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2017-01-24 14:14:01
“下高度”、“等待”、“目視間隔”……一分鐘內,白劍切換中英文給十幾架飛機下達指令。面前的屏幕上,成百上千的飛機化作一個個小點。這些小點是首都機場三大航站樓候機旅客們的“心中所盼”。
近日,記者獨家探訪首都機場塔臺及進近管制室,揭秘春運高峰期“空中交警”如何在6000米高空“指揮”交通。從近兩天航班進出港情況來看,高峰時段每天有超過1900架飛機起飛,最忙碌的時刻每45秒就起落一架飛機。
飛機密集排隊等候起飛
白劍是華北空管局終端管制室的主任管制員,所有進入北京空域600-6000米高度的飛機都在他們的掌控中。
最近幾天,首都機場開始進入春運高峰,讓本已是“亞洲第一忙、世界第二忙”的機場愈發應接不暇。在1月20日,這里起落的飛機已突破1900架次,比平時多出200架次。
數字只是數字,到了白劍這兒,才最能感受出什么是“高峰”。眼里得看著屏幕上的白點,嘴里的指令是每隔幾秒鐘發出一個,耳朵還要留意機組求助與答復。
1900架次飛機是什么概念?就相當于平均每小時有80架起落。白劍說,每天12時和21時是航班高峰,這兩個時點的航班超過90架次。這就相當于每45秒就有一架飛機起飛或降落。高峰時刻,首都機場跑道旁多架飛機排隊等待起飛已成常態。
如此密集的起落,就如同地面交織的車流一樣,需要有“空中交警”來指揮才能確保安全。北京大約1.9萬平方公里的管制空域中,有14個航路出入口,哪架飛機在什么高度、哪架飛機走哪條路線,都需要他們指揮,才能保證飛機之間互不干擾。
為活體器官搶26分鐘
在600米以下高空,接棒管制的權限轉移至塔臺,這一高度的關鍵動作是飛機起飛與降落。
99米高的首都機場西塔臺,天氣好的時候連幾十公里外的國貿“中國尊”都看得一清二楚。“東航2103經過C、M,在D5外等待。”塔臺管制員祝嘉倫坐的椅子有一米多高,透過大玻璃,3座航站樓、3條跑道盡收眼底。盯著飛機看是祝嘉倫的主要任務,單調且高度緊張。盯著外面的飛機,對著顯示屏上的位置,一分鐘得給不同航班上的機組打十多個指令。
塔臺指揮,得練就迅速反應的本事。5天前,首都機場迎來春運后首場降雪。6時55分,外面飄著雪花,一個事關患者生命安全的消息讓塔臺更忙了——從首都機場飛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東航5183航班有活體器官運輸任務。偏偏趕上降雪,飛機預計延誤較長時間,這就對活體器官保存帶來影響。于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戰役”在運行管理中心、空管中心流量室、塔臺管制室打響。
7時24分,東航5183航班首次聯系塔臺放行席,并報告需要機位除冰,管制員隨即派除冰車前往;7時45分,機組報告除冰完成,優先滑行,其他機組主動配合。
但在7時55分,當飛機滑到跑道頭準備起飛時,值班主任管制員又收到機場運控中心通知:中跑道因北部摩擦系數差,如果起飛將會危及飛行安全,需要臨時關閉跑道進行掃雪,預計需要25分鐘。
沒有工夫猶豫。值班主任管制員立刻根據現場3條跑道流量和塔臺放行速度,當即與進近管制部門積極協調,將航班和中跑道外等待的10余架飛機分流到兩側跑道起飛。8時20分,東航5183航班正常起飛,比預計起飛時間提前了整整26分鐘。接著,又在沿線空管單位的全程保障下一路直飛,準時到達浦東機場。
保障航班正點已優化至極限
從地面滑行,到進跑道,再到起飛、降落。這些影響航班起降的關鍵時間點都由管制員掌控,但航班正點率怎樣才能更高一些?
首都機場3條跑道上,均有航班起降。在高峰期,所有飛機都需要排隊等候,聽從指令。“由于航班數量較大,目前通行能力和跑道每小時起落航班的數量都基本飽和。”塔臺管制室副主任郝雅琳說,空域資源、外區限制、安全間隔、天氣等原因,也會影響航班正常率。
其實,保障首都機場航班在最短時間起飛、降落已經優化到極限。去年,白劍管制的飛機間隔系統還專門從此前的儀表間隔升級為目視間隔。儀表間隔要求飛機降落時,與前一架飛機的間隔要控制在7、8公里左右,而目視間隔則縮短到6公里、由飛行員掌控。“這也就提高了機場航班的起落效率,讓通行能力更高,從而讓更多旅客盡早搭乘。”他說。
今年春運期間,首都機場預計進出港旅客量達到103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4.47%,日均26萬人次;進出港航班6.68萬架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61%,日均1670架次。高峰日起降航班預計超過1760架次,旅客量突破28萬人次。“雖然旅客量激增,但這些天并未出現大面積的延誤。”首都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