練課程》,涵蓋公安民警水域執法、水域救援、水域警衛安保、基礎技能等課程6個科目課件、56個教案,填補了國內水域警務實戰訓練空白,將實用且易懂的水域救援基礎技能推廣至基層,有效提升基層警務人員的水域作戰能力。
筑起安全防線
回憶起一次驚心動魄的救援,水上救援大隊隊員岑萬平仿佛瞬間被拉回到那個爭分奪秒的時刻。
那是2022年的一天,百色市區的一座橋上,一名女子站在橋邊想要輕生。她的同伴在一旁心急如焚地勸說。接到報警后,岑萬平與隊友爭分奪秒,迅速穿戴整齊裝備,駕駛著沖鋒艇趕赴現場。就在他們行至半途時,該女子還是跳下橋。更為揪心的是,她的同伴也緊跟著躍下,試圖營救。
岑萬平趕到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一緊。湍急的水流拍打著河岸,兩名落水者在水中掙扎,隨時都有被吞沒的危險。岑萬平沒有猶豫,縱身跳入水中,憑借著過硬的專業技能和頑強的意志,雙手穩穩地托住兩名落水者,向著岸邊艱難游去,成功將兩人救助上岸。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以前在部隊學習過相關的水上技能,水上救援大隊剛成立時,就加入了這支隊伍。”岑萬平說。
“害怕歸害怕,但更讓我難受的是失落、自責。”岑萬平感慨地說,有時水下打撈遺體,或者救援失敗時,看見遇難者親人的悲痛,讓他更加難過。“也正是如此,讓我更加堅定要苦練技術的決心,可能再快幾秒,就有多一分生機。”
自建隊以來,水上救援大隊先后開展各類水域、山地、自然災害救援329次,救助群眾700余人,協助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163人,成功營救溺水群眾40名,被當地群眾譽為右江“水上蛟龍”“右江河谷水域守護神”等稱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