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1-12 20:46:01
李佩:永遠年輕的“偶像級”教師
她曾代表中國女性在國際會議上發出第一個聲音;她是中國的“應用語言學之母”,80歲仍站在講臺上為博士生講授英語;90歲時,她還在張羅“中關村專家論壇”并親自主持,白春禮、厲以寧等很多著名學者都做過演講者;95歲時,她組織人員完成了錢學森在美20年的英文論文集翻譯。
她,就是“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先生的夫人李佩。
她的人生,被人們看作一部“傳奇”。而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師生心中,她也是他們的“偶像級”教師。
“她一心為學生、一生為學生。”中科院副院長、國科大校長丁仲禮說,“她得到了國科大歷屆學生的尊重和敬重。”
柔弱雙肩扛起人生磨難
1956年10月,郭永懷辭去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教授職務,帶著妻子李佩和女兒郭芹回國。郭永懷一回國,就和錢學森、錢偉長等投身于中科院力學所的科技領導工作。后來,隨著核武器研制步伐加快,郭永懷經常在北京和青海兩地奔波。
李佩則于1961年調入當時位于北京玉泉路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授英文,開始了與英語教學的不解之緣。
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從青海實驗基地乘坐夜航回京,飛機在北京上空爆炸起火。當時,李佩正在外地工作,接到緊急電報后連夜乘火車回到北京。親友回憶說,當聽到飛機失事的消息時,她沒掉一滴眼淚,而是一言未發,站在陽臺,久久凝望遠方。
“文革”開始后,留學美國的經歷又讓李佩背上“美國特務”的嫌疑。從1970年到1973年底,她在已南遷至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接受隔離審查,不能教課,來往的信件也要被檢查。1976年暑假,她才調回北京。
在李佩纖瘦的身體里、清秀的面龐后,蘊藏著常人想象不到的力量,扛起了人生一次次的磨難與考驗。即使后來唯一的女兒因病去世,當人們都不知該如何安慰她時,李佩依然提著錄音機走上講臺,沒有缺一堂課。只是,人更清瘦,聲音沙啞。
花甲迎來教學生涯新起點
作為一名教師,李佩最驕傲的是1978年調到剛剛建校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后擔任外語教學工作。那一年,已年屆花甲的她迎來了教學生涯的新起點。
十年動亂,英語教學人才嚴重青黃不接。研究生院第一任院長嚴濟慈找到李佩,幾乎是不容考慮地要她出任外語教研室主任。
李佩不停地博采眾家之長,改進英語教學。她認為,研究生的外語教學必須同時重視“聽、說、讀、寫”,而她又尤其重視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
在研究生院,英語課程結業有一個口試環節,要求考生用英語報告他的專業內容、能解決什么科學和社會問題。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李曉棣曾與李佩是同事。她回憶說:“每學期都有70多名學生參加考試,這項工作至少要持續3個整天。到第一天中午,我的腰也塌下來了。可是我朝李佩老師那邊一瞥,看見這位七八十歲的老人挺著筆直的腰桿,專注地聽學生的演講,并對每個演講完的學生進行提問。我驚呆了。她就不累?她說,她當然累,但這是一場嚴肅的教學活動,教師精神飽滿全情投入,才能激勵學生更出色地完成任務。”
直到80歲,李佩才離開講臺。而她當年的學生都已成為國家棟梁,成為改革開放的中堅,其中有很多成為著名科學家。僅在本屆中科院的領導班子中,就有4位是李佩的學生:白春禮、李靜海、丁仲禮、方新。
她當年的一位學生曾經寫道:“李先生承庭家訓,學兼中西,是科學院里很難得的一個美國通。她日日奔波于學校和家庭之間,應接國外知名學者,安撫外籍英文教師,有尊嚴而無傲氣;對同學們亦從無疾言厲色,那清逸的身影中有著一顆慈母般的心,是院里最有威望的人物之一。”
“不經意間”開創中國應用語言學
1978年,研究生院開學后,聘請英語教師任課極為困難。當時李佩這個教研室主任與“光桿司令”差不多,她手下只有3名剛從北大畢業的“工農兵學員”,3人的專業分別是英語、法語和德語。
李佩用各種辦法找老師:一是“挖墻腳”,請大學的教師兼職,請退休教師授課;二是到中科院信訪辦看有無求職的人;三是辦應用語言學研究生班,自己培養師資。
李佩創建的英文師資班,后來成為教育部辦師資班的原型。英語師資班是兩年制,學完后相當于碩士生。第一年完全上課,第二年加了實習課,每人教一班理工科研究生的英語,在職老師分別到他們班上去聽課,給予指導。
李佩還從外籍英文教師那里發現,TOEFL考試更注重聽力和閱讀,她從中受到許多啟發,并在國內第一個用TOEFL方式出考題。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語言學系主任Russel Campbell評價李佩的教學思路時指出:“你這是目的性很強的定向培養,不是一般的語言學,可以叫作‘應用語言學’。”有了這一評價,1989年,美國一家語言教學研究雜志特意刊登出一篇文章,稱李佩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似乎在不經意間,李佩開創了中國語言學的一個新分支:應用語言學。
為中國學子打開自費留學之門
1980年,李政道先生提出的中美聯合培養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開始在全國招考。作為CUSPEA項目委員會的成員之一,李佩的任務是擬訂英語試題,組織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學的英語老師閱卷和提供合格考生的名單。當時,在給美國部分大學的推薦信中,對于英文水平方面,證明書中只要有李佩的簽名,都會得到認可。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0月,研究生院美籍英語老師Mary Van deWater對李佩說:“你們的學生專業都很強,英語的水平也不錯,為什么不讓他們試試申請自費留學?”
在得到時任研究生院副院長彭平支持后,Mary在北京友誼賓館的電腦上下載了申請美國大學攻讀研究生的文件,并且復印了幾百份。很快,便有200多名學生填寫了留學申請信。李佩和Mary負責給那些學校的招生辦寫信,說明研究生院學生所學的專業與英語訓練情況,作為各學校錄取的參考。
結果,申請的學生中有100多名接到了錄取通知書。消息傳出去后,北大、清華等校的學生也都如法效仿。從此,新中國自費留學的道路被開辟出來。
據教育部統計,2014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45.98萬人,其中國家公派2.13萬人、單位公派1.55萬人、自費留學42.30萬人。從100多人到42萬人,歲月流轉,回想當初李佩等人大膽開拓自費留學之路,該是何等勇氣?
她和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鄭哲敏院士牽頭組織錢學森科學和教育思想論壇,還和桂慧君等一批女學者發起成立了“中關村老年互助服務中心”。
從研究生外語教學變革,到創立中國的應用語言學;從積極推動中美CUSPEA項目,到開辟新中國自費留學之路;從為青年學生筑夢未來,到為社區中老年人提供精神營養,李佩一路都在創新。而創新者,永遠年輕。
(王丹紅、呂慶其、顧邁男、劉志峰、張蘇對本文均有貢獻)(原載于《中國科學報》 2015-09-10 第1版 要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